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飞行类害虫的监测诱捕装置,包括支架、收集桶、捕捉机构,收集桶可拆卸地设置于支架中,在收集桶顶部设置连接收集桶的捕捉机构,在捕捉机构上设置有控制其工作运行的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飞行虫子通过诱虫灯光引至捕捉管后,通过负压发生器把飞行虫子吸至收集桶内,调整在收集桶里放置灭虫药剂、干扰罩选择迷晕或杀死飞行虫子,并实现自动收集;本装置能悬挂在空中,固定在墙壁、立杆上,也可摆放在地面,使整体结构更合理,适用性广,诱导效果好,还能有效防止被捕捉的飞行虫子逃逸出,诱杀工作过程简单有效,节能环保,易于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飞行类害虫的监测诱捕装置
本技术属于害虫捕捉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飞行类害虫的监测诱捕装置。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害虫的驱除是必要而不可少的。从早期的人工捕杀到现在大规模使用的化学制剂防治,人们尝试了多种有效的方法。考虑到成本及效果等因素,人们经常采用见效快,杀伤力大的化学药剂,这种方法往往有大量的药剂残留在环境中,如附着在植物、生活用具、墙壁等物品上,严重危害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而且由于飞行害虫飞行速度快,个体小巧,受限于空间和环境限制,不易捕杀。近来人们发现不同的昆虫对声、光、热有一定的趋、避行为,因此,针对飞行害虫的趋光特性,研发一种害虫捕捉装置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飞行类害虫的监测诱捕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支架、收集桶、捕捉机构,收集桶可拆卸地设置于支架中,在收集桶顶部设置与之连接的捕捉机构,所述捕捉机构包括护盖、安装架、负压发生器、捕捉管、干扰罩和控制装置,所述护盖的下表面设置安装架,在安装架的上部设置负压发生器,在安装架的下部设置捕捉管,所述捕捉管设置呈的“十”字形结构,捕捉管的上直管段连通负压发生器,且上直管段的下端向下延伸至横直管段轴心线,捕捉管的两个横直管段为捕捉口,且在各横直管段中设置有捕捉感应器,捕捉管的下直管段向下延伸入收集桶内,所述干扰罩可拆卸地设置于下直管段的出口部,且下直管段与干扰罩间隙配合设置,在所述捕捉管的十字中心部设置诱虫灯,所述控制装置设置于安装架上,且控制装置信号连接负压发生器、诱虫灯、捕捉感应器和电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将飞行虫子通过诱虫灯光引至捕捉管后,通过负压发生器把飞行虫子吸至收集桶内,调整在收集桶里放置灭虫药剂、干扰罩选择迷晕或杀死飞行虫子,并实现自动收集,通过电能和药剂双重配合,保证捕捉活的飞行虫子或灭杀飞行虫子;本装置能悬挂在空中,固定在墙壁、立杆上,也可摆放在地面,使整体结构更合理,不受限于空间和环境限制,适用性广,诱导效果好,还能有效防止被捕捉的飞行虫子逃逸出,诱杀工作过程简单有效,避免造成化学药剂污染问题,节能环保,易于实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捕捉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捕捉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中标号:1~支架,2~收集桶,3~护盖,4~安装架,5~负压发生器,6~捕捉管,7~干扰罩,8~干扰外罩,9~干扰内罩,10~捕捉感应器,11~诱虫灯,12~诱虫剂,13~控制装置,14~桶盖,15~排气微孔,16~灭虫剂盒,17~调节螺杆,18~挂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能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1~4所示的适用于飞行类害虫的监测诱捕装置,包括支架1、收集桶2、捕捉机构,收集桶2可拆卸地设置于支架1中,在收集桶2顶部设置与之连接的捕捉机构,所述捕捉机构包括护盖3、安装架4、负压发生器5、捕捉管6、干扰罩7和控制装置13,所述护盖3的下表面设置安装架4,在安装架4的上部设置负压发生器5,在安装架4的下部设置捕捉管6,所述捕捉管6设置呈的“十”字形结构,捕捉管6的上直管段连通负压发生器5,且上直管段的下端向下延伸至横直管段轴心线,捕捉管6的两个横直管段为捕捉口,且在各横直管段中设置有捕捉感应器10,捕捉管6的下直管段向下延伸入收集桶2内,所述干扰罩7可拆卸地设置于下直管段的出口部,且下直管段与干扰罩7间隙配合设置,在所述捕捉管6的十字中心部设置诱虫灯11,所述控制装置13设置于安装架4上,且控制装置13信号连接负压发生器5、诱虫灯11、捕捉感应器10和电源。所述的支架1的上端可拆卸地连接安装架4,便于取下支架1取出收集桶2。所述的捕捉管6的横直管、下直管段均设置呈V形喇叭状结构,横直管的尖部指向内,下直管段的尖部指向下。所述的诱虫灯11设置呈圆环或管状结构,其上端通过灯架悬空架设于上直管段的口部。所述的干扰罩7包括干扰外罩8和干扰内罩9,所述干扰外罩8和干扰内罩9同轴设置于罩架上,使干扰外罩8和干扰内罩9之间形成供虫子通过的通道,且所述干扰外罩8和干扰内罩9采用金属制成,干扰罩7通过导线连接控制装置13。所述的捕捉感应器10为红外感应器,其设置于各横直管段的中后部。所述的收集桶2为敞口结构,其上设置有与之配适的桶盖14,所述桶盖14设置于安装架4下部,在桶盖14的中心部设置有安装下直管段的通孔,在通孔两侧的桶盖14上设置有排气微孔15。所述的桶盖14的下表面可拆卸地设置有向下延伸至收集桶2内的灭虫剂盒16,所述灭虫剂盒16的盒壁上设置有微孔,灭虫剂盒16内设置灭虫药剂。