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透护理用术后伤口防护装置,包括底座和防护壳,所述底座的外边缘设置有粘带,且底座的上侧安装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内侧设置有透析管,所述防护壳设置于固定套的上侧,且防护壳的上表面开设有透气孔,所述防护壳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旋转轴,且旋转轴的尾部安装有卡扣,所述卡扣的右下侧设置有固定环。该装置设置有第二限位螺母,固定套设置有两组,通过两组固定套将透析管卡在中间,利用第二限位螺母限制固定套的位置,在固定透析管时,较为方便,无需让透析管穿过固定套,通过将固定套的两个部分从透析管两侧卡在一起,使得固定套方便固定在透析管外侧,设置有防护壳,防护壳保护着患者伤口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透护理用术后伤口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护理
,具体为一种血透护理用术后伤口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适用于急性肾损伤,容量负荷过重导致的急性心力衰竭或药物难以控制的高血压,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及不易纠正的高钾血症,高钙血症、低钙血症及高磷血症,慢性肾衰竭合并难以纠正的贫血,尿毒症神经病变和脑病,尿毒症胸膜炎或心包炎,慢性肾衰竭合并严重营养不良等。现有的伤口防护装置,血液透析术后护理中,多数未设置防止碰到患者伤口的措施,可能会由于不注意触碰到患者伤口处,造成受伤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更好的伤口防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透护理用术后伤口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伤口防护装置,血液透析术后护理中,多数未设置防止碰到患者伤口的措施,可能会由于不注意触碰到患者伤口处,造成受伤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血透护理用术后伤口防护装置,包括底座和防护壳,所述底座的外边缘设置有粘带,且底座的上侧安装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内侧设置有透析管,所述防护壳设置于固定套的上侧,且防护壳的上表面开设有透气孔,所述防护壳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旋转轴,且旋转轴的尾部安装有卡扣,所述卡扣的右下侧设置有固定环。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上部外侧套接有第一限位螺母,且底座与第一限位螺母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套的尾部外侧套接有第二限位螺母,且固定套与第二限位螺母之间构成卡合结构,所述固定套与透析管外形尺寸相吻合,且固定套关于透析管的中轴线位置对称,所述固定套设置有2组。优选的,所述防护壳的内侧设置有软垫,且软垫沿防护壳的内侧均匀分布。优选的,所述卡扣关于防护壳的中轴线位置对称,且卡扣设置有2组,所述卡扣通过旋转轴与防护壳之间构成转动结构。优选的,所述卡扣的左下侧设置有固定带,且固定带与固定环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缠绕连接。固定带可以穿过固定环,缠绕在固定环上。优选的,所述固定带的尾部设置有魔术贴,且魔术贴与固定带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粘合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装置设置有第一限位螺母,利用第一限位螺母限制底座的位置,方便固定;设置有第二限位螺母,固定套设置有两组,通过两组固定套将透析管卡在中间,利用第二限位螺母限制固定套的两个半部分位置,在固定透析管时,较为方便,无需让透析管穿过固定套,通过将固定套的两个部分从透析管两侧卡在一起,使得固定套方便固定在透析管外侧;2.设置有防护壳,防护壳保护着患者伤口处,外界物体在触碰到患者伤口处前,会先触碰到防护壳,防止碰到患者伤口处,利用软垫与患者皮肤接触,增加患者的舒适度,透气孔使得防护壳的透气性较好;3.设置有可以转动的卡扣,由于卡扣通过旋转轴与防护壳相连,使得卡扣可以沿着防护壳转动,防护壳通过卡扣固定在患者手臂上,由于卡扣可以转动,方便根据患者手臂粗细灵活改变两组卡扣之间的间距;设置有固定带,利用固定带缠绕在固定环上,辅助固定住卡扣;设置有魔术贴,通过将魔术贴贴在固定带的不同位置处,使得两组卡扣之间的间距改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底座与固定套连接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防护壳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第一限位螺母;3、粘带;4、固定套;5、第二限位螺母;6、透析管;7、防护壳;8、透气孔;9、软垫;10、旋转轴;11、卡扣;12、固定环;13、固定带;14、魔术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血透护理用术后伤口防护装置,包括底座1和防护壳7,底座1的外边缘设置有粘带