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消杀输送线,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支架和位于支架上的输送线、罩设于输送线上方的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的连接有臭氧浓度传感器的紫外线照射装置,输送线具有位于其输送方向两端的入料段和出料段,入料段和出料端通过位于两者之间的具有至少一个倾角的连接段连接,支架和壳体围合形成容纳腔,壳体与入料段处围合形成容纳腔的入口,壳体与出料段处围合形成容纳腔的出口。通过该高效消杀输送线,可以实现较短路径下快速的输送,且该快速输送下如口罩、一次性筷子、餐具等消杀标的物可以得到更好、更有效的消杀效果,且整体装置运行过程可以动态调节,能耗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消杀输送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消毒杀菌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高效消杀输送线。
技术介绍
口罩、一次性筷子、餐具等生产过程由于存在人工操作和经过多道工序,必然会在表面存在细菌等有害的物体,因此在最后包装之前需要进行消毒除尘从而减少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现在生产流水线化,通过传送带传送进行消毒,并在流水线上方通过紫外线灯等进行照射消毒,但往往紫外线消毒只能照射于表面,功能比较单一且消毒不彻底,效率也不高。如申请号为CN201810883145.9所述的一种口罩消毒装置,其通过设置消毒箱并在消毒箱内通入水蒸气并采用紫外线照射的方式提供消毒能力。但是其在输送上述消杀标的物时需要在消毒箱内行动较长的路径,效率较低,装置驱动消耗的能量转化至消杀作用的效率低,同时水蒸气对于本身具有缝隙的消杀标的物(如口罩、一次性竹筷子等)的渗透作用会对它们的功能和寿命存在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消杀输送线,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该高效消杀输送线,可以实现较短路径下快速的输送,且该快速输送下如口罩、一次性筷子、餐具等消杀标的物可以得到更好、更有效的消杀效果,且整体装置运行过程可以动态调节,能耗低。为实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消杀输送线,包括支架和位于支架上的输送线、罩设于输送线上方的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的连接有臭氧浓度传感器的紫外线照射装置,输送线具有位于其输送方向两端的入料段和出料段,入料段和出料端通过位于两者之间的具有至少一个倾角的连接段连接,支架和壳体围合形成容纳腔,壳体与入料段处围合形成容纳腔的入口,壳体与出料段处围合形成容纳腔的出口。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在沿所述出料段末端向其后方延伸并在其端部内向下延伸使得所述出口成向下开口的挡板,所述挡板上设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通风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通风管内设有流量阀和排风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输送线包括安装于所述支架的动力辊和由所述动力辊驱动的具有网格的透光输送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紫外线照射装置包括沿所述输送线延伸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壁顶部、侧面以及所述支架内侧所述输送带的侧面的多个。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紫外线照射装置为连接有功率调节装置的无极UV灯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沿所述输送线延伸方向设置的所述紫外线照射装置的竖直方向高度高于所述出口处的壳体顶部高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还包括设于所述入口处的第一风幕机和第二风幕机,所述第一风幕机设于所述入口处的壳体并指向下方输送线,所述第一风幕机的风口送风方向所在平面与垂直于输送线的竖直平面间具有偏向所述容纳腔方向的0°-10°夹角,所述第二风幕机设于所述入口下方的支架表面,其风口送风方向与所述入口后侧的所述连接段延伸方向平行。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三风幕机,所述第三风幕机风口送风方向水平指向所述出口段方向。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壳体上设有分别位于所述出口和入口的指向所述输送线的红外光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壳体和支架形成的容纳腔结构实现对于紫外线照射装置照射产生的臭氧容纳保存作用,从而使得消杀标的物沿输送线移动时可以受到浓度较高的臭氧以及紫外线的消杀,消杀效果全面、彻底;2.通过通风管结构可以动态的排出容纳腔内含有臭氧的空气,从而具有良好的调节能力,且排出臭氧的路径可控,减少对于操作工人的损伤;3.通过UV灯管的位置设置、风幕机的结构设置,使得臭氧可以稳定的容纳于容纳腔内,保证其实现消杀的浓度,减少泄漏;4.无极UV灯管具有高功率的特点,自身产生的紫外线强度高、产生臭氧快,消杀能力强,从而减少达到目标消杀效果的路径长度,消杀输送效率提高,整体装置体积、能耗也即相应降低;5.