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密蓄电池汇流排的制作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4257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密蓄电池汇流排的制作模具,包括上模具本体和下模具本体,所述上模具本体的底面拐角处设置有定位孔,所述下模具本体的顶面拐角处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孔相配合的定位棒,所述上模具本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提手,所述上模具本体的顶面上设置有注塑孔,所述下模具本体的底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通过第一轴承座支撑,所述第一轴承座固定在支撑脚上,所述支撑脚固定在下模具本体的底部,所述转轴的端部固定有旋转架,所述转轴上固定套设有第一伞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转轴、旋转架、丝杆、丝杆套、连接架和顶出板,使得该制作模具当汇流排成型后便于将其取出,且整个模具的冷却效率高,汇流排成型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密蓄电池汇流排的制作模具
本技术涉及蓄电池生产
,具体为一种小密蓄电池汇流排的制作模具。
技术介绍
蓄电池按电量分为小密蓄电池、中密蓄电池以及大密蓄电池,200安时以下的叫小蜜蓄电池,200-500安时的叫中密蓄电池,500安时以上的叫大密蓄电池,小密蓄电池用于小型UPS/EPS、应急照明、点光源照明、节能灯、铁路和航空公司信号、报警和安全、仪器仪表、电气D/C电源等,在小密蓄电池中,汇流排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作用是集流、分流及连接极板,在汇流排的生产中,一般通过汇流排自动铸焊机,将铅液注入汇流排成型模具中,凝固后冷却取出即得到成型的汇流排,但是现有的汇流排的制作模具在汇流排成型后取出不便,且冷却效率低,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密蓄电池汇流排的制作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汇流排的制作模具在汇流排成型后取出不便,且冷却效率低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密蓄电池汇流排的制作模具,包括上模具本体(1)和下模具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本体(1)的底面拐角处设置有定位孔(3),所述下模具本体(2)的顶面拐角处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孔(3)相配合的定位棒(4),所述上模具本体(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提手(5),所述上模具本体(1)的顶面上设置有注塑孔(6),所述下模具本体(2)的底部设置有转轴(10),所述转轴(10)通过第一轴承座(11)支撑,所述第一轴承座(11)固定在支撑脚(9)上,所述支撑脚(9)固定在下模具本体(2)的底部,所述转轴(10)的端部固定有旋转架(12),所述转轴(10)上固定套设有第一伞齿轮(13),所述第一伞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密蓄电池汇流排的制作模具,包括上模具本体(1)和下模具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本体(1)的底面拐角处设置有定位孔(3),所述下模具本体(2)的顶面拐角处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孔(3)相配合的定位棒(4),所述上模具本体(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提手(5),所述上模具本体(1)的顶面上设置有注塑孔(6),所述下模具本体(2)的底部设置有转轴(10),所述转轴(10)通过第一轴承座(11)支撑,所述第一轴承座(11)固定在支撑脚(9)上,所述支撑脚(9)固定在下模具本体(2)的底部,所述转轴(10)的端部固定有旋转架(12),所述转轴(10)上固定套设有第一伞齿轮(13),所述第一伞齿轮(13)与第二伞齿轮(14)相啮合,所述第二伞齿轮(14)固定在丝杆(15)的端部,所述丝杆(15)通过第二轴承座(16)支撑,所述丝杆(15)上活动套设有丝杆套(17),所述丝杆套(17)与连接架(18)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18)的顶部固定有顶出板(19),所述下模具本体(2)内部的底面上设置有成型模孔(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密蓄电池汇流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志成周海祥赵明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瑞恩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