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座位换向机构的婴儿车,包括:设有一手把的上骨架,所述手把具有一推动婴儿车的推动位置;一下车架,其上部与上骨架下部相连接,下部设有前轮组与后轮组;一座位,其设于下车架的上方;还包括一座位换向机构,其设于上骨架与下车架之间,作为上骨架相对下车架转动的枢纽,从而带动座位转动并调节座位处于朝前或朝后的位置;所述上骨架还包括一与所述座位换向机构相连接的导引件,经过导引件的引导,使所述手把可由初始推动位置,同步地呈径向位移及旋转而回复至所述初始推动位置,以带动座位可自一朝前位置水平转动至一朝后位置。同现有同类产品的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实现换向操作的机构结构简单,而且换向过程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座位换向机构的婴儿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婴儿车
,具体是指一种设有便于更换座位朝向的换向结构的婴儿车。
技术介绍
婴儿车一般由手把、带有前轮组件及后轮组件组成的车架组件、座位等部件组成。为了方便使用或为安抚孩童,通常有将座位换向的需求,让婴幼儿面朝前乘坐或者面朝后乘坐,为了改变乘坐方向,一般采用改变手把的倾斜方向,推车者在手把换到另一方时,得移动到另一个方向操作,或者采用座位拆起换向方式,必须先将孩童抱起后才能将座位拆起换向,导致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有便于对座位进行换向操作的换向结构的婴儿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座位换向机构的婴儿车,包括:设有一手把的上骨架,所述手把具有一推动婴儿车的推动位置;一下车架,其上部与上骨架下部相连接,下部设有前轮组与后轮组;一座位,其设于下车架的上方;还包括一座位换向机构,其设于上骨架与下车架之间,作为上骨架相对下车架转动的枢纽,从而带动座位转动并调节座位处于朝前或朝后的位置;所述上骨架还包括一与所述座位换向机构相连接的导引件,经过导引件的引导,使所述手把可由初始推动位置,同步地呈径向位移及旋转而回复至所述初始推动位置,以带动座位可自一朝前位置水平转动至一朝后位置。所谓初始推动位置是指,手把处于该位置时,可以推动婴儿车向前行进或后退;座位朝前位置是指,婴儿坐于座位上时面朝婴儿车行进方向,反之,座位朝后位置是指,婴儿面朝推车者。优选地,所述座位换向机构至少包括固定座与旋转座,固定座设于所述下车架上部且位于前轮组及后轮组上方;旋转座设于所述上骨架下部且与固定座水平转动连接;手把与所述旋转座转动连接,即手把可相对旋转座沿旋转座径向位移。优选地,所述旋转座内具有一径向间隙,所述固定座内具有一旋转空间,所述径向间隙与旋转空间相连通且为所述导引件所贯穿,所述导引件可于所述径向间隙内作径向位移并可旋转于所述旋转空间内。优选地,固定座的旋转空间内设有与所述导引件活动连接的导向部。优选地,所述导向部一端与固定座轴接且另一端为自由端;导向部的自由端与位于旋转空间内的导引件的下端部转动连接。优选地,在固定座上固设一连接件,其延伸有一自由端与导向部轴接。优选地,所述导向部包括一折弯处。所述导引件为一导引杆,固设于上骨架下方中央,且位于手把的纵向中线向外部的延伸线上。所述座位换向机构还包括一可界定出一中空区的旋转座安装件,其固设于固定座上端或上方处,旋转座与旋转座安装件旋转连接,供所述旋转座可相对于固定座水平转动,所述径向间隙、旋转座安装件中空区以及旋转空间彼此相通,供导引件贯穿于内。为了增加换向时的手感,导引件下端部固设有第一齿轮,固定座上与导向部轴接之处固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设有一与二者相啮合的过渡齿轮;所述过渡齿轮轴接于导向部中部。或者,所述固定座上具有界定出旋转空间的旋转腔壁,导向部为凹设于旋转腔壁内的环形导轨,所述环形导轨供导引件下端于其内移动。进一步,在导引件上还设有防空转件,当手把相对旋转座径向位移并处于接近直立位置时,导引件随之处于直立位置,此时防空转件与旋转腔壁接触。上骨架下部还设有一根下横管,导引件固设于下横管上;旋转座包括一关节上座及与关节上座相连接的关节下座;所述旋转座套设于下横管上且二者可相对旋转;所述关节下座包括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设有供导引件穿设的径向间隙。通过与上骨架相连接旋转座及与下车架相连接的固定座将上骨架、下车架连接在一起,旋转座可相对固定座转动,设于上骨架下部的导引件贯穿旋转座内的径向间隙与固定座内的旋转空间内,因此,连接后,上骨架与下车架形成一个整体,且至少由旋转座及固定座所构成的座位换向机构,即形成一个万向连接机构,使旋转座可以以固定座为轴心在水平面内旋转,同时,手把可以相对旋转座沿旋转座径向位移,实现座位的换向操作;进一步地,导引件下端部与固定座内的导向部轴接,即导引件可相对导向部旋转,此处,具体做法为,在固定座上固设一块作为连接件的金属片使其与固定座形成一个整体,所述连接件的自由端与导向部铰接,且导向部略短于所述连接件;导向部自由端与导引件下端轴接,导向部可以采用一块折弯铁片,导引件上端与下横管固定连接,在初始状态,即手把处于初始推动位置,导向部与所述连接件所成角度为180度,座位的靠背部与手把位于同侧,座位面朝前;因为导引件与导向部的干涉,因此不能直接径向推动手把进行换向;进行换向操作时,从初始推动位置向前推转手把带动整个上骨架旋转,带动旋转座在水平面内相对固定座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与此同时,座位随着手把旋转,导向部随着导引件下端以导向部与所述连接件之间的铰接轴为轴心旋转,且导引件又受旋转座径向间隙之限位影响,在旋转的同时也作径向位移,即手把带动座位水平旋转的同时,也相对于座位作径向位移,当导向部继续旋转并与所述连接件重叠,此时,手把处于大致直立位置,继续向后拉转手把,直至手把回到原位,即手把初始推动位置,此时靠背部与手把相对,座位面朝后,婴幼儿乘坐方向改变,完成换向过程。