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亮饰条矫形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3326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亮饰条矫形设备,包括至少为一个的用以夹紧亮饰条的中间段的夹紧装置以及至少为两个的夹持装置,夹持装置对应设置在亮饰条的两端,夹持装置包括:固定座,设置在所述矫形设备的机架上;夹持机构,用以夹持亮饰条的端部;夹持机构可转动和所述固定座相连接,以在亮饰条的中间段被夹紧时对亮饰条的端部施加扭力;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劳动强度小,工作效率高,且每次矫形的一致性好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亮饰条矫形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亮饰条生产设备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亮饰条矫形设备。
技术介绍
长条型亮饰条在冲压时能通过冲压模具进行加工,并通过检具对其尺寸进行测量,以保证加工精度,但是在之后的例如阳极氧化或者涂装的工艺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挂具或者其他装置来对长条型亮饰条配合加工,多道工序使用的各种工装会导致亮饰条内部应力分布变化,使得长条型亮饰条在端头发生扭曲变形,进而导致亮饰条在装配的时候会出现难以安装甚至安装不上,尺寸不相符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对亮饰条进行矫形,现有矫形方式为人工一手抓亮饰条一端,另外一只手抓住亮饰条另外一端,通过手扭得方式进行矫正,由于人工能难于把握扭曲的力道和确保位置的一致性,造成工件最终矫正的效果不好,同时人工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对端部变形的亮饰条进行矫形的亮饰条矫形设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亮饰条矫形设备,包括至少为一个的用以夹紧亮饰条的中间段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矫形设备还包括:至少为两个的夹持装置,对应设置在亮饰条的两端,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固定座,设置在所述矫形设备的机架上;夹持机构,用以夹持亮饰条的端部,所述夹持机构可转动和所述固定座相连接,以在亮饰条的中间段被夹紧时对亮饰条的端部施加扭力。较佳地,所述夹紧装置包括:第一快速夹钳、第一上夹模以及第一下夹模,所述第一上夹模和所述第一快速夹钳相连接,用以在第一快速夹钳的带动下在接近所述第一下夹模的低位和远离所述第一下夹模的高位之间切换;所述第一上夹模位于低位时,与所述第一下夹模共同配合以夹紧位于两者之间的亮饰条。较佳地,所述第一上夹模的下表面具有与亮饰条相对应的被夹紧部分的上表面相适应的第一仿形内凹部,所述第一下夹模的上表面具有与亮饰条相对应的被夹紧部分的下表面相适应的第一仿形凸起部。较佳地,所述夹紧装置为多个,且在所述机架上呈直线排列;其中之一的所述夹紧装置高于其余若干的所述夹紧装置,且多个所述夹紧装置的高度向着位于最高位置的定位机构的一侧或两侧递减,以和亮饰条的形状相适配。较佳地,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二快速夹钳,第二上夹模,第二下夹模以及旋转轴;所述固定座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朝向亮饰条的端部,且和亮饰条的端部的延伸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二快速夹钳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且其端部和所述第二上夹模相连接;所述旋转轴穿过所述固定座上预设的通道,两端分别和所述固定座以及所述第二下夹模相连接,且以其轴心线方向和所述第一平面相垂直设置,所述第二上夹模的下表面具有与亮饰条的端部相对应的被夹紧部分的上表面相适应的第二仿形内凹部,所述第二下夹模的上表面具有与亮饰条的端部相对应的被夹紧部分的下表面相适应的第二仿形凸起部。较佳地,所述夹持机构具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下夹模相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下夹模以所述旋转轴为轴进行旋转。较佳地,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通过连接机构和所述第二下夹模相连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下夹模上的连接座以及设置在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上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板一侧的销轴,所述基板可转动的套接在所述输出轴上,所述连接座可转动的套接于所述销轴;所述驱动装置远离所述输出轴的一端和所述矫形设备的机架相铰接。较佳地,所述第二仿形凸起部包括:仿形面,用以贴合亮饰条的端部相对应的被夹紧部分的下表面;和所述仿形面相背设置的底面;渐变弧面,所述渐变弧面设置在所述仿形面和所述底面之间,且自仿形面至所述底面呈渐变收缩状;所述渐变弧面用以在所述第二下夹模旋转以向亮饰条施加扭力时,提供有避让空间,避免第二下夹模在旋转过程中挤压亮饰条的侧翼。