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稻壳用炭气联产气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新型稻壳用炭气联产气化装置,属于生物质能源
技术介绍
稻壳气化技术是生物质气化领域中研究较早,发展也相对较成熟的一类技术方案,在现有的稻壳气化设备中,传统的下吸式气化装置在产气的同时可以产炭,上部进料、进气化剂,下部出炭、出可燃气,因此在气化装置中下部需要采用外加动力的铸铁大炉排,而炉排长期在高温环境下运行,易损坏,维修率高,而且由于下吸式气化炉将空气作为气化剂,由炉体上部自由进入,因此下吸式气化炉控制要求很高,下部共用高温可燃气腔和出炭腔,高温的可燃气氧含量控制不好,容易产生安全事故。同时,下吸式稻壳气化气化炉产气能力小(通常生产力只有3000m3可燃气,发电1m或者供4吨蒸汽),影响规模化产能推广(如20吨锅炉,需要6台下吸收气化炉)。传统成熟的流化床气化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但是其稻壳炭变成灰渣,无法产生经济效益。稻壳气化工序的主要产品稻壳炭可以应用在冶金行业作为保温材料,但作为保温材料时,行业内对稻壳炭的产品质量有具体指标要求,如要求稻壳炭的颗粒大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稻壳用炭气联产气化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进料装置、反应腔、破桥装置(13)、布气装置(14)和刮板组件(17);其中进料装置设于反应腔的顶部,破桥装置(13)和布气装置(14)自上而下依次设于反应腔的底部内侧,刮板组件(17)设于反应腔的底部中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稻壳用炭气联产气化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进料装置、反应腔、破桥装置(13)、布气装置(14)和刮板组件(17);其中进料装置设于反应腔的顶部,破桥装置(13)和布气装置(14)自上而下依次设于反应腔的底部内侧,刮板组件(17)设于反应腔的底部中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稻壳用炭气联产气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进料装置包括料斗(1)、上气动阀(2)、A料位计(3)、过渡料仓(4)、下气动阀(5)、进料筒(6)和B料位计(7);其中料斗(1)通过上气动阀(2)与过渡料仓(4)的顶部相连接,过渡料仓(4)的底部通过下气动阀(5)连接进料筒(6)的顶部;A料位计(3)设于过渡料仓(4)的侧边上部,B料位计(7)设于进料筒(6)的侧边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稻壳用炭气联产气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反应腔的顶部与进料筒(6)的底部相连接,反应腔的上部侧面设置有可燃气出口(8),可燃气出口(8)的下方的反应腔外侧表面设置有A热电偶(9),反应腔的底部外侧表面自上而下依次设有B热电偶(10)、C热电偶(11)、D热电偶(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稻壳用炭气联产气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反应腔的底板四周板上设有2个出炭口(18),每个出炭口(18)与1个出炭冷却螺旋(19)相连,出炭冷却螺旋(19)与刮板组件(17)相连动,当刮板组件(17)旋转给出信号时,出炭冷却螺旋(19)开始动作,将制得的稻壳炭送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稻壳用炭气联产气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破桥装置(13)安装于反应腔的底部内侧中心处,刮板组件(17)固定于反应腔底部的底板中心,破桥装置(13)与刮板组件(17)顶部旋接;布气装置(14)安装于破桥装置(13)的正下方,并通过支撑固定于刮板组件(17)上方,布气装置(14)同时通过空气阀(16)和管道与安装于反应腔外侧的鼓风机(15)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新型稻壳用炭气联产气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破桥装置(13)包括主杆(13-1)、A支杆(13-3)和B支杆(13-2);其中A支杆(13-2)焊接于主杆(13-1)的中部,B支杆(13-3)焊接于主杆(13-1)的顶部,A支杆(13-2)为B支杆(13-3)长度的2倍;主、支杆的具体长度根据反应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斌,章一蒙,马欢欢,张书,陈登宇,黄勇,马培碧,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