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多功能助力秋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3132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式多功能助力秋千,包括支撑梁、上支撑臂、下支撑臂、限位板、螺纹孔、连接杆、支撑板、座板、助力部分,所述支撑梁呈矩形柱状,且左右两端各固定有一水平的上支撑臂和下支撑臂,两所述上支撑臂和两下支撑臂呈长杆状。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方便,设计合理,在原有秋千功能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使其能够便于移动和折叠,从而减少其占用的空间,便于外出携带和使用,而独特的助力功能,使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使用者在使用时操作的繁琐性,从而能够更好的享受秋千带来的趣味性,而其多功能的设计,使其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使用需求,特别是在一些有孩子的家庭外出野餐或郊游时往往能够发挥其最大的使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式多功能助力秋千
本专利技术涉及体育户外运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式多功能助力秋千。
技术介绍
秋千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一种运动。春秋时期传入中原地区,因其设备简单,容易学习,故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快在各地流行起来。汉代以后,秋千逐渐成为清明、端午等节日进行的民间习俗活动并流传至今。而现代的健身秋千往往由于其良好的趣味性,深受许多大朋友和小朋友的喜爱,但传统的健身秋千往往存在着结构单一和使用不便的问题,虽然已经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家庭秋千,但是依然存在着移动不便的问题,致使其很难在户外进行使用,凸显了传统秋千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多功能助力秋千,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折叠式多功能助力秋千,包括支撑梁、上支撑臂、下支撑臂、限位板、螺纹孔、连接杆、支撑板、座板、助力部分,所述支撑梁呈矩形柱状,且左右两端各固定有一水平的上支撑臂和下支撑臂,两所述上支撑臂和两下支撑臂呈长杆状,两所述上支撑臂和两下支撑臂末端固定有一竖直的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式多功能助力秋千,包括支撑梁(1)、上支撑臂(2)、下支撑臂(3)、限位板(4)、螺纹孔(5)、连接杆(6)、支撑板(7)、座板(8)、助力部分(9),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1)呈矩形柱状,且左右两端各固定有一水平的上支撑臂(2)和下支撑臂(3),两所述上支撑臂(2)和两下支撑臂(3)呈长杆状,两所述上支撑臂(2)和两下支撑臂(3)末端固定有一竖直的限位板(4),所述支撑梁(1)上端左右两部各贯穿有一竖直的螺纹孔(5),两所述螺纹孔(5)内各螺纹连接有一竖直的连接杆(6),两所述连接杆(6)底端均焊接有一水平的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呈圆形板状,两所述连接杆(6)上插接有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式多功能助力秋千,包括支撑梁(1)、上支撑臂(2)、下支撑臂(3)、限位板(4)、螺纹孔(5)、连接杆(6)、支撑板(7)、座板(8)、助力部分(9),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1)呈矩形柱状,且左右两端各固定有一水平的上支撑臂(2)和下支撑臂(3),两所述上支撑臂(2)和两下支撑臂(3)呈长杆状,两所述上支撑臂(2)和两下支撑臂(3)末端固定有一竖直的限位板(4),所述支撑梁(1)上端左右两部各贯穿有一竖直的螺纹孔(5),两所述螺纹孔(5)内各螺纹连接有一竖直的连接杆(6),两所述连接杆(6)底端均焊接有一水平的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呈圆形板状,两所述连接杆(6)上插接有一水平的座板(8),所述座板(8)呈矩形板状,且材质为工程塑料,所述座板(8)能够沿着两连接杆(6)上下移动,两所述上支撑臂(2)和两下支撑臂(3)上安装有一助力部分(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式多功能助力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部分(9)包括轴承(10)、助力座(11)、弧形槽(12)、平面涡卷弹簧(13)、弧形滑轨(14)、支撑腿(15)、安装环(16)、支撑脚(17)、挂钩(18)、分压部分(19),两所述上支撑臂(2)上分别插接有一水平的轴承(10),两所述轴承(10)分别与两水平的助力座(11)插接,所述助力座(11)呈圆柱壳状,两所述助力座(11)下部左右两端各贯穿有一水平的弧形槽(12),各所述弧形槽(12)与两下支撑臂(3)滑动插接,所述助力座(11)前后两部对称固定有两水平的平面涡卷弹簧(13),两所述助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华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小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