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帘及开合帘的两用窗帘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3080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升降帘及开合帘的两用窗帘支架,包括支撑板,支撑板包含板体、自板体弯折成型的卡扣部及开设在板体上的承载开口,卡扣部供穿置升降帘的第一窗帘杆的一端,且承载开口承载第二窗帘杆,借此达到简化安装二种窗帘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升降帘及开合帘的两用窗帘支架
本技术涉及有关于窗帘结构,尤指一种可安装升降帘及开合帘的两用窗帘支架。
技术介绍
一般窗帘架是装设在窗户的内壁面,其包含支撑固定结构,借以将窗帘结合在其上。传统窗帘的种类大致可分为升降帘及开合帘二种类型,其应用方式则如卷帘、罗马帘(升降帘)及拉帘(开合帘)等多种形式。目前的窗帘架在安装上须针对不同类型的窗帘种类配置不同的窗帘支撑结构,因此在安装上较为繁琐不便。窗帘安装最花时间的是锁墙的部分。由于不同的墙面材料会有不同的钻孔及固定的方式,因此当要锁上两种型式的窗帘如升降跟开合帘时就必须钻两套孔及锁两次墙。对此,本技术提供了一次锁墙两种产品的优点,借此缩短安装时间。有鉴于此,本创作人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尽力解决上述的问题点,即成为本创作人改良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帘及开合帘的两用窗帘支架,以结合并支撑升降及开合二种类型的窗帘,增加安装上的便利性。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技术为一种升降帘及开合帘的两用窗帘支架,包括支撑板,支撑板包含板体、自板体弯折成型的卡扣部及开设在板体上的承载开口,卡扣部供穿置升降帘的第一窗帘杆的一端,且承载开口承载一第二窗帘杆。相较于已知,本技术的两用窗帘支架的支撑板具有卡扣部及承载开口,卡扣部自支撑板一侧弯折成型而供穿置一第一窗帘杆;另外,承载开口可安置第二窗帘杆。承载开口的一侧结合有卡掣组件,第二窗帘杆并定位在弹性体及承载开口之间,据此,将两用窗帘支架固定在墙面上,用以支撑并定位升降帘(如卷帘等)的第一窗帘杆及开合帘(如布帘等)的第二窗帘杆,并可视实际使用需求而加以调整运用,增加本创作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升降帘及开合帘的两用窗帘支架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升降帘及开合帘的两用窗帘支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窗帘杆的结合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窗帘杆及第二窗帘杆结合在两用窗帘支架的安装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两用窗帘支架用于升降帘及开合帘的使用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两用窗帘支架用于升降帘及开合帘的使用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卡扣部的另一实施态。附图中的符号说明:1两用窗帘支架;2第一窗帘杆;3第二窗帘杆;10支撑板;11板体;12、12a卡扣部;120、120a插孔;121、121aL型片;13承载开口;131支撑面;14卡掣孔;15辅助支撑片;150锁孔;16护套;20卡掣组件;21柱体;22弹性体;30固定板;31锁固孔。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附图中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请参照图1及图2,分别为本技术升降帘及开合帘的两用窗帘支架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及立体分解示意图。本技术为一种升降帘及开合帘的两用窗帘支架1,该两用窗帘支架1包括一支撑板10;本实施例中,该两用窗帘支架1还包括一卡掣组件20。该支撑板10结合有该卡掣组件20,以供支撑并定位升降帘的一第一窗帘杆2及开合帘的一第二窗帘杆3(请另参图4)。更详细描述该两用窗帘支架1的结构如下。如图1所示,该支撑板10包含一板体11、自该板体11一侧弯折成型的一卡扣部12及开设在该板体11上的一承载开口13。该卡扣部12供穿置该第一窗帘杆2(另参图4)的一端;另外,该承载开口13的一侧具有相连通的一卡掣孔14,且该承载开口13具有贴接该第二窗帘杆3的一支撑面131。值得注意的是,该承载开口13在该卡掣孔14的相对侧设有一导角,并在该导角上设置一护套16,借以防止第二窗帘杆3被刮伤,并能够增加组设上的安全性。