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入耳式耳机
本技术涉及音频
,尤其涉及一种入耳式耳机。
技术介绍
入耳式耳机具有音质效果好且便于携带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的音频输出。现有技术中,入耳式耳机通常包括耳罩、与耳罩连接的保护壳及位于保护壳内的扬声器单元。并且,现有技术中的耳罩的外形轮廓为圆形,导致在佩戴该入耳式耳机时,耳罩较难卡在耳廓中,即现有技术中的耳罩不便于入耳,且入耳后的舒适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入耳式耳机,能够便于卡在耳廓中,且能够提高入耳式耳机入耳后的舒适性。如上构思,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入耳式耳机,包括:耳壳、固定于所述耳壳上的扬声器组件和与所述扬声器组件电连接的电能部,还包括:出音管,其一端固定于所述耳壳上,所述出音管呈弯折状,所述出音管具有贯通其两端的第一通孔;耳帽,其与所述出音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耳帽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且所述耳帽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端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所在的平面相交,所述耳帽具有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入耳式耳机,包括:耳壳(1)、固定于所述耳壳(1)上的扬声器组件(2)和与所述扬声器组件(2)电连接的电能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出音管(3),其一端固定于所述耳壳(1)上,所述出音管(3)呈弯折状,所述出音管(3)具有贯通其两端的第一通孔(31);/n耳帽(4),其与所述出音管(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耳帽(4)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且所述耳帽(4)具有相对的第一端(41)和第二端(42),所述第一端(41)的端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端(42)的端面所在的平面相交,所述耳帽(4)具有贯通所述第一端(41)和所述第二端(42)的阶梯孔,部分所述出音管(3)位于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入耳式耳机,包括:耳壳(1)、固定于所述耳壳(1)上的扬声器组件(2)和与所述扬声器组件(2)电连接的电能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出音管(3),其一端固定于所述耳壳(1)上,所述出音管(3)呈弯折状,所述出音管(3)具有贯通其两端的第一通孔(31);
耳帽(4),其与所述出音管(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耳帽(4)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且所述耳帽(4)具有相对的第一端(41)和第二端(42),所述第一端(41)的端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端(42)的端面所在的平面相交,所述耳帽(4)具有贯通所述第一端(41)和所述第二端(42)的阶梯孔,部分所述出音管(3)位于所述阶梯孔的大径段内,且所述阶梯孔的小径段(43)连通于所述第一通孔(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音管(3)的另一端与所述小径段(43)的壁面固定连接,所述小径段(43)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所述小径段(43)远离所述大径段一端的边缘与所述第一端(41)的外延通过曲面连接,且所述第一端(41)的外延轮廓为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音管(3)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段(32)和第二段(33),所述第一段(32)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段(33)的轴线存在夹角,所述耳帽(4)与所述第一段(3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通孔(31)位于所述第一段(32)的部分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所述第一通孔(31)位于所述第二段(33)的部分的截面形状为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32)外设有外凸的第一卡接部(321)和第二卡接部(322),所述小径段(43)的内壁具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能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接部(321)和所述第二卡接部(322)之间。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交平,刘振华,冯云,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众赢昌盛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