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矫正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佩戴舒适且矫正方便的口呼吸睡眠矫正器。口呼吸睡眠矫正器,包括依次连接的竖向环状带、连接件以及横向环状带;佩戴时,所述的连接件,从额头起经过头顶向后部延伸至枕骨下沿,该连接件的前端与所述的竖向环状带连接,后端与横向环状带连接;所述的竖向环状带下部托住下颌,上部与连接件前端连接;所述的横向环状带沿眉骨上沿、外耳上沿、枕骨下沿贴紧头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口呼吸睡眠矫正器,与现有技术相比,竖向环状带对下颌产生的力方向与下颌到下颌窝点的连线接近直角,根据杠杆原理可知,需要的力更少,减少了对人体的勒压,提高了舒适度,而且还具有结构简单、矫正方便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口呼吸睡眠矫正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矫正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佩戴舒适且矫正方便的口呼吸睡眠矫正器。
技术介绍
人类在呼吸时大部分情况下是鼻呼吸,包括睡眠的时候。当鼻腔患有炎症、息肉、组织器官肥大等病症会造成鼻腔的通气不畅或堵塞,患者只能用口呼吸代替鼻呼吸。口呼吸睡眠的习惯形成后就算鼻腔病症治愈后部分患者仍难以扭转。鼻呼吸可以温暖、湿润、过滤吸入的空气,睡眠时长期用口呼吸容易引发口腔、呼吸道多种疾病,还是打鼾的一个主要原因。口呼吸睡眠甚至会改变患者的容貌如上唇上牙的外翻,下颌后缩等,对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低龄患者危害更大,因此需要专用设备进行矫正。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口呼吸睡眠矫正器,大多是采用三角形固定、丫型固定、三角形丫型相结合固定。其中三角形固定方式的矫矫正器以及部分三角形丫型相结合固定方式的矫正器,其对于下颌的托举力实际上是两个力的合力,该合力的方向和大小遵循力学平行四边形定则。颌骨在睡眠中的张合运动通常不会引起下颌头离开下颌窝,可以理解为一种杠杆运动,其中下颌窝为支点,下颌的托起点即下巴尖为动力作用点。以上三种固定方式所提供的下颌托起力的方向都偏向下颌窝即支点,有的方向甚至通过支点或越过支点。根据力学平行四边形定则和杠杆原理可得出,动力方向与杠杆越接近直角,使杠杆达到平衡状态所需的动力越小,反之则越大,动力方向越过支点时动力变为阻力。上述原理反应到实际应用中,则体现为现有矫正器需要佩戴得很紧才能闭合上下颌骨,或者不起作用甚至起反作用,使用时各部分与头部之间受力较大,下颌头与下颌窝之间受力较大,引起佩戴的不适。使用者通常辅以闭唇贴来闭合嘴唇,但必唇贴不能闭合上下颌骨,难以扭转口呼吸睡眠的习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佩戴舒适且矫正方便的口呼吸睡眠矫正器。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竖向环状带、连接件以及横向环状带,所述的连接件的前端与竖向环状带连接,所述的连接件的后端与所述的横向环状带连接。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的竖向环状带通过松紧调节装置与所述的连接件前端连接。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的松紧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的连接件的前端的魔术贴勾面;所述的竖向环状带断开,且断开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与魔术贴勾面配合的魔术贴毛面。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的连接件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连接带,每根所述的连接带的两端分别连接竖向环状带和横向环状带。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两根所述的连接带之间还连接有限位带。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的横向环状带上设置有大小调节机构。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的大小调节机构采用松紧扣。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的大小调节机构采用魔术贴。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的竖向环状带、连接件以及横向环状带均采用弹性材料制作而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的口呼吸睡眠矫正器,通过竖向环状带、连接件以及横向环状带的配合,使用时,所述的连接件从额头起经过头顶向后部延伸至枕骨下沿,该连接件的前端与所述的竖向环状带连接,后端与横向环状带连接;所述的竖向环状带下部托住下颌,上部与连接件前端连接;所述的横向环状带,沿眉骨上沿、外耳上沿、枕骨下沿贴紧头部;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对下颌产生的力方向与下颌到下颌窝点的连线接近直角,根据杠杆原理可知,保持下颌闭嘴需要的力更少,减少了对人体的勒压,提高了舒适度,而且还具有结构简单、矫正方便的特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