本申请涉及一种玻璃幕墙,当第一玻璃板位于支撑板两侧的部分受到的气流压力大小和方向不一致时,第一玻璃板带动第一遮挡板在逆时针旋转的同时将第一弹性件拉伸,第一弹性件也会带动第一滑块向右侧滑动。第一遮挡板逆时针转动的同时会有向上的位移,因此第一遮挡板和第一固定槽之间产生空隙。同理,第二遮挡板将第二弹性件拉伸,第二遮挡板和第二固定槽之间产生空隙。此时,气流会通过使空隙进入第一玻璃板和框架之间的空间。气流填充空间后会使得第一玻璃板两侧的气压逐渐达到均衡。因此第一玻璃板会顺时针旋转回到竖直的状态,因此通过使得第一玻璃板旋转达到避免第一玻璃板局部受力不均而损坏的目的,提高了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玻璃幕墙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玻璃幕墙。
技术介绍
玻璃幕墙已经成为现代建筑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建筑水平越来越高,楼层的高度也越来越大。因此,在高层区域,玻璃幕墙容易受到气流的影响,尤其在极端天气下,气流不稳定或者局部高强气流很容易使得玻璃幕墙局部受压过大造成破损,这都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玻璃幕墙。一种玻璃幕墙,包括:第一玻璃板;框架,所述第一玻璃板和所述安装框架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玻璃板的中心线与所述框架的中心线在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玻璃板的高度小于所述框架的高度;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玻璃板和所述框架之间,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垂直固定于所述安装框架,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玻璃板的中部,所述第一玻璃板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玻璃板的两端,所述第一固定槽和所述第二固定槽分别固定于所述框架的两端;所述第一固定槽和所述第二固定槽分别沿着垂直于所述框架的表面的方向延伸;第一遮挡板和第二遮挡板,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玻璃板的两端,并分别靠近所述第一固定槽和所述第二固定槽设置;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分别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第一弹性件,两端分别于所述第一遮挡板和所述第一滑块连接;第二弹性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遮挡板和所述第二滑块连接;第三弹性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遮挡板和所述框架连接;第四弹性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遮挡板和所述框架连接;所述第一玻璃板与所述框架平行时,所述第一遮挡板伸入所述第一固定槽,并压缩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遮挡板伸入所述第二固定槽并压缩所述第二弹性件;当所述第一玻璃板围绕所述支撑板的一端旋转,使得所述第一玻璃板不与所述框架平行时,所述第一遮挡板将所述第一弹性件拉伸,所述第一遮挡板和所述第一固定槽之间产生空隙,所述第二遮挡板将所述第二弹性件拉伸,所述第二遮挡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槽之间产生空隙。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槽设置有第一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板开设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滑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槽底部和所述第一导向板之间,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直径,且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滑块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二固定槽设置有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二导向板开设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滑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槽底部和所述第二导向板之间,所述第二导向槽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直径,且所述第二导向槽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滑块的面积。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玻璃板和第三玻璃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框架,并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清洗刷,活动设置于所述框架的一侧。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位置感应器和控制器,所述位置感应器通过控制器与所述清洗刷电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槽,用于感应所述第一滑块在原始位置出现的次数,所述第一滑块每离开并回到所述原始位置一次,所述控制器计数一次,当所述控制器计数达到预设次数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清洗刷沿着所述框架的宽度方向清洗所述第一玻璃板。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弹簧柱。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玻璃幕墙,当所述第一玻璃板位于所述支撑板两侧的部分受到的气流压力大小和方向一致时,说明此时第一玻璃板受力均匀。此时所述第一玻璃板与所述框架平行。即所述第一玻璃板和所述框架保持竖直状态。此时,所述第一遮挡板伸入所述第一固定槽,并压缩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遮挡板伸入所述第二固定槽并压缩所述第二弹性件。因此,所述第一玻璃板、所述第一遮挡板和所述第二遮挡板构成的平面可以阻挡气流通过所述玻璃幕墙吹进室内。当所述第一玻璃板位于所述支撑板两侧的部分受到的气流压力大小和方向不一致时,说明此时第一玻璃板受力不均匀。如果所述第一玻璃板局部受力过大,容易有破损的危险。当所述支撑板两侧的第一玻璃板受到气流的压力差较大时,所述第一玻璃板受到气流压力较大的一侧会朝向所述框架一侧移动,使得所述第一玻璃板围绕所述支撑板的一端旋转。此时所述第一玻璃板不与所述框架平行,第一玻璃板带动所述第一遮挡板在逆时针旋转的同时将所述第一弹性件拉伸,所述第一弹性件也会带动所述第一滑块向右侧滑动。所述第一遮挡板逆时针转动的同时会有向上的位移,因此所述第一遮挡板和所述第一固定槽之间产生空隙。