3,且底座1的上侧安装有固定套4,底座1的上部外侧套接有第一限位螺母2,且底座1与第一限位螺母2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底座1与第一限位螺母2的螺纹吻合,拧紧第一限位螺母2,限制底座1的位置,该装置设置有第一限位螺母2,利用第一限位螺母2限制底座1的位置,方便固定;固定套4的内侧设置有透析管6,固定套4的尾部外侧套接有第二限位螺母5,且固定套4与第二限位螺母5之间构成卡合结构,固定套4与透析管6外形尺寸相吻合,且固定套4关于透析管6的中轴线位置对称,所述固定套4设置有2组,第二限位螺母5与固定套4的螺纹吻合,拧紧第二限位螺母5,限制固定套4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限位螺母5,固定套4设置有两组,通过两组固定套4将透析管6卡在中间,利用第二限位螺母5限制固定套4的位置,在固定透析管6时,较为方便,无需让透析管6穿过固定套4,通过将固定套4的两个部分从透析管6两侧卡在一起,使得固定套4方便固定在透析管6外侧;防护壳7设置于固定套4的上侧,且防护壳7的上表面开设有透气孔8,防护壳7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旋转轴10,且旋转轴10的尾部安装有卡扣11,防护壳7的内侧设置有软垫9,且软垫9沿防护壳7的内侧均匀分布,软垫9的材质较软,软垫9分布在防护壳7的内侧,设置有防护壳7,防护壳7保护着患者伤口处,外界物体在触碰到患者伤口处前,会先触碰到防护壳7,防止碰到患者伤口处,利用软垫9与患者皮肤接触,增加患者的舒适度,透气孔8使得防护壳7的透气性较好;卡扣11关于防护壳7的中轴线位置对称,且卡扣11设置有2组,卡扣11通过旋转轴10与防护壳7之间构成转动结构,旋转轴10的内圈与外圈之间可以发生相对转动,旋转轴10的内圈与防护壳7相连,旋转轴10的外圈与卡扣11相连,卡扣11可以沿着防护壳7转动,设置有可以转动的卡扣11,由于卡扣11通过旋转轴10与防护壳7相连,使得卡扣11可以沿着防护壳7转动,防护壳7通过卡扣11固定在患者手臂上,由于卡扣11可以转动,方便根据患者手臂粗细灵活改变两组卡扣11之间的间距;卡扣11的右下侧设置有固定环12,卡扣11的左下侧设置有固定带13,且固定带13与固定环12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缠绕连接,固定带13可以穿过固定环12,缠绕在固定环12上,设置有固定带13,利用固定带13缠绕在固定环12上,辅助固定住卡扣11;固定带13的尾部设置有魔术贴14,且魔术贴14与固定带13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粘合连接,固定带13上有毛面,魔术贴14可以粘在固定带13上,设置有魔术贴14,通过将魔术贴14贴在固定带13的不同位置处,使得两组卡扣11之间的间距改变。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伤口防护装置,首先通过拿起底座1和固定套4,底座1和固定套4均由两组对称的半部分组成,将透析管6放在底座1和固定套4的一组半部分上的槽内,将另一半盖上,将两个半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部分,将底座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透护理用术后伤口防护装置,包括底座(1)和防护壳(7),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外边缘设置有粘带(3),且底座(1)的上侧安装有固定套(4),所述固定套(4)的内侧设置有透析管(6),所述防护壳(7)设置于固定套(4)的上侧,且防护壳(7)的上表面开设有透气孔(8),所述防护壳(7)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旋转轴(10),且旋转轴(10)的尾部安装有卡扣(11),所述卡扣(11)的右下侧设置有固定环(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透护理用术后伤口防护装置,包括底座(1)和防护壳(7),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外边缘设置有粘带(3),且底座(1)的上侧安装有固定套(4),所述固定套(4)的内侧设置有透析管(6),所述防护壳(7)设置于固定套(4)的上侧,且防护壳(7)的上表面开设有透气孔(8),所述防护壳(7)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旋转轴(10),且旋转轴(10)的尾部安装有卡扣(11),所述卡扣(11)的右下侧设置有固定环(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透护理用术后伤口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部外侧套接有第一限位螺母(2),且底座(1)与第一限位螺母(2)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透护理用术后伤口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4)的尾部外侧套接有第二限位螺母(5),且固定套(4)与第二限位螺母(5)之间构成卡合结构,所述固定套(4)与透析管(6)外形尺寸相吻合,且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红雨,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