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页岩钻井主溶蚀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4094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页岩钻井主溶蚀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所述制备方法通过将溶蚀料、表面活性剂载体料和催化剂吸附料混匀制得页岩钻井主溶蚀剂,按重量计,溶蚀料通过将28~35份聚环氧琥珀酸钠、15~25份葡萄糖酸钠、4~6份二甲基乙醇胺及8~10份聚乳酸乙酯混合均匀,研磨破碎、过筛后搅拌制得;表面活性剂载体料通过将5~8份脂肪醇聚丙烯醚硫酸钠、6~9份氨基酸镁及3~4份络合剂混匀,过筛后制得;催化剂吸附料通过将8~12份催化脂肪酶、12~17份对羟基磺酸钠、2~6份羟丁基二酸胺混匀,过筛后制得。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石英含量为35%以上、层理发育且脆性系数为0.2以上的页岩地层(例如,龙马溪页岩地层)的解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页岩钻井主溶蚀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田开发的页岩气钻井用溶蚀药剂
,具体来讲,涉及一种能够用于页岩气钻井的主溶蚀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页岩气水平井钻井过程(例如,龙马溪页岩气水平井钻井过程)中,存在井壁失稳、掉块,阻卡、卡钻等多发事故。通常,页岩掉块及沉砂卡钻事故,处理难度大,处理手段少。截至目前,龙马溪页岩水平段卡钻解卡处理均采用机械解卡,多井机械解卡无效导致工具埋井,特别是5000m以上井深的页岩气水平井,机械解卡的难度更大。有些卡钻井采用泡酸解卡,虽然在解卡速度上和程度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这种方法基本仅限于在碳酸盐地层使用,而且所用酸液在储运、施工中存在很多限制条件,使其不能得到广泛应用。在四川页岩气的开发过程中,在页岩气水平段发生卡钻事故的威202H10-6井、威204H6-4井、YS117H1-4井、YS108H9-2井、YS108H7-3井、自202井、威204H33-1井都采用了泡酸解卡,其中YS117H1-4还尝试采用土酸解卡,但最终没有一口井能成功解卡,而且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页岩钻井主溶蚀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通过将溶蚀料、表面活性剂载体料和催化剂吸附料混合均匀制得页岩钻井主溶蚀剂,其中,/n所述溶蚀料通过将按重量计28~35份的聚环氧琥珀酸钠、15~25份的葡萄糖酸钠、4~6份的二甲基乙醇胺、以及8~10份的聚乳酸乙酯混合均匀,研磨破碎、过筛后,搅拌制得;/n所述表面活性剂载体料通过将按重量计5~8份的脂肪醇聚丙烯醚硫酸钠、6~9份的氨基酸镁、以及3~4份的络合剂混合均匀,过筛后制得;/n所述催化剂吸附料通过将按重量计8~12份的催化脂肪酶、12~17份的对羟基磺酸钠、2~6份的羟丁基二酸胺混合均匀,过筛后制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页岩钻井主溶蚀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通过将溶蚀料、表面活性剂载体料和催化剂吸附料混合均匀制得页岩钻井主溶蚀剂,其中,
所述溶蚀料通过将按重量计28~35份的聚环氧琥珀酸钠、15~25份的葡萄糖酸钠、4~6份的二甲基乙醇胺、以及8~10份的聚乳酸乙酯混合均匀,研磨破碎、过筛后,搅拌制得;
所述表面活性剂载体料通过将按重量计5~8份的脂肪醇聚丙烯醚硫酸钠、6~9份的氨基酸镁、以及3~4份的络合剂混合均匀,过筛后制得;
所述催化剂吸附料通过将按重量计8~12份的催化脂肪酶、12~17份的对羟基磺酸钠、2~6份的羟丁基二酸胺混合均匀,过筛后制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页岩钻井主溶蚀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蚀料的粒度能够通过20目筛,所述表面活性剂载体料的粒度能够通过20目筛,并且所述催化剂吸附料能够通过40目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页岩钻井主溶蚀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环氧琥珀酸钠为30~32份,并且所述葡萄糖酸钠为18~22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页岩钻井主溶蚀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脂肪酶为9~10份,并且所述对羟基磺酸钠为14~16份。


5.一种页岩钻井主溶蚀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页岩钻井主溶蚀剂通过将溶蚀料、表面活性剂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袁志平陆灯云韩烈祥吴正良吴佳伦戴昆王兰贺海王睿王星媛陈捷张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