较佳地,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限位组件,包括沿所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开设的弧形通道以及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在所述弧形通道内可活动设置,且能够在弧形通道内任一位置锁死,以使所述第二下夹模在旋转预设的角度后被所述限位件所阻挡。较佳地,所述矫形设备的两侧还设置有把手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可以取得以下技术效果:采用上述结构后,当需要对亮饰条的端部进行矫形时,先利用夹紧装置夹紧亮饰条的中间段,再利用夹持机构夹着亮饰条的两端,并对亮饰条的端部进行扭转,以使得亮饰条在中间段被夹紧的情况下,其端部在夹持机构的施加的扭力的作用下发生扭转变形,以获得矫形后的亮饰条,使得该矫形设备对比现有技术中的人工矫形方式,具有劳动强度小,工作效率高,且每次矫形的一致性好的优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夹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一上夹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一下夹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夹持装置的结构爆炸图;图6为第二下夹模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亮饰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记具体指代为:100、亮饰条;1、夹紧装置;2、夹持装置;2A、固定座;3、机架;2B、夹持机构;1A、第一快速夹钳;1B、第一上夹模;1C、第一下夹模;1B1、第一仿形内凹部;1C1、第一仿形凸起部;2B1、第二快速夹钳;2B2、第二上夹模;2B3、第二下夹模;2B4、旋转轴;2A1第一表面;2B21、第二仿形内凹部;2B31、第二仿形凸起部;2B5、驱动装置;4、连接机构;4A、连接座;4B、连接件;4B1、销轴;7、仿形面;8、渐变弧面;5、限位组件;5A、弧形通道;5B、限位件;6、把手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亮饰条矫形设备,包括至少为一个的用以夹紧亮饰条的中间段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矫形设备还包括:至少为两个的夹持装置,对应设置在亮饰条的两端,所述夹持装置包括:/n固定座,设置在所述矫形设备的机架上;/n夹持机构,用以夹持亮饰条的端部;所述夹持机构可转动和所述固定座相连接,以在亮饰条的中间段被夹紧时对亮饰条的端部施加扭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亮饰条矫形设备,包括至少为一个的用以夹紧亮饰条的中间段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矫形设备还包括:至少为两个的夹持装置,对应设置在亮饰条的两端,所述夹持装置包括:
固定座,设置在所述矫形设备的机架上;
夹持机构,用以夹持亮饰条的端部;所述夹持机构可转动和所述固定座相连接,以在亮饰条的中间段被夹紧时对亮饰条的端部施加扭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亮饰条矫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包括:第一快速夹钳、第一上夹模以及第一下夹模,所述第一上夹模和所述第一快速夹钳相连接,用以在第一快速夹钳的带动下在接近所述第一下夹模的低位和远离所述第一下夹模的高位之间切换;所述第一上夹模位于低位时,与所述第一下夹模共同配合以夹紧位于两者之间的亮饰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亮饰条矫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夹模的下表面具有与亮饰条相对应的被夹紧部分的上表面相适应的第一仿形内凹部,所述第一下夹模的上表面具有与亮饰条相对应的被夹紧部分的下表面相适应的第一仿形凸起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亮饰条矫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为多个,且在所述机架上呈直线排列;其中之一的所述夹紧装置高于其余若干的所述夹紧装置,且多个所述夹紧装置的高度向着位于最高位置的所述夹紧装置的一侧或两侧递减,以和亮饰条的形状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亮饰条矫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二快速夹钳,第二上夹模,第二下夹模以及旋转轴;所述固定座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朝向亮饰条的端部,且和亮饰条的端部的延伸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二快速夹钳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且其端部和所述第二上夹模相连接;所述旋转轴穿过所述固定座上预设的通道,两端分别和所述固定座以及所述第二下夹模相连接,且以其轴心线方向和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绍光俞裕生许主竹林向进毛英祯
申请(专利权)人:福耀汽车铝件福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