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备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功能的新型吸氧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吸氧管,尤其涉及一种具备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功能的新型吸氧管。
技术介绍
对于患有肝、肺功能障碍症、冠心病、脑中风、以及心脏病的人群,尤其是昏迷及呼吸衰竭的病人,均需要进行吸氧护理,以提高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的水平,促进患者身体机能恢复。现有的吸氧护理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1、鼻导管吸氧法:将鼻塞中的导管放于两侧鼻前庭内,并与鼻腔紧密接触吸氧。2、面罩吸氧法:将面罩掩盖病人口鼻吸氧,相对于鼻塞和鼻导管吸氧法效果较好,但可能造成呼吸性酸中毒。3、经口吸氧法:如果患者鼻塞或张口呼吸,可以经口吸氧,即用一个较大的导管放入口腔吸氧。目前吸氧护理中,最常用的方法为鼻导管吸氧法。但随着治疗手段的进步,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由于能够实时反映患者肺通气情况及肺血流情况,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现有的吸氧管往往仅能用于供氧,无法兼备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的采样功能,不能进行实时供氧监测,对于患者治疗存在一定的医疗事故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备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功能的新型吸氧管,包括喇叭接头、输氧管、三通管、上支管、下支管和鼻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支管和气体换向装置,鼻塞包括上过渡管、下过渡管和两个鼻插管,气体换向装置包括阀体、设置在阀体内的阀腔和设置在阀腔内的调节式气道密闭装置,阀体上设置有与阀腔导通的左通道、右通道、下通道和上通道,下部的鼻插管的右端与下过渡管的左侧连接且导通,上部的鼻插管的右端与气体换向装置的左通道连接且导通,上过渡管的下端与气体换向装置的上通道连接且导通,下过渡管的上端与气体换向装置的下通道连接且导通,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支管的左端与气体换向装置的右通道连接且导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功能的新型吸氧管,包括喇叭接头、输氧管、三通管、上支管、下支管和鼻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支管和气体换向装置,鼻塞包括上过渡管、下过渡管和两个鼻插管,气体换向装置包括阀体、设置在阀体内的阀腔和设置在阀腔内的调节式气道密闭装置,阀体上设置有与阀腔导通的左通道、右通道、下通道和上通道,下部的鼻插管的右端与下过渡管的左侧连接且导通,上部的鼻插管的右端与气体换向装置的左通道连接且导通,上过渡管的下端与气体换向装置的上通道连接且导通,下过渡管的上端与气体换向装置的下通道连接且导通,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支管的左端与气体换向装置的右通道连接且导通,调节式气道密闭装置在阀腔内位于第一位置时,气体换向装置中只有上通道、左通道和下通道相互导通;调节式气道密闭装置在阀腔内位于第二位置时,气体换向装置中只有左通道和右通道相互导通;上支管的左端与三通管的右端的上口连接且导通,下支管的左端与三通管的右端的下口连接且导通,三通管的左端与输氧管的右端连接且导通,输氧管的左端与喇叭接头的右端连接且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功能的新型吸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式气道密闭装置包括活塞和活塞杆,左通道设置在阀体左侧面,右通道设置在阀体右侧面后部,上通道和下通道分别对应设置在阀体上侧面的前部和下侧面的前部,阀腔内部滑动设置有活塞,活塞前表面固定设置有活塞杆,活塞杆前端穿过阀体且位于阀体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功能的新型吸氧管,其特征在于:调节式气道密闭装置采用横向水平设置的圆柱形的转动体,阀腔内部转动设置有转动体,转动体沿径向和轴向分别设置有径向通孔和轴向通孔,且径向通孔和轴向通孔在交汇处连通,轴向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娜,渠明翠,杨建军,邢飞,李艳娜,李平乐,张建文,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