所述的支架1的底部四角设置有与之铰接的调节螺杆17,调节螺杆17能在支架1的底部上做九十度弯折,弯折调节螺杆17向下垂直于地面时,能支撑支架1在地面上,弯折调节螺杆17与支架1的下底面平行时,能通过调节螺杆17固定于支杆或墙壁上。各所述的横直管段中还设置有诱虫剂12。所述的控制装置13为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所述的护盖3设置呈半球形、锥形结构,其顶部设置挂扣18。所述的干扰罩7通过罩架与下直管段套接、卡接或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的电源为蓄电池或交流电。所述的捕捉感应器10为红外感应器。所述的负压发生器5为风机。本技术的工作方式:使用前,根据捕捉需求把本装置通过挂扣18悬空挂在墙壁、支杆或树干上,也可通过调节螺杆17放置在地面或固定在墙壁、支杆上,在控制装置13中输入控制程序,接通电源。在白天使用时,关闭诱虫灯11,仅诱虫剂12发出引诱气味,吸引飞行虫子进入各横直管段,然后飞行虫子被捕捉感应器10到,随后控制装置13控制负压发生器5运行向收集桶2吹送气流,从而产生负压把各横直管段中的飞行虫子吸入收集桶2中,通过干扰罩7放电或灭虫剂盒16中的灭虫药剂灭杀飞行虫子,进入收集桶2中的气流则从排气微孔15中排出。在夜晚使用时,则打开诱虫灯11,通过诱虫灯11发出诱虫灯11光配合诱虫剂12发出的引诱气味,吸引飞行虫子进入各横直管段,然后飞行虫子被捕捉感应器10到,随后控制装置13控制负压发生器5运行向收集桶2吹送气流,从而产生负压把各横直管段中的飞行虫子吸入收集桶2中,通过干扰罩7放电或灭虫剂盒16中的灭虫药剂灭杀飞行虫子。在上述使用过程中,飞行虫子先被吸至捕捉管6的下直管段,再随气流进入干扰外罩8和干扰内罩9之间形成供虫子通过的通道中,此时干扰外罩8和干扰内罩9均放电,使飞行虫子失去行动能力,或灭杀飞行虫子,同时干扰罩7也起到防止逃逸出收集桶2目前;可根据部分飞行虫子生命力较为顽强,出于安全考虑,不便于选择毒性较强的灭虫药剂原因时,可选择干扰罩7的通电强度和灭虫药剂的剂量大小,采用双重手段进行灭杀,达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飞行类害虫的监测诱捕装置,包括支架(1)、收集桶(2)、捕捉机构,收集桶(2)可拆卸地设置于支架(1)中,在收集桶(2)顶部设置与之连接的捕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捉机构包括护盖(3)、安装架(4)、负压发生器(5)、捕捉管(6)、干扰罩(7)和控制装置(13),所述护盖(3)的下表面设置安装架(4),在安装架(4)的上部设置负压发生器(5),且上直管段的下端向下延伸至横直管段轴心线,在安装架(4)的下部设置捕捉管(6),所述捕捉管(6)设置呈的“十”字形结构,捕捉管(6)的上直管段连通负压发生器(5),捕捉管(6)的两个横直管段为捕捉口,且在各横直管段中设置有捕捉感应器(10),捕捉管(6)的下直管段向下延伸入收集桶(2)内,所述干扰罩(7)可拆卸地设置于下直管段的出口部,且下直管段与干扰罩(7)间隙配合设置,在所述捕捉管(6)的十字中心部设置诱虫灯(11),所述控制装置(13)设置于安装架(4)上,且控制装置(13)信号连接负压发生器(5)、诱虫灯(11)、捕捉感应器(10)和电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飞行类害虫的监测诱捕装置,包括支架(1)、收集桶(2)、捕捉机构,收集桶(2)可拆卸地设置于支架(1)中,在收集桶(2)顶部设置与之连接的捕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捉机构包括护盖(3)、安装架(4)、负压发生器(5)、捕捉管(6)、干扰罩(7)和控制装置(13),所述护盖(3)的下表面设置安装架(4),在安装架(4)的上部设置负压发生器(5),且上直管段的下端向下延伸至横直管段轴心线,在安装架(4)的下部设置捕捉管(6),所述捕捉管(6)设置呈的“十”字形结构,捕捉管(6)的上直管段连通负压发生器(5),捕捉管(6)的两个横直管段为捕捉口,且在各横直管段中设置有捕捉感应器(10),捕捉管(6)的下直管段向下延伸入收集桶(2)内,所述干扰罩(7)可拆卸地设置于下直管段的出口部,且下直管段与干扰罩(7)间隙配合设置,在所述捕捉管(6)的十字中心部设置诱虫灯(11),所述控制装置(13)设置于安装架(4)上,且控制装置(13)信号连接负压发生器(5)、诱虫灯(11)、捕捉感应器(10)和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飞行类害虫的监测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捕捉管(6)的横直管、下直管段均设置呈V形喇叭状结构,横直管的尖部指向内,下直管段的尖部指向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飞行类害虫的监测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诱虫灯(11)设置呈圆环或管状结构,其上端通过灯架悬空架设于上直管段的口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飞行类害虫的监测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干扰罩(7)包括干扰外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军,胡学难,何日荣,吴佳教,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海关技术中心,广州博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