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辣椒立体无土栽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2763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蔬果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辣椒立体无土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多个上下相互叠合的环形槽,多个环形槽的直径自底部向顶部逐个缩小,环形槽的槽体内通过隔板隔离形成有多个相互独立的扇形培养液槽,培养液槽面向环形槽圆心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入液孔和出液孔,多个环形槽的内部形成有阶梯状的中空部分;供液管组件,其包括入液管、出液管和软管,入液管和出液管从上至下穿入中空部分,入液管和出液管位于中空部分内的管体均分出有多个由软管形成的支路分别与多个入液孔和多个出液孔连通;出液管位于中空部分外的一端与出液总管路连通,入液管位于中空部分外的一端与入液总管路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辣椒立体无土栽培装置
本技术涉及蔬果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辣椒立体无土栽培装置。
技术介绍
辣椒在温室、塑料大棚内通常进行平面单层种植,当地面一层作物生长时,上部高大的空间闲置浪费。传统辣椒土壤栽培灌水量大、施肥量大,施肥不平衡,导致连作障碍严重,产量低,病害重;现有辣椒的无土栽培多为基质栽培,存在栽培基质投资大,换茬栽培时存在消毒费工的问题,还存在基质洗盐和基质报废的环境问题。同时,一些辣椒的无土栽培装置,移动不方便,大批量培育时比较占用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移动方便且能够有效利用大棚空间的一种辣椒立体无土栽培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辣椒立体无土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多个上下相互叠合的环形槽,多个所述环形槽的直径自底部向顶部逐个缩小,所述环形槽的槽体内通过隔板隔离形成有多个相互独立的扇形培养液槽,所述培养液槽面向所述环形槽圆心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入液孔和出液孔,多个所述环形槽的内部形成有阶梯状的中空部分;供液管组件,其包括入液管、出液管和软管,所述入液管和所述出液管从上至下穿入所述中空部分,所述入液管和所述出液管位于所述中空部分内的管体均分出有多个由所述软管形成的支路分别与多个所述入液孔和多个所述出液孔连通;所述出液管位于所述中空部分外的一端与出液总管路连通,所述入液管位于所述中空部分外的一端与入液总管路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槽为圆环形。进一步地,所述培养液槽内设置有圆形栽培槽,所述栽培槽通过一固定板固定在所述培养液槽内,所述栽培槽的底部与所述培养液槽的底部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所述栽培槽的底部还设置有若干小孔。进一步地,培养液槽设置有上盖,所述上盖上设置有引苗孔。进一步地,所述多个上下相互叠合的环形槽包括顶部环形槽、中部环形槽和底部环形槽,所述底部环形槽的中间部分可拆卸的设置有底板,所述顶部环形槽的底部和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一环形支撑板,所述中部环形槽的底部和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二环形支撑板。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多个滚轮。进一步地,所述出液孔设置在所述培养液槽的所述侧壁底部,所述入液孔设置在所述出液孔的上方。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辣椒立体无土栽培装置通过多层次栽培层的设计,能够在多平面进行种植,同时滚轮的设计能够方便装置的移动,在范围有限的空间内,实现辣椒的大批量培育。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辣椒立体无土栽培装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辣椒立体无土栽培装置侧视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辣椒立体无土栽培装置培养液槽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入液管;2-出液管;3-引苗孔;4-培养液槽;5-上盖;6-滚轮;7-入液孔;8-出液孔;9-第一环形支撑板;10-软管;11-栽培槽;12-顶部环形槽;13-入液总管路;14-出液总管路;15-中部环形槽;16-底部环形槽;17-固定板;18-底板;19-第二环形支撑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辣椒立体无土栽培装置,主要包括入液管1、出液管2、引苗孔3、培养液槽4、上盖5、滚轮6、入液孔7、出液孔8、第一环形支撑板9、软管10、栽培槽11、顶部环形槽12、入液总管路13、出液总管路14、中部环形槽15、底部环形槽16、固定板17、底板18、第二环形支撑板19。