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胫骨髁间棘骨折的微创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对胫骨髁间棘骨折进行微创固定的装置,属于骨科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目前,胫骨髁间棘骨折发病率约为3/10万,随着交通事故及人们参加运动的增多而呈升高趋势。胫骨髁间棘骨折最早由Poncet于1875年首先报道,多由交通事故和运动损伤所致,常见受伤机制为旋转应力合并过伸损伤。胫骨髁间棘骨折属于关节内损伤,临床上使用较多的髁间棘骨折分型系统是由Meyers于1959年提出的,该分析系统根据移位程度将此类骨折分为3型:I型髁间棘骨折为无移位骨折,Ⅱ型髁间棘骨折为部分移位骨折,Ⅲ型髁间棘骨折为完全移位骨折。I型骨折采取保守治疗的方式,Ⅲ型骨折需要手术治疗,但Ⅱ型骨折的治疗方式仍存在分歧。目前,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治疗方式大体上可分为切开复位内固定和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2种。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手术创伤大,破坏了膝关节周围内、外侧支持带等结构,有可能引起感染和关节僵直等并发症;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但使用关节镜治疗学习周期长,难以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胫骨髁间棘骨折的微创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空心套筒(4)、固定件、推进棒(6)、牵引绳(7),空心套筒(4)为直筒体,空心套筒(4)插入在胫骨(1)的固定插孔(3)内,固定插孔(3)的上端位于胫骨(1)的髁间棘骨折块(2)下方的胫骨端面,固定插孔(3)的下端位于胫骨结节下方的胫骨侧壁上,空心套筒(4)的上端与胫骨端面齐平,固定件和推进棒(6)分别插入在空心套筒(4)内,固定件位于空心套筒(4)的上端,推进棒(6)位于固定件的后方,推进棒(6)的上端顶在固定件的下端,固定件和推进棒(6)的外壁与空心套筒(4)内壁为滑动配合,固定件与牵引绳(7)的上端相连接,牵引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胫骨髁间棘骨折的微创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空心套筒(4)、固定件、推进棒(6)、牵引绳(7),空心套筒(4)为直筒体,空心套筒(4)插入在胫骨(1)的固定插孔(3)内,固定插孔(3)的上端位于胫骨(1)的髁间棘骨折块(2)下方的胫骨端面,固定插孔(3)的下端位于胫骨结节下方的胫骨侧壁上,空心套筒(4)的上端与胫骨端面齐平,固定件和推进棒(6)分别插入在空心套筒(4)内,固定件位于空心套筒(4)的上端,推进棒(6)位于固定件的后方,推进棒(6)的上端顶在固定件的下端,固定件和推进棒(6)的外壁与空心套筒(4)内壁为滑动配合,固定件与牵引绳(7)的上端相连接,牵引绳(7)的下端沿着空心套筒(4)向后伸出胫骨(1)的固定插孔(3)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髁间棘骨折的微创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圆柱体的固定棒(5),固定棒(5)的圆柱体直径与空心套筒(4)的内径相匹配,沿着固定棒(5)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开有绳孔,牵引绳(7)的上端穿过固定棒(5)的绳孔向后折回,牵引绳(7)的上端和下端共同沿着空心套筒(4)向后伸出胫骨(1)的固定插孔(3)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胫骨髁间棘骨折的微创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棒(5)的圆柱体侧面有沿着棒体长度方向的凹槽(8),推进棒(6)的棒体侧面有沿着棒体长度方向的凹槽(8),固定棒(5)的棒体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英泽,郑占乐,于贤,刘欢,周汇霖,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