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脚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2923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夹脚拖,包括鞋底,所述鞋底的外形为脚掌的形状,所述鞋底的外侧壁设有加厚层,所述鞋底的前侧壁设有足底花纹,所述足底花纹位于所述加厚层的内部,所述鞋底的上端开设有长条通孔,所述长条通孔的内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端设有顶帽,所述加厚层的外侧壁设有半圆环,所述半圆环位于所述加厚层的下端,所述半圆环的内侧壁的下端开设有第一豁口,所述第一豁口的横截面与所述连接杆的横截咬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连接杆、半圆环和豁口的配合,使夹脚拖为可拆分的一体式结构,穿戴时舒适省事,收藏时简单、节约空间,并且一体成型,节约组装时间,提升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夹脚拖
本技术涉及日常用品
,具体领域为夹脚拖。
技术介绍
夹脚拖又叫"夹趾拖鞋"。单听该词的发音,那踢踢踏踏的节奏就已传出了一种随意和自在。商家说穿"夹脚拖"会让脚踝、小腿和大腿变得匀称,会对腿部健美起到妙不可言的作用;医生说,穿"夹脚拖"有害健康,会引起关节疼痛、脚踝扭伤等一系列脚部问题。争论虽在,但定论未下,所以,代表着时尚、自由、活泼和快乐的"夹脚拖"依然是年轻人的最爱。夹脚拖的历史可以说相当悠久,早在几千年前人类就用上兽皮或者一切可利用的材料裹在脚掌,那可以说是夹脚拖最早的雏形--鞋子最基本的力学原理!至于后来将夹脚拖发扬光大的要算是日本和巴西了。除了日本典型的木屐式夹脚拖外,要数巴西的胶质式最为舒适。夹脚拖由鞋底和勒带构成,穿戴简单,但夹脚拖制造繁琐,需要鞋底和勒带组装,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夹脚拖,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夹脚拖制造繁琐,需要鞋底和勒带组装,费时费力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夹脚拖,包括鞋底,所述鞋底的外形为脚掌的形状,所述鞋底的外侧壁设有加厚层,所述鞋底的前侧壁设有足底花纹,所述足底花纹位于所述加厚层的内部,所述鞋底的上端开设有长条通孔,所述长条通孔的内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端设有顶帽,所述加厚层的外侧壁设有半圆环,所述半圆环位于所述加厚层的下端,所述半圆环的内侧壁的下端开设有第一豁口,所述第一豁口的横截面与所述连接杆的横截咬合。优选的,所述足底花纹包括轮廓线,所述轮廓线内设有竖直方向的第一曲线,所述轮廓线内设有水平方向的第二曲线,所述轮廓线的上端设有脚趾按摩纹。优选的,所述半圆环上开设有若干个圆孔,所述圆孔上设有挂扣。优选的,所述鞋底的前侧壁设有防滑纹。优选的,所述半圆环上设有增强块,所述增强块位于所述第一豁口处。优选的,所述鞋底的后侧壁设有若干个凸起。优选的,所述长条通孔连通所述加厚层。优选的,所述顶帽为伞状,所述第一豁口的下端开设有第二豁口。优选的,所述顶帽为长条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夹脚拖,通过连接杆、半圆环和豁口的配合,使夹脚拖为可拆分的一体式结构,穿戴时舒适省事,收藏时简单、节约空间,并且一体成型,节约组装时间,提升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上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组合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挂扣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组合状态示意图。图中:1-鞋底、2-加厚层、3-足底花纹、301-轮廓线、302-第一曲线、303-第二曲线、304-脚趾按摩纹、4-长条通孔、5-连接杆、6-顶帽、7-半圆环、8-第一豁口、9-第二豁口、10-防滑纹、11-增强块、12-凸起、13-圆孔、14-挂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夹脚拖,如图1所示,包括鞋底1,所述鞋底1的外形为脚掌的形状,提升穿戴舒适感,所述鞋底1的外侧壁设有加厚层2,增加穿戴面积,防止脚底脱滑接触地面,所述鞋底1的前侧壁设有足底花纹3,通过足底花纹3增加摩擦力,提升美观,所述足底花纹3位于所述加厚层2的内部,所述鞋底1的上端开设有长条通孔4,通过长条通孔4放置连接杆5和顶帽6,方便一次成型,制造简单,所述长条通孔4连通所述加厚层2,使鞋底1的前端分裂,方便穿戴时拇指活动,提升舒适度,所述长条通孔4的内固定有连接杆5,通过连接杆5连接固定半圆环7,使半圆环7构成卡带,所述连接杆5的上端设有顶帽6,弯曲连接杆5,通过顶帽6和第二豁口9的卡接配合,固定半圆环7的形状,构成穿戴状态,如图3所示,所述顶帽6为伞状,所述第一豁口8的下端开设有第二豁口9,伞状的顶帽