有益技术效果:手把与座位的靠背部铰接,手把可相对设于下车架上的固定座在水平面内360度旋转,在初始状态,即手把处于初始推动位置,座位上的靠背部与手把位于同侧,此时婴幼儿面朝前乘坐,需要换向时,旋转手把,座位随着手把旋转,使手把在相对固定座水平转动的同时也相对旋转座作径向位移,继续相对固定座旋转手把回到原位,即回到初始推动位置,座位随之旋转,但此时,座位的朝向已与初始状态下的朝向不一样,婴幼儿面朝后乘坐,至此完成座位的换向操作,同现有同类产品的相比,本专利技术用于实现换向操作的机构结构简单,而且换向过程简单,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爆炸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初始状态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换向过程的第一状态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换向过程中手把处于直立位置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换向过程的第二状态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完成换向过程的示意图;图7为图2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换向过程的其一状态局部剖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换向过程的其一状态局部剖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换向过程中处于直立状态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11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初始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初始状态俯视图;图14为图13的A-A视图;图15为图14的局部放大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图17为图16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11所示,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座位换向机构的婴儿车,包括:设有一手把的上骨架,所述手把具有一推动婴儿车的推动位置;/n一下车架,其上部与上骨架下部相连接,下部设有前轮组与后轮组;/n一座位,其设于下车架的上方;/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座位换向机构,其设于上骨架与下车架之间,作为上骨架相对下车架转动的枢纽,从而带动座位转动并调节座位处于朝前或朝后的位置;/n所述上骨架还包括一与所述座位换向机构相连接的导引件,经过导引件的引导,使所述手把可由初始推动位置,同步地呈径向位移及旋转而回复至所述初始推动位置,以带动座位可自一朝前位置水平转动至一朝后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座位换向机构的婴儿车,包括:设有一手把的上骨架,所述手把具有一推动婴儿车的推动位置;
一下车架,其上部与上骨架下部相连接,下部设有前轮组与后轮组;
一座位,其设于下车架的上方;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座位换向机构,其设于上骨架与下车架之间,作为上骨架相对下车架转动的枢纽,从而带动座位转动并调节座位处于朝前或朝后的位置;
所述上骨架还包括一与所述座位换向机构相连接的导引件,经过导引件的引导,使所述手把可由初始推动位置,同步地呈径向位移及旋转而回复至所述初始推动位置,以带动座位可自一朝前位置水平转动至一朝后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座位换向机构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位换向机构至少包括固定座与旋转座,固定座设于所述下车架上部且位于前轮组及后轮组上方;旋转座设于所述上骨架下部且与固定座水平转动连接;手把与所述旋转座转动连接,即手把可相对旋转座沿旋转座径向位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座位换向机构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座内具有一径向间隙,所述固定座内具有一旋转空间,所述径向间隙与旋转空间相连通且为所述导引件所贯穿,所述导引件可于所述径向间隙内作径向位移并可旋转于所述旋转空间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座位换向机构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固定座的旋转空间内设有与所述导引件活动连接的导向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座位换向机构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一端与固定座轴接且另一端为自由端;导向部的自由端与位于旋转空间内的导引件的下端部转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座位换向机构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导引件下端部固设有第一齿轮,固定座上与导向部轴接之处固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玮烨,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乐美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