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安全蹦床防护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3519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娱乐设施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安全蹦床防护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蹦床防护网在保护过程中抓握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安全蹦床防护网,包括蹦床本体,所述蹦床本体的顶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蹦床本体的顶面的边沿固定插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表面的中部活动套接有中间环,所述支撑杆的顶端焊接有顶板。该新型蹦床防护网采用抓握壳配合尼龙绳结构构成防护网,在保证防护网张力的同时实现了防护网良好的抓握性能,在蹦床的使用人员因重心不稳即将跌损时,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抓握效果,方便使用者调整姿势和重心,减轻对身体的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安全蹦床防护网
本专利技术涉及娱乐设施配件
,具体为一种高安全蹦床防护网。
技术介绍
蹦床防护网作为一种在使用蹦床时最基础的防护设施,能够有效的避免使用者跳出蹦床跳布的范围,避免人员跌落损伤,但是目前的大多数防护网仍采用纯粹的线绳编织,其不具备抓握功能,而人在使用蹦床时容易产生重心不稳,由于跳布本身韧性较高,人在姿势不正确的情况下跌落至跳布表面仍旧会因瞬时冲量过大产生擦伤或者骨折等,而靠近网面的人在重心不稳的情况下会下意识抓握身边的防护网以缓冲和调整姿势与重心。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安全蹦床防护网,解决了蹦床防护网在保护过程中抓握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高安全蹦床防护网,包括蹦床本体,所述蹦床本体的顶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蹦床本体的顶面的边沿固定插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表面的中部活动套接有中间环,所述支撑杆的顶端焊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中部焊接有限制环,所述支撑杆的侧面活动连接有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活动连接有防护网本体,所述防护网本体的顶端和底端均通过韧性布分别与限制环和固定环缝合。所述防护网本体包括抓握壳,所述抓握壳为五边形,所述抓握壳内壁中部的前后侧通过中心轴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轴的表面活动套接有扭簧,所述扭簧的表面活动套接有绕线轮,所述绕线轮和抓握壳内壁的前侧均固定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限位块的表面搭接,所述绕线轮上绕接有五股尼龙绳,所述尼龙绳的表面固定熔接有卡塞球,所述抓握壳外沿的五角均开设有与外部相通出线通孔,五个所述出线通孔与五股所述尼龙绳一一对应,所述尼龙绳贯穿出线通孔并延伸至抓握壳外部,每股所述尼龙绳的两端分别两个所述绕线轮绕接,所述防护网本体顶部和底部的尼龙绳与韧性布缝接,所述防护网本体中部的抓握壳与拉簧的一端固定连接。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固定环和限制环的直径大小相等,所述中间环的直径大小小于限制固定环。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韧性布为PVC材质编织而成,顶部和底部所述韧性布分别包裹在限制环和固定环表面。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防护网本体为球面,所述防护网本体由尼龙绳和抓握壳组成。进一步优选的,述抓握壳的边沿开设有手指槽,所述手指槽的宽度为3cm。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出线通孔的直径小于卡塞球的直径。(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安全蹦床防护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新型蹦床防护网采用抓握壳配合尼龙绳结构构成防护网,在保证防护网张力的同时实现了防护网良好的抓握性能,在蹦床的使用人员因重心不稳即将跌损时,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抓握效果,方便使用者调整姿势和重心,减轻对身体的损伤。(2)该新型蹦床防护网的抓握壳内部添加有扭簧和卡塞球,相比于纯粹使用尼龙绳或弹性网材,减轻了对尼龙绳和弹性网材本身的张力和韧性要求,显著提升了防护网的承载力和抗冲击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正剖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防护网的网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结构抓握壳的剖视图。图中:1蹦床本体、2固定环、3支撑杆、4中间环、5顶板、6限制环、7拉簧、8防护网本体、801抓握壳、802中心轴、803扭簧、804绕线轮、805限位块、806尼龙绳、807卡塞球、808出线通孔、9韧性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安全蹦床防护网,包括蹦床本体1,蹦床本体1的顶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环2,蹦床本体1的顶面的边沿固定插接有支撑杆3,支撑杆3表面的中部活动套接有中间环4,支撑杆3的顶端焊接有顶板5,顶板5的中部焊接有限制环6,固定环2和限制环6的直径大小相等,中间环4的直径大小小于限制固定环2,支撑杆3的侧面活动连接有拉簧7,拉簧7的一端活动连接有防护网本体8,由于防护网本体8本身的形状为弧面球形,使用中间环4配合拉簧7能够有效的支撑防护网本体8,保证防护网本体8的形状特征,增强防护网本体8的使用效果,防护网本体8的顶端和底端均通过韧性布9分别与限制环6和固定环2缝合,韧性布9为PVC材质编织而成,顶部和底部韧性布9分别包裹在限制环6和固定环2表面,防护网本体8为球面,防护网本体8由尼龙绳806和抓握壳801组成。