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臧艳琴专利>正文

一种衣物烘干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84241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烘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衣物烘干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衣物烘干系统。一种衣物烘干系统,包括支撑架,控制屏,电机,衣物烘干机构,风机和衣袖烘干机构;支撑架顶端左中部设置有控制屏。本发明专利技术达到了将衣物转至水平方向进行烘干,避免衣物中的水分依然会由于重力作用聚集在衣物的底部从而导致衣物底部下坠变形,并且将衣物从内部张开,避免潮湿衣物内部粘连导致各处烘干温度不一致,同时将衣物从内部进行烘干,使热气向外发散,覆盖整个衣物,防止某个区域温度提升过多导致衣物变硬,影响穿着舒适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衣物烘干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烘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衣物烘干系统。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需要对衣物进行定期的清洗,但在清洗完毕后,由于楼房朝向或阴雨等外界因素影响下很难将衣物进行晾晒,往往衣物晾干需要几天时间,由此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通常对衣物的烘干主要是直接将衣物挂在挂钩上对衣物进行烘干,但是由于刚刚清洗完的衣物即使经过甩干处理,在将衣物挂起的情况下衣物中的水分依然会由于重力作用聚集在衣物的底部,从而导致衣物底部下坠,烘干完毕后衣物下摆发生变形变长的问题,并且衣物内部得不到充分烘干,温度提升过多会导致衣物变硬,影响穿着舒适度。目前需要研发一种衣物烘干系统,来克服上述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通常对衣物的烘干主要是直接将衣物挂在挂钩上对衣物进行烘干,但是由于刚刚清洗完的衣物即使经过甩干处理,在将衣物挂起的情况下衣物中的水分依然会由于重力作用聚集在衣物的底部,从而导致衣物底部下坠,烘干完毕后衣物下摆发生变形变长的问题,并且衣物内部得不到充分烘干,温度提升过多会导致衣物变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衣物烘干系统,包括支撑架(1),控制屏(2)和电机(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衣物烘干机构(4),风机(5)和衣袖烘干机构(6);支撑架(1)顶端左中部设置有控制屏(2);支撑架(1)内右中部设置有电机(3);支撑架(1)内右部设置有衣物烘干机构(4),并且衣物烘干机构(4)右端顶中部与电机(3)相连接;支撑架(1)内右中部设置有风机(5),并且风机(5)位于电机(3)左底部;支撑架(1)内左部和顶端均设置有衣袖烘干机构(6),并且衣袖烘干机构(6)底端右部与衣物烘干机构(4)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衣物烘干系统,包括支撑架(1),控制屏(2)和电机(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衣物烘干机构(4),风机(5)和衣袖烘干机构(6);支撑架(1)顶端左中部设置有控制屏(2);支撑架(1)内右中部设置有电机(3);支撑架(1)内右部设置有衣物烘干机构(4),并且衣物烘干机构(4)右端顶中部与电机(3)相连接;支撑架(1)内右中部设置有风机(5),并且风机(5)位于电机(3)左底部;支撑架(1)内左部和顶端均设置有衣袖烘干机构(6),并且衣袖烘干机构(6)底端右部与衣物烘干机构(4)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衣物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衣物烘干机构(4)包括第一传动轮(401),第二传动轮(402),第一锥齿轮(403),第二锥齿轮(404),第三传动轮(405),第四传动轮(406),转接板(407),第一半齿锥齿轮(408),第二半齿锥齿轮(409),第三锥齿轮(4010),第四锥齿轮(4011),第一万向接头(4012),第一十字传动杆(4013),双向U型杆(4014),第二十字传动杆(4015),第二万向接头(4016),平齿轮(4017),第一丝杆(4018),曲面滑块(4019),第一轴承块(4020),第一传动杆(4021),第二传动杆(4022),第二丝杆(4023),第二轴承块(4024),第三传动杆(4025),第四传动杆(4026),第一底座(4027),第一衣物架(4028),第一电热丝(4029),第二底座(4030),第二衣物架(4031),第二电热丝(4032),曲面滑轨(4033)和底台(4034);第一传动轮(401)顶端中部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402)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轮(401)左端轴心与第一锥齿轮(403)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402)左端轴心与第三锥齿轮(4010)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锥齿轮(403)左端后部与第二锥齿轮(404)进行啮合;第二锥齿轮(404)后端轴心与第三传动轮(405)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405)左端中部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406)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406)前端轴心与转接板(407)进行转动连接;转接板(407)前端顶部与第一半齿锥齿轮(408)进行转动连接;转接板(407)前端底部与第二半齿锥齿轮(409)进行套接,并且第二半齿锥齿轮(409)顶端与第一半齿锥齿轮(408)相连接;第三锥齿轮(4010)左端底部与第四锥齿轮(4011)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4011)底端轴心与第一万向接头(401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万向接头(4012)前底部和后底部均与第一十字传动杆(4013)进行套接;第一十字传动杆(4013)外表面左部和右部均与双向U型杆(4014)进行套接;双向U型杆(4014)左底部和右底部均与第二十字传动杆(4015)进行套接;第二十字传动杆(4015)外表面前部和后部均与第二万向接头(4016)进行套接;第二万向接头(4016)底端中部与平齿轮(4017)进行转动连接;平齿轮(4017)底端轴心与第一丝杆(4018)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丝杆(4018)外表面顶部与曲面滑块(4019)进行套接,并且曲面滑块(4019)位于平齿轮(4017)底部;第一丝杆(4018)外表面中部设置有第一轴承块(4020);第一丝杆(4018)底端轴心与第二丝杆(4023)进行转动连接;曲面滑块(4019)后部与曲面滑轨(4033)进行滑动连接;第一轴承块(4020)后端中部和第一传动杆(4021)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杆(4021)后端右顶部与第二传动杆(4022)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杆(4021)前端左底部与第一底座(4027)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杆(4022)前端右底部与第二底座(4030)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丝杆(4023)外表面中部设置有第二轴承块(4024);第二轴承块(4024)后端中部与第三传动杆(4025)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三传动杆(4025)前端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艳琴
申请(专利权)人:臧艳琴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