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于胸腔闭式引流患者使用的双向分段式可调节胸带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胸带,具体地说是一种适于胸腔闭式引流患者使用的双向分段式可调节胸带。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对于大多数创伤性肋骨骨折患者,最初的建议是行保守治疗,而非手术干预。这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治疗,就是存在气胸/血胸时的胸腔闭式引流。临床上,胸管引流的位置根据其病变性质的不同而不同:液体聚集在胸腔的重力依赖部位,故血胸行流胸腔引流时,胸管放置于胸部较低位置,往往以腋中线6-7肋间或腋前线5-6肋间为多;而气体则聚集在非重力依赖区,故仅有气胸时,胸管置入位置往往位于锁骨中线第2肋间隙这一部位。其次,创伤性肋骨骨折、尤其是连枷胸需要使用胸带进行固定和止痛。然而,肋骨骨折后并发气胸、或血胸、或血气胸时,其胸腔内往往因为胸腔内正压增加而加重呼吸困难,故此类患者的处理应以减轻胸腔压力为先、胸带固定为后。但是临床操作一般都是先行胸腔穿刺、立即接胸腔闭式引流管,随后再绑胸带。由于临床上现有的胸带多为整体式,在实际使用中通常存在以下问题:1、使用不便:胸腔闭式引流后 ...
【技术保护点】
1.适于胸腔闭式引流患者使用的双向分段式可调节胸带,包括后背固定部(1)和前胸固定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固定部(1)为整体式结构,所述前胸固定部(2)包括数量相等的若干条左侧固定带(2.1)和若干条右侧固定带(2.2),若干条左侧固定带(2.1)的后端连接在后背固定部(1)的左侧边上,若干条右侧固定带(2.2)的后端连接在后背固定部(1)的右侧边上,左侧固定带(2.1)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一连接件(2.3),右侧固定带(2.2)的外侧面上设有能够与第一连接件(2.3)匹配且连接位置可调的第二连接件(2.4)。/n
【技术特征摘要】
1.适于胸腔闭式引流患者使用的双向分段式可调节胸带,包括后背固定部(1)和前胸固定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固定部(1)为整体式结构,所述前胸固定部(2)包括数量相等的若干条左侧固定带(2.1)和若干条右侧固定带(2.2),若干条左侧固定带(2.1)的后端连接在后背固定部(1)的左侧边上,若干条右侧固定带(2.2)的后端连接在后背固定部(1)的右侧边上,左侧固定带(2.1)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一连接件(2.3),右侧固定带(2.2)的外侧面上设有能够与第一连接件(2.3)匹配且连接位置可调的第二连接件(2.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胸腔闭式引流患者使用的双向分段式可调节胸带,其特征在于:若干条所述左侧固定带(2.1)之间均留有间隙且间隙相等,若干条所述右侧固定带(2.2)之间均留有间隙且间隙相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胸腔闭式引流患者使用的双向分段式可调节胸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固定部(1)的左侧边和右侧边上分别固定设有波浪形扣环(3),所述左侧固定带(2.1)和右侧固定带(2.2)的后端分别设有与所述波浪形扣环(3)匹配的扣头,左侧固定带(2.1)和右侧固定带(2.2)分别通过扣头与波浪形扣环...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