同理,所述第二遮挡板将所述第二弹性件拉伸,所述第二遮挡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槽之间产生空隙。此时,气流会通过使所述空隙进入所述第一玻璃板和所述框架之间的空间。所述气流填充所述空间后会使得所述第一玻璃板两侧的气压逐渐达到均衡。因此所述第一玻璃板会顺时针旋转回到竖直的状态,同时所述第一遮挡板会再伸入到所述第一固定槽中并将所述第一弹性件压缩。因此通过使得所述第一玻璃板旋转达到避免所述第一玻璃板局部受力不均而损坏的目的,提高了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玻璃幕墙截面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玻璃幕墙正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玻璃幕墙截面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玻璃幕墙正视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固定槽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玻璃幕墙10第一玻璃板100框架200支撑板210第一固定槽310第一导向板311第一导向槽312第二固定槽320第二导向板321第一遮挡板410第二遮挡板420第一滑块430第二滑块440第一弹性件510第二弹性件520第三弹性件530第四弹性件540第二玻璃板610第三玻璃板620清洗刷70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手持式普通话训练器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玻璃板(100);/n框架(200),所述第一玻璃板(100)和所述安装框架(200)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玻璃板(100)的中心线与所述框架(200)的中心线在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玻璃板(100)的高度小于所述框架(200)的高度;/n支撑板(210),设置于所述第一玻璃板(100)和所述框架(200)之间,所述支撑板(210)的一端垂直固定于所述安装框架(200),所述支撑板(210)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玻璃板(100)的中部,所述第一玻璃板(100)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板(210)的另一端;/n第一固定槽(310)和第二固定槽(320),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玻璃板(100)的两端,所述第一固定槽(310)和所述第二固定槽(320)分别固定于所述框架(200)的两端;所述第一固定槽(310)和所述第二固定槽(320)分别沿着垂直于所述框架(200)的表面的方向延伸;/n第一遮挡板(410)和第二遮挡板(420),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玻璃板(100)的两端,并分别靠近所述第一固定槽(310)和所述第二固定槽(320)设置;/n第一滑块(430)和第二滑块(440),分别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n第一弹性件(510),两端分别于所述第一遮挡板(410)和所述第一滑块(430)连接;/n第二弹性件(520),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遮挡板(420)和所述第二滑块(440)连接;/n第三弹性件(530),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遮挡板(410)和所述框架(200)连接;/n第四弹性件(540),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遮挡板(420)和所述框架(200)连接;/n所述第一玻璃板(100)与所述框架(200)平行时,所述第一遮挡板(410)伸入所述第一固定槽(310),并压缩所述第一弹性件(510),所述第二遮挡板(420)伸入所述第二固定槽(320)并压缩所述第二弹性件(520);/n当所述第一玻璃板(100)围绕所述支撑板(210)的一端旋转,使得所述第一玻璃板(100)不与所述框架(200)平行时,所述第一遮挡板(410)将所述第一弹性件(510)拉伸,所述第一遮挡板(410)和所述第一固定槽(310)之间产生空隙,所述第二遮挡板(420)将所述第二弹性件(520)拉伸,所述第二遮挡板(420)和所述第二固定槽(320)之间产生空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玻璃板(100);
框架(200),所述第一玻璃板(100)和所述安装框架(200)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玻璃板(100)的中心线与所述框架(200)的中心线在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玻璃板(100)的高度小于所述框架(200)的高度;
支撑板(210),设置于所述第一玻璃板(100)和所述框架(200)之间,所述支撑板(210)的一端垂直固定于所述安装框架(200),所述支撑板(210)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玻璃板(100)的中部,所述第一玻璃板(100)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板(210)的另一端;
第一固定槽(310)和第二固定槽(320),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玻璃板(100)的两端,所述第一固定槽(310)和所述第二固定槽(320)分别固定于所述框架(200)的两端;所述第一固定槽(310)和所述第二固定槽(320)分别沿着垂直于所述框架(200)的表面的方向延伸;
第一遮挡板(410)和第二遮挡板(420),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玻璃板(100)的两端,并分别靠近所述第一固定槽(310)和所述第二固定槽(320)设置;
第一滑块(430)和第二滑块(440),分别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
第一弹性件(510),两端分别于所述第一遮挡板(410)和所述第一滑块(430)连接;
第二弹性件(520),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遮挡板(420)和所述第二滑块(440)连接;
第三弹性件(530),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遮挡板(410)和所述框架(200)连接;
第四弹性件(540),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遮挡板(420)和所述框架(200)连接;
所述第一玻璃板(100)与所述框架(200)平行时,所述第一遮挡板(410)伸入所述第一固定槽(310),并压缩所述第一弹性件(510),所述第二遮挡板(420)伸入所述第二固定槽(320)并压缩所述第二弹性件(520);
当所述第一玻璃板(100)围绕所述支撑板(210)的一端旋转,使得所述第一玻璃板(100)不与所述框架(200)平行时,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兰,
申请(专利权)人:王玉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