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挤出法一步制造无纳米颗粒添加物的网格状超疏水薄膜及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3D打印和超疏水材料
,具体涉及3D打印挤出法一步制造无纳米颗粒添加物的网格状超疏水薄膜。
技术介绍
通常来讲,水的静态接触角(WaterContactAngle)大于150°的材料为超疏水材料,表现为对水有强烈的排斥性。这种材料在油水分离、防腐蚀、防结冰以及自清洁玻璃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超疏水材料的推广,如何简化工艺流程、降低加工成本并提高制造效率一直困扰着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就在此时,3D打印技术成为制造超疏水材料的选项之一。到目前为止,3D打印技术制造超疏水材料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制造微米-纳米级表面结构实现超疏水,主要用光固化的3D打印机实施;二是3D打印模具,再翻模,甚至还要经过一系列后处理才能得到超疏水结构。这两种方法有明显的缺陷:光固化原理的打印机非常昂贵,制造速度慢;而模具法工艺流程繁琐。直写成型技术(DirectInkWriting)是3D打印技术挤出法的一种,主要打印粘弹性材料。粘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打印挤出法一步制造无纳米颗粒添加物的网格状超疏水薄膜,其特征在于,由Dragon Skin硅树脂和增稠剂经过3D打印挤出法一步制造得到,所述网格状超疏水薄膜由打印纤维交错形成,同层的打印纤维平行设置,所述平行设置的打印纤维的间距为0.6~0.8mm,相邻层的打印纤维交错形成的角度为90°。/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3D打印挤出法一步制造无纳米颗粒添加物的网格状超疏水薄膜,其特征在于,由DragonSkin硅树脂和增稠剂经过3D打印挤出法一步制造得到,所述网格状超疏水薄膜由打印纤维交错形成,同层的打印纤维平行设置,所述平行设置的打印纤维的间距为0.6~0.8mm,相邻层的打印纤维交错形成的角度为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格状超疏水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3D打印的单层打印厚度为0.25~0.35mm,所述网格状超疏水薄膜的厚度为0.8~1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格状超疏水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稠剂选自增稠剂THI-VEX。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格状超疏水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DragonSkin硅树脂partA、partB和增稠剂的质量比为25:25:1。
技术研发人员:李木军,田伟,孙宇轩,叶回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