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物膜培养专用试件固定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膜培养孔板的附属配件,具体地说是一种生物膜培养专用试件固定装置,属于实验器具设计
技术介绍
人类口腔中含有大量的细菌,有些对我们健康有益,有些则可能致龋或引发炎症反应。不同的细菌黏附在牙面或修复体表面,形成牙菌斑,细菌在这个环境中生长、发育、繁殖和衰亡,并在其中进行复杂的代谢活动。一旦牙菌斑生物膜形成,便不易被水冲去或漱掉。如何控制口腔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是口腔学者的一个研究热点。为了更好的在体外模拟牙面生物膜形成的过程,有学者将羟基磷灰石的圆形试件垂直置于含菌液和培养基的24孔板中,使细菌黏附在试件上,并在随后的43小时内逐渐形成生物膜。然而,如何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稳定的夹持试件并保证试件完全垂直孔板,是一个难点。目前实验中常用的是一种钢丝弯制的弹性卡环,其可以夹持试件两侧,并利用卡环上的卡槽,将试件固定在孔板中。但是由于试件是圆形且侧面较为光滑,难以实施稳定的夹持,难免在高温消毒、换液和最后的取样过程中导致试件滑脱,影响实验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 ...
【技术保护点】
1.生物膜培养专用试件固定装置,包括孔板盖(1),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板盖(1)的顶部内表面设有若干个试件夹持器(2),若干个所述试件夹持器(2)与孔板(3)上的孔位一一对应,所述试件夹持器(2)包括连接座(21)和试件夹持构件(22),所述连接座(21)上端安装在孔板盖(1)上,所述试件夹持构件(22)连接在连接座(21)下端,试件夹持构件(22)的下端设有供试件装入的开口(23)。/n
【技术特征摘要】
1.生物膜培养专用试件固定装置,包括孔板盖(1),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板盖(1)的顶部内表面设有若干个试件夹持器(2),若干个所述试件夹持器(2)与孔板(3)上的孔位一一对应,所述试件夹持器(2)包括连接座(21)和试件夹持构件(22),所述连接座(21)上端安装在孔板盖(1)上,所述试件夹持构件(22)连接在连接座(21)下端,试件夹持构件(22)的下端设有供试件装入的开口(2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膜培养专用试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件夹持构件(22)包括优弧形弹性圈(221)、上定位杆(222)、侧定位杆(223)和后挡杆(224),所述上定位杆(222)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优弧形弹性圈(221)的中部且与优弧形弹性圈(221)所在平面近似垂直,所述连接座(21)的下端与上定位杆(222)的上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优弧形弹性圈(221)所对应的圆心角大于180度,优弧形弹性圈(221)的开口(23)朝下,在优弧形弹性圈(22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一根与优弧形弹性圈(221)所在平面近似垂直的侧定位杆(223),两根侧定位杆(223)左右对称且高度低于优弧形弹性圈(221)的圆心,上定位杆(222)和两根侧定位杆(223)的远离优弧形弹性圈(221)的一端呈逐渐靠拢趋势;所述优弧形弹性圈(22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向圈内区域延伸的后挡杆(224),两侧的后挡杆(224)左右对称,且后挡杆(224)与优弧形弹性圈(221)之间的连接点位于上定位杆(222)与侧定位杆(223)间的区段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膜培养专用试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件夹持构件(22)包括一能够弹性变形的弧形夹持圈(225),所述弧形夹持圈(225)上设有供试件装入的开口(23),该开口(23)向下设置;所述弧形夹持圈(225)中部向上与连接座(21)下端连接,弧形夹持圈(225)为锥筒形,弧形夹持圈(225)大头端的内径小于试件的直径,弧形夹持圈(225)的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永斌,丁梦,董衡,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口腔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