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等膜丝间距的层叠体中空纤维膜元件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31736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等膜丝间距的层叠体中空纤维膜元件,包括一对膜盒(4)和层叠膜片(1),层叠膜片(1)的每层单体膜片包括等间距膜丝排列体和沿长度方向设置在等间距膜丝排列体两端的弹性体,所述弹性体包括第一弹性体(2)和第二弹性体(3),所述第一弹性体(2)位于第二弹性体(3)的近端,且第二弹性体(3)沿等间距膜丝排列体长度方向的覆盖宽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等膜丝间距的层叠体中空纤维膜元件及其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空纤维膜元件,特别是一种具有等膜丝间距的层叠体中空纤维膜元件,还涉及所述膜元件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膜分离技术作为当今针对水污染处理行业最为有前景的清洁处理工艺,是最为有前景且发展最快的一种水处理工艺。而MBR工艺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帘式膜,帘式膜在实际运行中因膜丝之间交叉严重、抖动量控制不均一膜丝抖动效果差等因素常导致膜元件根部毛发、纤维、污泥等的积聚,以及曝气抖动长期摩擦导致根部膜丝膜层破损严重,这使得工程在线药洗时50%以上的药液从根部流失,在线药洗效果差,加速了膜污染降低膜使用寿命。这些问题一直是帘式膜在实际应用中的难题所在,也是限制帘式膜在实际应用中的主要因素。所以开发一款可以降低帘式膜积泥积、纤维、毛发、减缓膜丝根部破损延长膜元件使用寿命的膜产品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106457155A公开了采用伸长率为100%的苯乙烯系弹性体来在膜片的两个端部形成至少一列的困扎部实现固定平行排列的膜丝制成一种中空纤维膜片状物,将这些片状物互相采用点粘接形成中空纤维膜层叠体,将层叠体入盒注胶制作成的膜元件也可以实现膜丝不交叉功能和阻止灌封胶产生的毛细现象。然而该现有技术所制备的膜元件对采用的工艺复杂机械化依赖程度高、对设备和人工要求程度高,膜元件尺寸控制不易于实现。且对于捆扎部若是采用伸长率100%的弹性体束缚膜丝过程中由于韧性差会造成膜元件在运行过程中造成膜片层叠体不能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另一方面,该技术所涉及的两道捆扎部均采用同样弹性体成本较高,或者不采用第二捆扎部时注胶密封性能较难实现。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107661697A公开了将层叠体膜片与具有平面结构的对接部件接触进行膜片对齐来实现层叠体的制造过程。然而,CN107661697A的层叠体的制备过程对设备要求较高,因此设备不易于实现、设备投资高、即使采用价格昂贵的设备也存在精度不易控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的帘式膜在运行中膜丝间交叉严重、且存在积泥和积毛发的缺陷,从而减少帘式膜的离线清洗或者化学清洗频率,从而减少清洗或化学药品对帘式膜可能造成的损伤,进而延长膜的使用寿命。此外,本专利技术期望通过膜元件结构改进以克服帘式膜生产过程中由于膜丝间隙小且不均匀、膜丝交叉等因素导致的灌封树脂与膜丝之间的毛细作用,进而使得灌封胶沿膜丝向上爬升的爬胶现象,从而避免爬胶现象导致的膜丝可使用面积下降、避免膜丝与爬胶交接处形成应力集中造成膜丝根部损坏的问题,从而延长膜使用寿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等膜丝间距的层叠体中空纤维膜元件,所述层叠体中空纤维膜元件包括一对具有集水通道5的膜盒4和设置在该对膜盒4之间的层叠膜片1,所述层叠膜片1由多层单体膜片层叠排列构成,其中,每层单体膜片包括由等间距排列的膜丝构成的等间距膜丝排列体和沿长度方向设置在等间距膜丝排列体两端的弹性体,所述弹性体包括第一弹性体2和第二弹性体3,所述第一弹性体2位于第二弹性体3的近端,且第二弹性体3沿等间距膜丝排列体长度方向的覆盖宽L4大于第一弹性体2沿等间距膜丝排列体长度方向的覆盖宽L3;当层叠膜片1设置在膜盒4中时,第一弹性体2至少部分暴露在膜盒4之外。在本专利技术中,第二弹性体主要作用为固定膜丝、保护膜丝根部和阻止灌封树脂爬胶,而第一弹性体的主要作用为固定膜丝和密封膜丝之间的缝隙。因此,优选地,L4为10-35mm,L3为2-15mm。更优选地,L4为20-30mm,L3为5-10mm。通过比较不同的L3和L4的长度,确定了L4为20-30mm范围内可以优先的固定膜丝外,还可以有效减少膜丝抖动过程中膜丝弯折应力点,从而减少膜丝根部破损,表现为膜丝耐用性的提高。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层叠膜片1由3-15层单体膜片层叠排列构成。根据一种领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弹性体2与膜丝端部的距离L1为35-55mm,第二弹性体3与膜丝端部的距离L2为2-10mm。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弹性体2和/或第二弹性体3在膜丝上的覆盖厚度为0.2-2mm,更优选地0.3-1mm。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体2和/或第二弹性体3的弹性材料的伸长率为>300%、更优选地≥1600%、弹性模量≥20MPa、邵氏硬度为10-98A。如选用乙烯-醋酸乙烯EVA、聚酰胺PA、聚酯PES、聚乙烯LOPE和HDPE、聚酯酰胺PEA或苯乙烯等采用,或采用具有类似性能的热塑性弹性材料。根据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弹性体2的伸长率大于第二弹性体3的伸长率,且所述第一弹性体2的邵氏硬度小于第二弹性体3的邵氏硬度。