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一体化集成机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26544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1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智能一体化集成机柜,在柜体正面设有密封的边框,在柜体中设有与外接的220V交流电连接的配电模块,配电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总线和MCU模块(微处理器模块),MCU模块通过总线连接空调控制模块后,分别连接至设于柜体内的空调室内机和设于柜体外的空调室外机;在柜体内设有固定线束的走线板,走线板上设有U形的走线槽,并通过弹性、弧形的中部挡片将走线槽分为上部和下部,在走线槽的上部的上沿处设有弹性、与走线板上沿平行的上部挡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智能一体化集成机柜,能够对机柜内进行有效的散热,并且对线束进行良好的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一体化集成机柜
本技术涉及对数据处理的设备,具体讲是智能一体化集成机柜。
技术介绍
在医疗、交通、金融、公司企业、政府机构等许多场合都需要通过IDU机柜(IDU,IntegratedDataCenterUnit)来对数据进行处理。IDU机柜具有快速部署、即插即用等功能,能够为网点式终端、中小局站、迷你型数据机房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IDU机柜对数据处理具有较强的能力,并且内部集成度高,因此工作时的发热量较大。目前现有的IDU机柜通常采用的是将冷循环和热循环相隔离,但在散热方面仍然多采用的是和普通服务器相似的风扇进行吹风散热。这种散热方式对普通服务器和PC机是可以的,但对发热量大的微单元数据处理一体就显得有些勉强,加之如果本身微单元数据处理一体的周围环境比较局促,或周围温度本身较高,风扇方式散热的效果就更差了。另外,因为机柜内的温度通常较高,因此对各种线束的走位和固定就非常重要,如果线束固定不牢固或走位不正确,使线束处于高温区域中,会带来安全隐患。而目前在微单元数据处理一体中对线束固定的走线板只有对线束限位的走线槽,但线束在走线槽中是没有固定的,容易在对机柜的搬动或安装等过程中线束从走线槽中脱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一体化集成机柜,以对机柜内进行更有效的散热,以及对线束进行有效的固定。本技术的智能一体化集成机柜,在柜体正面设有密封的边框,在柜体中设有与外接的220V交流电连接的配电模块,配电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总线和MCU模块(微处理器模块),MCU模块通过总线连接空调控制模块后,分别连接至设于柜体内的空调室内机和设于柜体外的空调室外机;在柜体内设有固定线束的走线板,走线板上设有U形的走线槽,并通过弹性、弧形的中部挡片将走线槽分为上部和下部,在走线槽的上部的上沿处设有弹性、与走线板上沿平行的上部挡片。所述的配电模块采用单路输入,负载为≤7.5kW。通过MCU模块(微处理器模块)控制设于柜体内的空调室内机和设于柜体外的空调室外机,通过风冷空调来对柜体内部降温。整个空调系统采用NetCol5000-A型号的空调,其具有高效节能、高可靠性、高兼容性、宽电源制式、智能监控和安装与维护简便等特点。该空调系统采用的是直流变频压缩机,高温机型冷量可实现30%~100%无级调节,常温机型冷量可实现20%~100%无级调节,并且可以按需输出冷量,在有效对柜体内部降温的同时,也能够大幅降低能耗。通过所述的中部挡片将走线板上的U形的走线槽分为上下两部分,这样一个走线槽便可以固定两股线束,节约走线空间,不会因为过多的线束和较少的理想走线路线行程矛盾。并且位于走线槽下部的线束通过所述的中部挡片进行限位固定,由于中部挡片是弹性的,并且呈弧形,因此在将线束放入走线槽下部时能够很方便的将中部挡片向上搬起,方便线束的放入,而且中部挡片的弧形结构也能够使走线槽下部容纳更多的线束。走线槽上部的边沿处采用与边沿平行的上部挡片来对走线槽上部的线束进行固定。上部挡片的弹性结构同样方便搬动,一边将线束放入走线槽上部,而与边沿平行的结构使上部挡片不会凸出于走线槽之外。走线槽的上部和下部可以分别放置不同功能的线束,例如强电线束和弱电线束、不同功能的数据线束等。通过上部挡片和中部挡片,在走线板呈竖直状安装在柜体内时,线束也不会从走线槽中脱落。进一步的,配电模块的输出端与MCU模块之间设有连接外部电池组UPS模块。通常对机柜、服务器等设备进行不间断供电都是通过外部的UPS电源进行。而这种方式不但需要额外的设备成本、而且还需要配置相匹配的UPS电源。而在柜体里设置简单的UPS模块,通过UPS模块连接外部的电池组,能够不受限于具体的UPS设备,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进一步的,配电模块通过UPS模块串联有插座和适配器,方便对智能一体化集成机柜进行扩展或级联。