其中,种植部分包括主要包括相互叠合的顶部环形槽12、中部环形槽15和底部环形槽12,其均为圆形空槽,且上下环形槽的槽体有部分重叠,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更多数量的相互叠合的环形槽。环形槽内沿周向通过隔板隔离有多个相互独立的培养液槽4,培养液槽4呈扇形,其靠近环形槽中心处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入液孔7和出液孔8,入液孔7设置在出液孔8的上方,出液孔设置在侧壁的底部,出液孔8和入液孔7的作用在于供给和更换培养液槽4内的营养液;顶部环形槽12、中部环形槽15和底部环形槽12叠合后其内部形成有阶梯状的中空部份,其用于设置供液管组件;供液管组件,其包括入液管1、出液管2和软管10,所述入液管1和所述出液管2从上至下穿入所述中空部分,所述入液管1和所述出液管2位于所述中空部分内的管体均分出有多个所述软管10支路分别与多个所述入液孔7和多个所述出液孔8连通;所述出液管4位于所述中空部分外的一端与出液总管路14连通,所述入液管1位于所述中空部分外的一端与入液总管路13连通。入液总管路13通过水泵与外界营养池连通(图中未示出),出液总管路14通过水泵与外界回流池连通(图中未示出),此部分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部分,在此不做过多阐述,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多个辣椒立体无土栽培装置,其内部的入液管1和出液管2均分别可以连接到入液总管路13和出液总管路14上。培养液槽4内设置有栽培槽11,栽培槽11通过一固定板17固定在培养液槽4内,其作用在于盛放育苗基质坨,栽培槽11的底部与培养液槽4的底部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栽培槽11的底部还设置有若干小孔,方便苗根进行透气,培养液槽4的顶部铰接有上盖5,其用于方便放置基质和幼苗,上盖5上设置有引苗孔3。底部环形槽16中部可拆卸地设置有底板18,其可以通过卡合连接或者螺钉连接等方式设置,中部环形槽15和底部环形槽12的底部均设置有支撑部件,包括第一环形支撑板9和第二环形支撑板19,第一环形支撑板9和第二环形支撑板19均竖直固定在底板10上,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支撑装置比如支撑杆等,第一环形支撑板9和第二环形支撑板19上还设置有供软管10穿过的孔洞,底板8上设置有多个滚轮6。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辣椒立体无土栽培装置通过多层次栽培层的设计,能够在多平面进行种植,同时滚轮的设计能够方便装置的移动,在范围有限的空间内,实现辣椒的大批量培育。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辣椒立体无土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n多个上下相互叠合的环形槽,多个所述环形槽的直径自底部向顶部逐个缩小,所述环形槽的槽体内通过隔板隔离形成有多个相互独立的扇形培养液槽(4),所述培养液槽(4)面向所述环形槽圆心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入液孔(7)和出液孔(8),多个所述环形槽的内部形成有阶梯状的中空部分;/n供液管组件,其包括入液管(1)、出液管(2)和软管(10),所述入液管(1)和所述出液管(2)从上至下穿入所述中空部分,所述入液管(1)和所述出液管(2)位于所述中空部分内的管体均分出有多个由所述软管(10)形成的支路分别与多个所述入液孔(7)和多个所述出液孔(8)连通;/n所述出液管(2)位于所述中空部分外的一端与出液总管路(14)连通,所述入液管(1)位于所述中空部分外的一端与入液总管路(13)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辣椒立体无土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
多个上下相互叠合的环形槽,多个所述环形槽的直径自底部向顶部逐个缩小,所述环形槽的槽体内通过隔板隔离形成有多个相互独立的扇形培养液槽(4),所述培养液槽(4)面向所述环形槽圆心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入液孔(7)和出液孔(8),多个所述环形槽的内部形成有阶梯状的中空部分;
供液管组件,其包括入液管(1)、出液管(2)和软管(10),所述入液管(1)和所述出液管(2)从上至下穿入所述中空部分,所述入液管(1)和所述出液管(2)位于所述中空部分内的管体均分出有多个由所述软管(10)形成的支路分别与多个所述入液孔(7)和多个所述出液孔(8)连通;
所述出液管(2)位于所述中空部分外的一端与出液总管路(14)连通,所述入液管(1)位于所述中空部分外的一端与入液总管路(1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辣椒立体无土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槽为圆环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辣椒立体无土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液槽(4)内设置有圆形栽培槽(11),所述栽培槽(11)通过一固定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安乐周清华吉甫成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市蔬菜科学研究所长沙市无公害蔬菜检测中心长沙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