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晓燕专利>正文

一种采血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3192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采血针,包括首针和尾针,其特征在于:首针连通第一导血管,第一导血管连通阻断器,阻断器连通第二导血管,第二导血管连通尾针,阻断器包括阀体、推动帽和防尘帽,阀体与第一导血管连通,移动座与第一血液腔底部之间设有回位弹簧,活塞体能够在第二血液腔内上下移动,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活塞体端部置于第二血液腔上部,且过渡孔不与导血液槽相连通,当活塞体受力使活塞体端部移动到第二血液腔下部,且过渡孔与导血液槽相连通,推动帽中部设有中空推动杆,中空推动杆贯穿推动帽且与第二导血管连通,中空推动杆置于第二血液腔,且能够推动活塞体,中空推动杆与沉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有:结构简单,便于多次采血,对人体伤害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血针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采血针。
技术介绍
静脉采血针是一种在医疗检验过程中用于采集血样的采血针。其顶端的采血针用于穿刺血管,尾端透明软管与尾针相连,尾针外由橡胶软管包裹,外套针帽,用于刺入真空采血试管,利用试管内的负压将血液吸入管内;现在的静脉采血针,采完一次血,就需丢弃,间隔采血时,其每次采血均需重新对病人血管进行扎针,稍有处理不当,就会出淤青,遇到年幼或不配合的患者,在采血过程中由于躲闪出现误伤情况,同时感染针头;另外,特别是年幼者多次的扎针更容易出现淤青,从而会造成身体的损伤。因此,对于上述问题的解决就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多次采血、对人体伤害小的采血针。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血针,包括首针和尾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首针连通第一导血管,所述第一导血管连通阻断器,所述阻断器连通第二导血管,所述第二导血管连通尾针,所述阻断器包括阀体、推动帽和防尘帽,所述推动帽和所述防尘帽均能螺纹连接在所述阀体上,所述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血针,包括首针(1)和尾针(2),其特征在于:所述首针(1)连通第一导血管(3),所述第一导血管(3)连通阻断器,所述阻断器连通第二导血管(4),所述第二导血管(4)连通尾针(2),所述阻断器包括阀体(5)、推动帽(6)和防尘帽(7),所述推动帽(6)和所述防尘帽(7)均能螺纹连接在所述阀体(5)上,所述防尘帽(7)顶部通过弹性件与所述阀体(5)连接,所述阀体(5)与第一导血管(3)连通,所述阀体(5)内部设有第一血液腔(8)和第二血液腔(9),所述第一血液腔(8)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血液腔(9)的直径,所述第一血液腔(8)和所述第二血液腔(9)均与所述阀体(5)同轴,所述第一血液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血针,包括首针(1)和尾针(2),其特征在于:所述首针(1)连通第一导血管(3),所述第一导血管(3)连通阻断器,所述阻断器连通第二导血管(4),所述第二导血管(4)连通尾针(2),所述阻断器包括阀体(5)、推动帽(6)和防尘帽(7),所述推动帽(6)和所述防尘帽(7)均能螺纹连接在所述阀体(5)上,所述防尘帽(7)顶部通过弹性件与所述阀体(5)连接,所述阀体(5)与第一导血管(3)连通,所述阀体(5)内部设有第一血液腔(8)和第二血液腔(9),所述第一血液腔(8)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血液腔(9)的直径,所述第一血液腔(8)和所述第二血液腔(9)均与所述阀体(5)同轴,所述第一血液腔(8)内设有移动座(10),所述移动座(10)与所述第一血液腔(8)底部之间设有回位弹簧(11),所述移动座(10)的侧壁与所述第一血液腔(8)的侧壁接触面之间的所述移动座(10)上设有凸起(12),所述凸起(12)对应位置的所述第一血液腔(8)的侧壁上设有导向槽(13),所述凸起(12)置于所述导向槽(13)内,所述移动座(10)上围绕轴线均匀分布设有通孔(14),所述移动座(10)顶端中心处连接活塞体(15),所述活塞体(15)能够在所述第二血液腔(9)内上下移动,所述活塞体(15)端部设有沉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晓燕栾晶
申请(专利权)人:郭晓燕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