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滨水淹没区域的夜览步道结构及其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4269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滨水区域步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滨水淹没区域的夜览步道结构及其构建方法,夜览步道结构包括固设于目标区域基底层上的混凝土层,以及固设于混泥土层上端的石笼垫层,和固设于石笼垫层上端的发光面层;石笼垫层包括若干个并排布置且依次固定连接的石笼网格箱,以及对应填充于各个石笼网格箱内的填充石料;发光面层中具有能够在被阳光照射后发光的材料,使得发光面层能够在夜间发光;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夜览步道构建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夜览步道结构和夜览步道构建方法能够抵挡水流冲击且能够适应于长期浸泡于水中并能够在夜间照实现照明,能够兼顾夜览步道结构的工作稳定性和安全性,从而能够提升夜览步道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滨水淹没区域的夜览步道结构及其构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滨水区域步道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滨水淹没区域的夜览步道结构及其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现目前,在城市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山地城市滨江地带正在向服务和居住功能转换,由此带动了山地城市的滨水空间向生活空间转换,使城市滨水地带逐渐具备了作为城市中心区景观和休闲空间的潜力。如今大多数山地城市的滨江地带为满足高标准的城市防洪要求,多采用大面积的硬质化堡坎对城市江岸进行建设维护,这不仅极大地影响了城市滨江区景观形象,还阻断了城市与水岸的联系,导致滨江区可达性差、缺乏亲水场所以及活力丧失等问题的出现。针对上述问题,公开号为CN11055074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水上生态景观栈道模块,包括供游人活动的步道结构和生态浮岛,步道结构包括栈道面板、设置在栈道面板的两侧的第一护栏以及至少两根穿过栈道面板固定在水下基底的立柱,第一护栏固定在立柱上;栈道面板开设一个或多个种植槽,种植槽内设置生态浮岛,且种植槽周侧设置第二护栏,第二护栏固定于栈道面板。上述现有方案中的水上生态景观栈道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滨水淹没区域的夜览步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设于目标区域预设基底层上的混凝土层,以及固设于混泥土层上端的石笼垫层,和固设于石笼垫层上端的发光面层;所述石笼垫层包括若干个并排布置且依次固定连接的石笼网格箱,以及对应填充于各个石笼网格箱内的填充石料;所述发光面层中具有能够在被阳光照射后发光的材料,使得发光面层能够在夜间发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滨水淹没区域的夜览步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设于目标区域预设基底层上的混凝土层,以及固设于混泥土层上端的石笼垫层,和固设于石笼垫层上端的发光面层;所述石笼垫层包括若干个并排布置且依次固定连接的石笼网格箱,以及对应填充于各个石笼网格箱内的填充石料;所述发光面层中具有能够在被阳光照射后发光的材料,使得发光面层能够在夜间发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滨水淹没区域的夜览步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为目标区域原有的能够在枯水期时露出水面之上的河床基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滨水淹没区域的夜览步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面层为浇筑形成的水磨石层;在浇筑所述水磨石层时以能够在被紫外线照射后发光的萤石作为骨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滨水淹没区域的夜览步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面层采用背栓式干挂的方式固定安装在石笼垫层上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滨水淹没区域的夜览步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层中设置于有突出于混凝土层上表面且竖直向上延伸的突出部,且所述石笼垫层安装于所述混凝土层上表面时所述突出部能够插入石笼垫层的填充石料之间形成固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滨水淹没区域的夜览步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春兰张万钦余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