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过滤双流道抗堵滴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2755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过滤双流道抗堵滴头,该滴头为三层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流道层、进水滤窗层和架空过滤层;所述的流道层包括两条打通的流道以及与流道相通的导流槽和出流储水区,所述流道的设计具体为:在锯齿形迷宫流道的基础上,先将迷宫流道的锯齿形式设计成圆角形式,再将两条流道打通;所述的进水滤窗层和架空过滤层之间设有架空缓冲层;所述的架空过滤层采用锯齿形格栅底,所述的格栅为交错的“人字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双过滤双流道抗堵滴头着重改进锯齿形迷宫流道滴头,通过将锯齿流道设计成圆角形式,并增加进口滤窗,可有效地提高滴头的抗堵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过滤双流道抗堵滴头
本技术属于节水灌溉
,具体涉及一种双过滤双流道抗堵滴头。技术背景滴灌是最科学的灌溉方法,滴头作为滴灌系统的核心部件,其作用是形成水头损失,使压力水流进入滴头消能,以稳定、均匀的低流量滴入土壤,滴头出水流量很小,因而滴头出水孔很小,一般只有0.7~1.1mm左右,极易被水中污物堵塞;另外,滴灌系统的灌水均匀度除受系统设计影响外,主要取决于滴头的水力性能。滴头结构及其水力性能的优劣对滴灌系统灌水的均匀性、抗堵塞能力、系统寿命影响很大。而滴头结构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水力性能的优劣(另外还有制造偏差)。同时根据前期试验发现,滴头堵塞在进水口堵塞的概率占一半以上,所以改造现有滴头的流道进口样式很有必要。市场上迷宫滴头流道结构形式多样,齿形各异(锯齿、直齿、弧齿和斜齿),最为常见的是锯齿形,故而本技术着重改进的锯齿形迷宫流道滴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双过滤双流道抗堵滴头。本技术的双过滤双流道抗堵滴头可明显提高其抗堵性能。本技术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双过滤双流道抗堵滴头,该滴头为三层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流道层、进水滤窗层和架空过滤层;所述的进水滤窗层和架空过滤层对水流进行双重过滤,可使水流进入滴头的过滤面积增大;所述的流道层包括两条打通的流道、流道两侧的汇水区以及与流道相通的导流槽和出流储水区。所述流道的设计具体为:在锯齿形迷宫流道的基础上,先将迷宫流道的锯齿形式设计成圆角形式,再将两条流道打通。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的进水滤窗层和架空过滤层之间还设有架空缓冲层。进一步地,所述的架空过滤层采用锯齿形格栅底,锯齿形使滴头多了一种阻尼元素,增强了阻尼效果。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格栅为交错的“人字纹”,使栅条方向与水流成45°角,打乱水流进水流速,可降低堵塞概率。本技术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水流先由架空过滤层初步过滤,进入架空缓冲层,再由进水滤窗层进一步过滤,进入流道层。进水滤窗层和流道层之间有高度差,经进水滤窗层过滤后的水,先进入流道层两侧的汇水区,再由导流槽进入双流道进行紊流消能。最后水流汇集在出流储水区,由该区出流。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采用双流道迷宫,能够大大降低堵塞风险。常见迷宫流道在x、y维度上采用锯齿形状,由于有数十个“角”,很容易积累泥沙微粒产生堵塞。研究发现锯齿流道经圆角处理后,提升了滴头的水力和抗堵塞性能。在锯齿形迷宫流道的基础上,先将滴头两条迷宫流道的锯齿形式设计成圆角形式,再将流道打通,使得流道断面有规律地变大变小,在断口交汇处,水流相互对冲之后达到能量消耗的目的。同时扩大的断面利于冲刷流道中的泥沙,圆角更利于引导水流形成漩涡,从而降低堵塞风险。2.双重过滤进一步降低阻塞风险。常见的滴头贴片均采用单边(单排)滤窗进水口,而本技术采用的是双重过滤。设置架空过滤层,先将水流初级过滤,在架空缓冲层汇集后,再经过进水滤窗层过滤后进入滴头流道。采用架空过滤层和进水滤窗层进行双重过滤,可使水流进入滴头的过滤面积增大。如此进水末端增大了过滤面积,又增加了一重过滤,大大降低滴头堵塞的风险。3.锯齿形人纹格栅底。常见滴头流道在z维度上是平的,底面和滤窗格栅都是平的,对水不产生阻力或很小的阻力;本技术把底面(架空过滤层)设计成锯齿形,使滴头多了一种阻尼元素,增强了阻尼效果。同时,常见的滴头贴片背面的格栅是平行的,且都与滴灌管水流方向成直角,使泥沙微粒容易在进水孔堵塞;本技术把格栅改成交错“人字纹”,使栅条方向与水流成45度角,打乱水流进水流速,又可降低堵塞概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滴头流道层的具体结构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滴头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锯齿形人纹格栅底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锯齿形人纹格栅断面图;图中,1为进水滤窗层;2为双流道;3为出流储水区;4为流道层;5为架空过滤层;6为架空缓冲层;7为导流槽;8为汇水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2所示,一种双过滤双流道抗堵滴头,该滴头为三层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流道层4、进水滤窗层1和架空过滤层5;所述的流道层包括两条打通的流道2,所述流道的设计具体为:在锯齿形迷宫流道的基础上,先将迷宫流道的锯齿形式设计成圆角形式,再将两条流道打通;所述的流道层4还设有流道两侧的汇水区8以及与流道相通的导流槽7和出流储水区3(图1);所述的进水滤窗层1和架空过滤层5之间还有架空缓冲层6;所述的架空过滤层5采用锯齿形格栅底,所述的格栅为交错的“人字纹”(图3和图4)。本技术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水流先由架空过滤层5初步过滤,进入架空缓冲层6,再由进水滤窗层1进一步过滤,最后进入流道层4。由于进水滤窗层1和流道层4之间有高度差,经进水滤窗层1过滤后的水,先进入流道层4两侧的汇水区8,再由导流槽7进入双流道2进行紊流消能,最后水流汇集在出流储水区3,由该区流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过滤双流道抗堵滴头,其特征在于,该滴头为三层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流道层、进水滤窗层和架空过滤层;/n所述的流道层包括两条打通的流道、流道两侧的汇水区以及与流道相通的导流槽和出流储水区,所述流道为圆角形式的迷宫流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过滤双流道抗堵滴头,其特征在于,该滴头为三层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流道层、进水滤窗层和架空过滤层;
所述的流道层包括两条打通的流道、流道两侧的汇水区以及与流道相通的导流槽和出流储水区,所述流道为圆角形式的迷宫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过滤双流道抗堵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瑾吕乐燕谢娟童正仙奕永庆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