6通过第一豁口8卡接在第二豁口9内,保证卡接的稳定性,方便穿戴,如图1所示,所述加厚层2的外侧壁设有半圆环7,通过弯曲半圆环7配合连接杆5构成穿戴状态,所述半圆环7位于所述加厚层2的下端,所述半圆环7的内侧壁的下端开设有第一豁口8,连接杆5通过第一豁口8与半圆环7卡接,所述第一豁口8的横截面与所述连接杆5的横截咬合,提升限制效果,防止连接杆5脱滑,卡接连接不稳定;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所述足底花纹3包括轮廓线301,如图1所示,通过轮廓线301确认穿戴范围,保证脚掌位于轮廓线301,防止脚底脱滑,所述轮廓线301内设有竖直方向的第一曲线302,所述轮廓线301内设有水平方向的第二曲线303,通过第一曲线302和第二曲线303构成网格状,增加摩擦力,提升美观,所述轮廓线301的上端设有脚趾按摩纹304,通过脚趾按摩纹304提升鞋底1的脚趾处的摩擦力,防止打滑,使穿戴更舒适。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所述半圆环7上开设有若干个圆孔13,所述圆孔13上设有挂扣14,通过挂扣14同时连接限制两个圆孔13,实现半圆环7的长度可调节。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所述鞋底1的前侧壁设有防滑纹10,通过防滑纹10提升鞋底1上侧壁的摩擦力,防止穿戴时发生脱滑现象。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所述半圆环7上设有增强块11,所述增强块11位于所述第一豁口8处,通过增强块11强化连接处,提升连接稳定性,防止半圆环7断裂。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所述鞋底1的后侧壁设有若干个凸起12,使夹脚拖可两面穿戴,自由选择凸起12面的按摩形态还是足底花纹3面的常规形态。工作原理:比对轮廓线301,挑选合适大小的鞋底1,之后选择凸起12面的按摩形态还是足底花纹3面的常规形态,将长条通孔4内的连接杆5弯向选择面,同时半圆环7也一同弯向选择面,将连接杆5通过第一豁口8进入到第二豁口9内,松开双手,连接杆5通过伞帽6卡接在第二豁口9内,使夹脚拖保持使用状态,之后便可使用。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限于连接杆5和半圆环7的卡接结构方式不同,其余本实施例中未提到的结构请参见实施例1的描述。请参阅图5-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夹脚拖,如图4所示,包括鞋底1,所述鞋底1的外形为脚掌的形状,提升穿戴舒适感,所述鞋底1的外侧壁设有加厚层2,增加穿戴面积,防止脚底脱滑接触地面,所述鞋底1的前侧壁设有足底花纹3,通过足底花纹3增加摩擦力,提升美观,所述足底花纹3位于所述加厚层2的内部,所述鞋底1的上端开设有长条通孔4,通过长条通孔4放置连接杆5和顶帽6,方便一次成型,制造简单,所述长条通孔4的内固定有连接杆5,通过连接杆5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夹脚拖,包括鞋底(1),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1)的外形为脚掌的形状,所述鞋底(1)的外侧壁设有加厚层(2),所述鞋底(1)的前侧壁设有足底花纹(3),所述足底花纹(3)位于所述加厚层(2)的内部,所述鞋底(1)的上端开设有长条通孔(4),所述长条通孔(4)的内固定有连接杆(5),所述连接杆(5)的上端设有顶帽(6),所述加厚层(2)的外侧壁设有半圆环(7),所述半圆环(7)位于所述加厚层(2)的下端,所述半圆环(7)的内侧壁的下端开设有第一豁口(8),所述第一豁口(8)的横截面与所述连接杆(5)的横截咬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夹脚拖,包括鞋底(1),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1)的外形为脚掌的形状,所述鞋底(1)的外侧壁设有加厚层(2),所述鞋底(1)的前侧壁设有足底花纹(3),所述足底花纹(3)位于所述加厚层(2)的内部,所述鞋底(1)的上端开设有长条通孔(4),所述长条通孔(4)的内固定有连接杆(5),所述连接杆(5)的上端设有顶帽(6),所述加厚层(2)的外侧壁设有半圆环(7),所述半圆环(7)位于所述加厚层(2)的下端,所述半圆环(7)的内侧壁的下端开设有第一豁口(8),所述第一豁口(8)的横截面与所述连接杆(5)的横截咬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脚拖,其特征在于:所述足底花纹(3)包括轮廓线(301),所述轮廓线(301)内设有竖直方向的第一曲线(302),所述轮廓线(301)内设有水平方向的第二曲线(303),所述轮廓线(301)的上端设有脚趾按摩纹(304)。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靓曾兴涛巩露遥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科茂利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