的口呼吸睡眠矫正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口呼吸睡眠矫正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口呼吸睡眠矫正器佩戴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现有技术中三角形的矫正器佩戴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现有技术中心Y形的矫正器佩戴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竖向环状带,2-连接件,3-横向环状带,4-魔术贴毛面,5-魔术贴勾面,6-连接带,7-限位带,8-大小调节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实施例1: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的口呼吸睡眠矫正器,包括依次连接的竖向环状带1、连接件2以及横向环状带3;所述的连接件2的前端与竖向环状带1连接,所述的连接件2的后端与所述的横向环状带3连接。佩戴时,所述的连接件2,从额头起经过头顶向后部延伸至枕骨下沿,该连接件2的前端与所述的竖向环状带1连接,后端与横向环状带3连接;所述的竖向环状带1下部托住下颌,上部与连接件2前端连接;所述的横向环状带3的自由端套在头部且沿眉骨上沿、外耳上沿、枕骨下沿贴紧头部。所述的自由端是相对于与连接件2连接的一端来说的,与连接件2连接的一端,可以认为是连接端、固定端,则相对的一端为自由端。本技术的口呼吸睡眠矫正器,通过竖向环状带1、连接件2以及横向环状带3的配合,使用时,所述的连接件2从额头起经过头顶向后部延伸至枕骨下沿,该连接件2的前端与所述的竖向环状带1连接,后端与横向环状带3连接;所述的竖向环状带1下部托住下颌,上部与连接件2前端连接;所述的横向环状带3沿眉骨上沿、外耳上沿、枕骨下沿贴紧头部;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对下颌产生的力方向与下颌到下颌窝点的连线接近直角,根据杠杆原理可知,保持下颌闭嘴需要的力更少,减少了对人体的勒压,提高了舒适度,而且还具有结构简单、矫正方便的特点。图4为现有技术中三角形的矫正器佩戴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其对下颌产生的力的方向与下颌到下颌窝点的夹角相当小,对下颌施加较大的力,即需要勒得更紧,使人佩戴不舒服;图5为现有技术中心Y形的矫正器佩戴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其对下颌产生的力的方向与下颌到下颌窝点的夹角相当小,对下颌施加较大的力,即需要勒得更紧,使人佩戴不舒服。现有技术中还有一些其他的方式,比如综合Y形和三角形结构的方案,但是这些方案都普遍存在对下颌产生的力的方向与下颌到下颌窝点的夹角相当小,对下颌施加较大的力,即需要勒得更紧,使人佩戴不舒服的问题。因此,本技术能够切实解决现有技术中佩戴不舒服的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实施例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更好地实施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所述的竖向环状带1通过松紧调节装置与所述的连接件2前端连接。设置松紧调节装置后,可以根据不同人头部大小不同进行适当调节竖向环状带1的环的大小。...
【技术保护点】
1.口呼吸睡眠矫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环状带(1)、连接件(2)以及横向环状带(3),所述的连接件(2)的前端与竖向环状带(1)连接,所述的连接件(2)的后端与所述的横向环状带(3)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口呼吸睡眠矫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环状带(1)、连接件(2)以及横向环状带(3),所述的连接件(2)的前端与竖向环状带(1)连接,所述的连接件(2)的后端与所述的横向环状带(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呼吸睡眠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向环状带(1)通过松紧调节装置与所述的连接件(2)前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口呼吸睡眠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松紧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的连接件(2)的前端的魔术贴勾面(5);所述的竖向环状带(1)断开,且断开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与魔术贴勾面(5)配合的魔术贴毛面(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呼吸睡眠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件(2)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连接带(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峰,
申请(专利权)人:张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