防护网本体8包括抓握壳801,抓握壳801的边沿开设有手指槽,手指槽的宽度为3cm,使用手指槽增加使用人员抓握时手指与抓握壳801之间的贴合度和接触面积,增强抓握时的稳定性,抓握壳801为五边形,抓握壳801内壁中部的前后侧通过中心轴802固定连接,中心轴802的表面活动套接有扭簧803,扭簧803的表面活动套接有绕线轮804,绕线轮804和抓握壳801内壁的前侧均固定设置有限位块805,扭簧80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限位块805的表面搭接,绕线轮804上绕接有五股尼龙绳806,尼龙绳806的表面固定熔接有卡塞球807,抓握壳801外沿的五角均开设有与外部相通出线通孔808,出线通孔808的直径小于卡塞球807的直径,由于使用人员在对抓握壳801抓握时瞬间的拉扯很可能导致人的上肢出现拉伤,设置卡塞球807在抓握完成后延伸缓冲一段时间后再产生反向拉扯的效果,更加有效的保护了使用人员的肢体安全,五个出线通孔808与五股尼龙绳806一一对应,尼龙绳806贯穿出线通孔808并延伸至抓握壳801外部,每股尼龙绳806的两端分别两个绕线轮804绕接,防护网本体8顶部和底部的尼龙绳806与韧性布9缝接,防护网本体8中部的抓握壳801与拉簧7的一端固定连接。工作原理:当使用人员在使用蹦床浮空并处于下落状态时,使用人员下意识抓握住抓握壳801,手指与抓握壳801表面的手指槽相贴合并进行拖拽,此时尼龙绳806受力向抓握壳801外部进行延伸,扭簧803将拉扯的部分力量转换为弹性势能积蓄,使抓握壳801得到缓冲,避免瞬间拉扯对人体上肢造成的拉伤,当卡塞球807与出线通孔808抵触时,尼龙绳806停止延伸并为手部提供拉力,使得使用人员能够通过手部的拉扯调整姿势和重心,避免跌落损伤。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安全蹦床防护网,包括蹦床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蹦床本体(1)的顶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环(2),所述蹦床本体(1)的顶面的边沿固定插接有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表面的中部活动套接有中间环(4),所述支撑杆(3)的顶端焊接有顶板(5),所述顶板(5)的中部焊接有限制环(6),所述支撑杆(3)的侧面活动连接有拉簧(7),所述拉簧(7)的一端活动连接有防护网本体(8),所述防护网本体(8)的顶端和底端均通过韧性布(9)分别与限制环(6)和固定环(2)缝合;/n所述防护网本体(8)包括抓握壳(801),所述抓握壳(801)为五边形,所述抓握壳(801)内壁中部的前后侧通过中心轴(802)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轴(802)的表面活动套接有扭簧(803),所述扭簧(803)的表面活动套接有绕线轮(804),所述绕线轮(804)和抓握壳(801)内壁的前侧均固定设置有限位块(805),所述扭簧(80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限位块(805)的表面搭接,所述绕线轮(804)上绕接有五股尼龙绳(806),所述尼龙绳(806)的表面固定熔接有卡塞球(807),所述抓握壳(801)外沿的五角均开设有与外部相通出线通孔(808),五个所述出线通孔(808)与五股所述尼龙绳(806)一一对应,所述尼龙绳(806)贯穿出线通孔(808)并延伸至抓握壳(801)外部,每股所述尼龙绳(806)的两端分别两个所述绕线轮(804)绕接,所述防护网本体(8)顶部和底部的尼龙绳(806)与韧性布(9)缝接,所述防护网本体(8)中部的抓握壳(801)与拉簧(7)的一端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安全蹦床防护网,包括蹦床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蹦床本体(1)的顶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环(2),所述蹦床本体(1)的顶面的边沿固定插接有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表面的中部活动套接有中间环(4),所述支撑杆(3)的顶端焊接有顶板(5),所述顶板(5)的中部焊接有限制环(6),所述支撑杆(3)的侧面活动连接有拉簧(7),所述拉簧(7)的一端活动连接有防护网本体(8),所述防护网本体(8)的顶端和底端均通过韧性布(9)分别与限制环(6)和固定环(2)缝合;
所述防护网本体(8)包括抓握壳(801),所述抓握壳(801)为五边形,所述抓握壳(801)内壁中部的前后侧通过中心轴(802)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轴(802)的表面活动套接有扭簧(803),所述扭簧(803)的表面活动套接有绕线轮(804),所述绕线轮(804)和抓握壳(801)内壁的前侧均固定设置有限位块(805),所述扭簧(80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限位块(805)的表面搭接,所述绕线轮(804)上绕接有五股尼龙绳(806),所述尼龙绳(806)的表面固定熔接有卡塞球(807),所述抓握壳(801)外沿的五角均开设有与外部相通出线通孔(808),五个所述出线通孔(808)与五股所述尼龙绳(806)一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才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金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