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承载开口13位在该卡扣部12的一外侧,惟该卡扣部12及该承载开口13在该板体11上的位置可视实际使用状况而加以调整并改变。另外,该卡扣部12为一L型片;较佳地,该卡扣部12包含一L型片121及设置在该L型片121上的一插孔120,进一步地说,该L型片121自该板体11的一底侧弯折延伸。本实施例中,该插孔120为一十字孔,实际实施时则可依实际情况作调整而设置为一字型或其它样态。另外要说明的是,实际使用时,该第一窗帘杆2的一端亦可直接跨置在L型片121上,在此情况下,该卡扣部12不需设置有插孔120。较佳地,该板体11对应在该卡扣部12位置的相对侧弯折成型有一辅助支撑片15。该辅助支撑片15连接该第一窗帘杆2以提供辅助支撑力。实际实施时,该辅助支撑片15设有数个锁孔150,该些锁孔150可分别穿设一锁固件(图未示),借以连接该辅助支撑片15及该第一窗帘杆2。再者,该卡掣组件20包含可穿置在该卡掣孔14的一柱体21及连接该柱体21的至少一弹性体22。该弹性体22的一侧推抵该第二窗帘杆3从而使该第二窗帘杆3定位在该弹性体22及该支撑面131之间。较佳地,该卡掣组件20包含一对弹性体22,该对弹性体22设置在该柱体21的相对侧;该卡掣组件20为橡胶或塑料所构成。具体而言,该两用窗帘支架1更包括连接该支撑板10的一固定板30。该固定板30具有一锁固孔31,该锁固孔31供穿设一锁固件(图未示),该固定板30通过该锁固件而能够结合在一固定面;较佳地,该支撑板10垂直连接在该固定板30的一侧边,该支撑板10、该卡扣部12及该固定板30由板金冲压形成而为一体成型。请同时参照图3至图5,分别为本技术的第一窗帘杆的结合示意图、第一窗帘杆及第二窗帘杆结合在两用窗帘支架的安装示意图及两用窗帘支架用于升降帘及开合帘的使用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两用窗帘支架1的卡扣部12供定位该第一窗帘杆2。实际使用时,该第一窗帘杆2的二端分别穿设在一对两用窗帘支架1上。在本实施例中,该插孔120设置为一矩形孔,该第一窗帘杆2的一端穿置在该插孔120中。要说明的是,该第一窗帘杆2的一端对应该插孔120形状设置,并在穿过该插孔120后旋转而予以定位。实际使用时,该插孔120的形状并不限制,该插孔120的设置仅需供该第一窗帘杆2的一端穿设并定位即可。再者,请参照图4,该两用窗帘支架1的承载开口13供定位该第二窗帘杆3。该第二窗帘杆2的二端分别穿设在一对两用窗帘支架1上,且该第二窗帘杆3位在该第一窗帘杆2的外侧。该第二窗帘杆3置入该承载开口13后,凸出该支撑面131的该弹性体22会推抵该承载开口13中的第二窗帘杆3,使该第二窗帘杆3定位在该承载开口13中。如图5及图6所示,本技术的两用窗帘支架1固定在一墙面上,用以支撑并定位一升降帘(如卷帘等)的第一窗帘杆2及一开合帘(如布帘等)的第二窗帘杆3。请另参照图7,为本技术的卡扣部的另一实施态样。在本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升降帘及开合帘的两用窗帘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撑板,该支撑板包含一板体、自该板体一侧弯折成型的一卡扣部及开设在该板体上的一承载开口,该卡扣部供穿置所述升降帘的一第一窗帘杆的一端,且该承载开口承载一第二窗帘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帘及开合帘的两用窗帘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撑板,该支撑板包含一板体、自该板体一侧弯折成型的一卡扣部及开设在该板体上的一承载开口,该卡扣部供穿置所述升降帘的一第一窗帘杆的一端,且该承载开口承载一第二窗帘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帘及开合帘的两用窗帘支架,其特征在于,该板体对应在该卡扣部位置的相对侧弯折成型有一辅助支撑片,该辅助支撑片连接一固定面而强化该板体的支撑稳固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帘及开合帘的两用窗帘支架,其特征在于,该卡扣部包含一L型片及设置在该L型片上的一插孔,该插孔供穿设该第一窗帘杆的一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帘及开合帘的两用窗帘支架,其特征在于,该插孔为一十字或一矩形孔,该L型片自该板体的一底侧弯折延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帘及开合帘的两用窗帘支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有恒
申请(专利权)人:雅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