通过红外光栅可以准确统计在输送线上移动的消杀标的物数量和速度,从而动态调节紫外线照射装置、风幕机、排风扇的运行功率,适应性的调节能耗,保证消杀效果,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容纳腔中的侧视纵向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在入口处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在入口处的局部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项分别为:1支架,21入料段,22连接段,23出料段,24动力辊,25输送带,3壳体,4容纳腔,41入口,42出口,43挡板,44通风管,441流量阀,442排风扇,5紫外线照射装置,61第一风幕机,62第二风幕机,63第三风幕机,7红外光栅。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2、3所示的一种高效消杀输送线,包括支架1和位于支架1上的输送线、罩设于输送线上方的壳体3以及位于壳体3内的紫外线照射装置5。本实施例中的支架包括由下向上设置的立架以及安装在立架上方并根据输送线延伸形状设置的凹形截面的框架,其壁面为封闭的壁面。输送线具有位于其输送方向两端的水平设置的入料段21和出料段23,本实施例中的出料段23方向竖直方向位置高于入料段21且两者间通过一段由入料段21向出料段23向上倾斜的连接段22连接,从而在本输送线上形成由上游送入的消杀标的物在进入入料段21后通过连接段22抬升至出料段23后水平送出。支架1和壳体3围合形成容纳腔4,壳体3与入料段21处围合形成容纳腔4的入口41,壳体3与出料段23处围合形成容纳腔4的出口42,即形成一个相对封闭,只有入口41和入口42两个连通外部空间的开口的腔体,并在该腔体内通过紫外线照射装置5发射的紫外线并且通过紫外线电离容纳腔4内空气产生的臭氧进行对于消杀标的物表面的有机残渣、细菌、病毒的消杀。同时倾斜的连接段22配合与其对应延伸的壳体3和支架1的设置,形成了倾斜并至少位于入口41上方的的容纳腔4空间,可以减少如一般水平输送消杀流水线臭氧向两侧的轻易流失,从而可以保证其浓度具有高效的消杀能力。本实施例中,壳体3在沿出料段23末端向其后方延伸并在其端部内向下延伸使得出口42呈向下开口的挡板43,挡板43上设有连通容纳腔4的通风管44,挡板43减少了壳体3和支架1围合在出口42处的开口面积,从而减少了电力产生的臭氧的流失。同时,挡板43使得出口42的开口向下,一方面限制送出的消杀标的物向下掉落,便于后续的装箱收集,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减少臭氧的流失。臭氧因为对人体有害,故在整体容纳腔4末端的挡板43上设置通风管44导流容纳腔4向出口42方向送出的空气向通风管44中流出,从而可以通过将通风管44末端接入臭氧中和装置或开阔无影响空间中的方式减少对人体的危害,避免臭氧从出口42处漏出造成人周围工人的影响。本实施例中,通风管44内设有流量阀441和排风扇442。通风管44在此时用于从容纳腔4内向外送出空气以控制容纳腔4内的臭氧浓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消杀输送线,包括支架(1)和位于所述支架(1)上的输送线、罩设于所述输送线上方的壳体(3)以及位于所述壳体(3)内的连接有臭氧浓度传感器的紫外线照射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线具有位于其输送方向两端的入料段(21)和出料段(23),所述入料段(21)和出料段(23)通过位于两者之间的具有至少一个倾角的连接段(22)连接,所述支架(1)和壳体(3)围合形成容纳腔(4),所述壳体(3)与所述入料段(21)处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4)的入口(41),所述壳体(3)与所述出料段(23)处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4)的出口(4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消杀输送线,包括支架(1)和位于所述支架(1)上的输送线、罩设于所述输送线上方的壳体(3)以及位于所述壳体(3)内的连接有臭氧浓度传感器的紫外线照射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线具有位于其输送方向两端的入料段(21)和出料段(23),所述入料段(21)和出料段(23)通过位于两者之间的具有至少一个倾角的连接段(22)连接,所述支架(1)和壳体(3)围合形成容纳腔(4),所述壳体(3)与所述入料段(21)处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4)的入口(41),所述壳体(3)与所述出料段(23)处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4)的出口(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消杀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在沿所述出料段(23)末端向其后方延伸并在其端部内向下延伸使得所述出口(42)呈向下开口的挡板(43),所述挡板(43)上设有连通所述容纳腔(4)的通风管(4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消杀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44)内设有流量阀(441)和排风扇(44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消杀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线包括安装于所述支架(1)的动力辊(24)和由所述动力辊(24)驱动的具有网格的透光输送带(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消杀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线照射装置(5)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欣雨,张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金恒力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