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凤专利>正文

可自动报警的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桡动脉加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32203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可自动报警的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桡动脉加压器,包括:支撑板、固定筒、束带;固定筒设置在支撑板的中部,且固定筒与支撑板为一体式结构;束带设置在支撑板的下侧,且束带与支撑板通过贯穿方式相连接;旋盖设置在固定筒的上侧,且旋盖与固定筒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套筒设置在旋盖的下侧,且套筒与旋盖通过粘合方式相连接;螺纹筒设置在套筒的内侧,且螺纹筒与套筒通过螺纹拧合相连接;压板设置在螺纹筒的下侧,且压板与螺纹筒通过导杆相连接;通过对现有装置的改进,该装置具有透气性好且易观察使用情况、装置拆分方便、便于清洁维护、使用干净安全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自动报警的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桡动脉加压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止血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可自动报警的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桡动脉加压器。
技术介绍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一种常用而且有效的方法,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有创诊断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在造影过程中,通常会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因需注射造影剂,会留下创口,此时便会用到加压器进行压迫止血。现有专利号为CN207101326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桡动脉压迫器,包括绒布带、弓形固定板及设置在弓形固定板上的加压调节装置,所述绒布带内侧设有一层海绵层,所述固定板的内侧与压迫板并列设置有凸起的海绵支撑垫,压迫软垫上具有直径为3mm-5mm、厚度为3mm的圆柱形硅胶定位垫,为桡动脉直接按压点,所述压迫器还包括单片机、压力传感器及显示屏,所述压力传感器与单片机之间连接一前置放大电路,所述压力传感器串联在一恒流源上,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到前置放大电路输入,前置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相连,通过单片机对接收的信号进行处理并由显示屏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自动报警的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桡动脉加压器,包括:支撑板(1)、固定筒(2)、束带(3)、旋盖(4)、套筒(5)、螺纹筒(6)、导杆(7)、限位板(8)、压板(9)、压力传感器(10)、垫片(11)、显示器(12)、单片机(13)、蜂鸣报警器(14)、尼龙搭扣(15);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为弧形板状结构;所述固定筒(2)设置在支撑板(1)的中部,且固定筒(2)与支撑板(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束带(3)设置在支撑板(1)的下侧,且束带(3)与支撑板(1)通过贯穿方式相连接;所述旋盖(4)设置在固定筒(2)的上侧,且旋盖(4)与固定筒(2)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所述套筒(5)设置在旋盖(4...

【技术特征摘要】
1.可自动报警的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桡动脉加压器,包括:支撑板(1)、固定筒(2)、束带(3)、旋盖(4)、套筒(5)、螺纹筒(6)、导杆(7)、限位板(8)、压板(9)、压力传感器(10)、垫片(11)、显示器(12)、单片机(13)、蜂鸣报警器(14)、尼龙搭扣(15);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为弧形板状结构;所述固定筒(2)设置在支撑板(1)的中部,且固定筒(2)与支撑板(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束带(3)设置在支撑板(1)的下侧,且束带(3)与支撑板(1)通过贯穿方式相连接;所述旋盖(4)设置在固定筒(2)的上侧,且旋盖(4)与固定筒(2)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所述套筒(5)设置在旋盖(4)的下侧,且套筒(5)与旋盖(4)通过粘合方式相连接;所述螺纹筒(6)设置在套筒(5)的内侧,且螺纹筒(6)与套筒(5)通过螺纹拧合相连接;所述导杆(7)设置在螺纹筒(6)的下侧,且导杆(7)与螺纹筒(6)通过粘合方式相连接;所述限位板(8)设置在导杆(7)侧部,且限位板(8)与导杆(7)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压板(9)设置在导杆(7)的下侧,且压板(9)与导杆(7)通过螺纹拧合相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10)设置在压板(9)的下侧,且压力传感器(10)与压板(9)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垫片(11)设置在压板(9)的下侧,且垫片(11)与压板(9)通过粘合方式相连接;所述显示器(12)设置在旋盖(4)的上部,且显示器(12)与旋盖(4)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单片机(13)设置在旋盖(4)的内部,且单片机(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凤李妙玲
申请(专利权)人:朱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