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治疗仪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3281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治疗仪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锁骨下动脉开口处的楔形支架,楔形支架的近端以具有锐角的切面切割成椭圆切面,使得楔形支架的近端形成楔形,能够契合此部位的解剖结构,更有效的利用支架的功能,防止传统式支架在此开口处对血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血栓形成等不良事件的风险,并且避免占用颈总动脉的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单、有效、安全、适宜推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符合右侧锁骨下动脉开口处解剖特点的楔形支架设计,针对无名动脉末端及锁骨下动脉开口狭窄的治疗,实现楔形支架不会影响颈总动脉的血供,预防血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不影响颅内动脉介入手术治疗的入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治疗仪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手术辅助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治疗仪器。
技术介绍
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性狭窄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常可导致患者头晕,上肢无力或盗血综合征等后循环缺血的相应症状。其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即为狭窄处支架置入成形术,该术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右锁骨下动脉由头臂干发出的无名动脉向右侧发出一分支向右上方走行,另一分支则继续上行形成右侧颈总动脉,其分叉部特殊的解剖结构导致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部上端有明显的界限而下端界限不清。若在临床上发现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部与无名动脉远端的狭窄,应用目前现有的“圆柱状支架”治疗,则支架的近心端上部将会超过右侧锁骨下动脉开口处的上端界限并且覆盖住部分颈总动脉的通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颈总动脉的血流,并有一定的血栓形成风险,甚至若在将来做右侧颈总动脉或颅内的介入手术时会影响到其入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治疗仪器,采用“楔形”支架,以避免占用颈总动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治疗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于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治疗仪器包括:操作手持控制器、支架方向标记符号、稳定器、导管轴、导丝出口和双腔通道装置;其中,所述操作手持控制器的外壁设置有支架方向标记符号;在操作手持控制器的前端设置稳定器;所述稳定器通过导管轴连接至导丝出口;所述导丝出口连接双腔通道装置;所述双腔通道装置包括楔形支架、球囊、球囊扩张导管、导丝腔、支架头端、支架远端不透射线标记和支架近端不透射线标记,从内至外依次为同轴的导丝腔、环形的球囊和楔形支架,导丝腔的出口端和入口端均伸出楔形支架,导丝腔的出口端连接至导丝出口,导丝腔的入口端的外壁上设置有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治疗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于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治疗仪器包括:操作手持控制器、支架方向标记符号、稳定器、导管轴、导丝出口和双腔通道装置;其中,所述操作手持控制器的外壁设置有支架方向标记符号;在操作手持控制器的前端设置稳定器;所述稳定器通过导管轴连接至导丝出口;所述导丝出口连接双腔通道装置;所述双腔通道装置包括楔形支架、球囊、球囊扩张导管、导丝腔、支架头端、支架远端不透射线标记和支架近端不透射线标记,从内至外依次为同轴的导丝腔、环形的球囊和楔形支架,导丝腔的出口端和入口端均伸出楔形支架,导丝腔的出口端连接至导丝出口,导丝腔的入口端的外壁上设置有支架头端,在球囊上并且与楔形支架的远端和近端分别位于同一平面内设置有支架远端不透射线标记和支架近端不透射线标记,球囊的近端连通球囊扩张导管,球囊扩张导管沿着导丝腔、导管轴和稳定器,一直至操作手持控制器的末端;所述操作手持控制器、稳定器、导管轴和楔形支架均共轴;所述支架方向标记符号的顶端中心与楔形支架的中轴线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楔形支架的中轴纵向切面,楔形支架能够通过导管轴和稳定器随操作手持控制器一同旋转,旋转角度相同,旋转角度由支架方向标记符号显示;所述楔形支架的形状为圆柱体的侧面,远端为圆端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义森杨新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