通过选择第二弹性体的材料,用价格较低廉的弹性材料制造第二弹性体,从而降低膜元件制作成本。优选地,第二弹性体3暴露在膜盒4之外5-35mm,进一步地应确保当膜片被固定到膜盒内使,第二弹性体插入膜盒内部0-10mm高度,确保弹性体与灌封树脂粘接强度,避免弹性体的脱出形成新的应力集中点。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层叠体中空纤维膜元件的生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膜丝等间距排列得到等间距膜丝排列体;(2)在等间距膜丝排列体的两端覆盖弹性体,分别构造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得到单体膜片层;(3)将多层单体膜片层两端对齐、层叠排列,将相邻两层单体膜片的弹性体进行点粘接,然后用夹具固定,然后粘接成一体,得到层叠膜片;(4)在层叠膜片的两端分别密封固定膜盒,并使第一弹性体2至少部分暴露在膜盒4之外。根据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3)中,将相邻两层单体膜片的弹性体进行面粘接,替代点粘接。更优选地,只对第二弹性体进行粘接,而不粘接第一弹性体。通过对比试运行发现,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膜丝等间距排列膜元件上下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减少膜丝间交叉现象,从而有效减少积泥和积毛发情况的发生,提高了膜元件运行通量的稳定性。此外,两层弹性体的设计可以保护膜丝根部,减少膜丝与膜盒胶接处应力,减少膜丝根部破损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单层膜片结构示意图;图2为层叠膜片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具有等膜丝间距的层叠体中空纤维膜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具有等膜丝间距的层叠体中空纤维膜元件的生产流程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1的膜元件经过两个月试运行后的外观;图6为实施例2的膜元件经过两个月试运行后的外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非限制性地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1采用机械排丝方式进行中空纤维膜排丝,膜丝排列数60根、膜丝外径为2mm、相邻膜丝间距为1mm。在膜丝排列体的前后两端覆盖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其中,第一弹性体更靠近膜丝中部,而第二弹性体更靠近膜丝端部。弹性体在膜丝上的覆盖厚度为1mm、其中,第一弹性体距离膜丝端部距离L1为8mm、第二弹性体距离膜丝端部L2为50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具有等膜丝间距的层叠体中空纤维膜元件,所述层叠体中空纤维膜元件包括一对具有集水通道(5)的膜盒(4)和设置在该对膜盒(4)之间的层叠膜片(1),所述层叠膜片(1)由多层单体膜片层叠排列构成,其特征在于每层单体膜片包括由等间距排列的膜丝构成的等间距膜丝排列体和沿长度方向设置在等间距膜丝排列体两端的弹性体,所述弹性体包括第一弹性体(2)和第二弹性体(3),所述第一弹性体(2)位于第二弹性体(3)的近端,且第二弹性体(3)沿等间距膜丝排列体长度方向的覆盖宽L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等膜丝间距的层叠体中空纤维膜元件,所述层叠体中空纤维膜元件包括一对具有集水通道(5)的膜盒(4)和设置在该对膜盒(4)之间的层叠膜片(1),所述层叠膜片(1)由多层单体膜片层叠排列构成,其特征在于每层单体膜片包括由等间距排列的膜丝构成的等间距膜丝排列体和沿长度方向设置在等间距膜丝排列体两端的弹性体,所述弹性体包括第一弹性体(2)和第二弹性体(3),所述第一弹性体(2)位于第二弹性体(3)的近端,且第二弹性体(3)沿等间距膜丝排列体长度方向的覆盖宽L4大于第一弹性体(2)沿等间距膜丝排列体长度方向的覆盖宽L3;当层叠膜片(1)设置在膜盒(4)中时,第一弹性体(2)至少部分暴露在膜盒(4)之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等膜丝间距的层叠体中空纤维膜元件,其特征在于L4为10-35mm,L3为2-15mm,第一弹性体(2)与膜丝端部的距离L1为35-55mm,第二弹性体(3)与膜丝端部的距离L2为2-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等膜丝间距的层叠体中空纤维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叠膜片(1)由3-15层单体膜片层叠排列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等膜丝间距的层叠体中空纤维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体(2)和/或第二弹性体(3)在膜丝上的覆盖厚度为0.2-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等膜丝间距的层叠体中空纤维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体(2)和/或第二弹性体(3)的弹性材料的伸长率为>300%、弹性模量≥20MP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亦力吴赳霍腾波张雪芳王睿涵曹敬灿宋冠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碧水源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