进一步的,所述的MCU模块连接有应急风扇。当柜体的空调系统出现故障或其他需要散热的情况时,可以通过MCU模块控制应急风扇对柜体内进行散热。进一步的,所述的MCU模块连接有温湿度传感器,通过MCU模块采集温湿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来控制空调系统的温度、风速等。进一步的,所述的MCU模块连接有漏水传感器。通过漏水传感器能够有效监控柜体内是否有漏水现象,漏水传感器的原理是利用液体导电的性质,使用电极检测是否有水的存在,然后再用传感器把其转化为干接点的输送信号。在此基础上,在柜体上设有与MCU模块连接的指示灯模块,方便操作人员观察柜体内各设备的工作状态。进一步的,至少两个走线板通过连接板连接为一组走线单元,便于对线束的走线更稳定和方便。本技术的智能一体化集成机柜,能够对机柜内进行有效的散热,并且对线束进行良好的固定。本技术中如MCU模块等其中涉及的处理程序,均为本领域数据处理和应用控制的常规程序,不是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下结合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在不脱离本技术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本技术的范围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智能一体化集成机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微单元数据处理一体电路连接框图。图3为图1中走线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智能一体化集成机柜,整个柜体的尺寸为2000mm×800mm×1350mm(高×宽×深),柜体采用高强度A级优质碳素冷轧钢板和镀锌板构成。在柜体正面设有密封的边框。在柜体中设有与外接的220V交流电连接的配电模块2,配电模块2采用单路输入,负载为≤7.5kW。配电模块2的输出端连接总线、以及通过UPS2000-G系列的UPS模块3连接MCU模块4(微处理器模块)。UPS模块3与外部电池组连接。根据配电模块2的实际负载功率选择10kVA或20kVA容量的UPS模块3。MCU模块4通过总线连接空调控制模块5后,分别连接至设于柜体内的空调室内机6和设于柜体外的空调室外机。通过MCU模块4(微处理器模块)控制设于柜体内的空调室内机6和设于柜体外的空调室外机,通过风冷空调来对柜体内部降温。整个空调系统采用NetCol5000-A型号的空调,其具有高效节能、高可靠性、高兼容性、宽电源制式、智能监控和安装与维护简便等特点。该空调系统采用的是直流变频压缩机,高温机型冷量可实现30%~100%无级调节,常温机型冷量可实现20%~100%无级调节,并且可以按需输出冷量,在有效对柜体内部降温的同时,也能够大幅降低能耗。UPS模块3的输出端还串联有插座和适配器,方便对智能一体化集成机柜进行扩展或级联。MCU模块4还连接有应急风扇、温湿度传感器和漏水传感器。当柜体的空调系统出现故障或其他需要散热的情况时,可以通过MCU模块4控制应急风扇对柜体内进行散热。同时,MCU模块4还能够实时采集温湿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智能一体化集成机柜,其特征为:在柜体正面设有密封的边框,在柜体中设有与外接的220V交流电连接的配电模块(2),配电模块(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总线和MCU模块(4),MCU模块(4)通过总线连接空调控制模块(5)后,分别连接至设于柜体内的空调室内机(6)和设于柜体外的空调室外机;在柜体内设有固定线束的走线板(7),走线板(7)上设有U形的走线槽,并通过弹性、弧形的中部挡片(10)将走线槽分为上部(9)和下部(8),在走线槽的上部(9)的上沿处设有弹性、与走线板(7)上沿平行的上部挡片(11)。/n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一体化集成机柜,其特征为:在柜体正面设有密封的边框,在柜体中设有与外接的220V交流电连接的配电模块(2),配电模块(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总线和MCU模块(4),MCU模块(4)通过总线连接空调控制模块(5)后,分别连接至设于柜体内的空调室内机(6)和设于柜体外的空调室外机;在柜体内设有固定线束的走线板(7),走线板(7)上设有U形的走线槽,并通过弹性、弧形的中部挡片(10)将走线槽分为上部(9)和下部(8),在走线槽的上部(9)的上沿处设有弹性、与走线板(7)上沿平行的上部挡片(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一体化集成机柜,其特征为:配电模块(2)的输出端与MCU模块(4)之间设有连接外部电池组UPS模块(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聚优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