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零压降极性自动识别纠正及过压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2511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1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直流零压降极性自动识别纠正及过压保护电路,包括极性识别纠正回路以及过压保护回路,所述极性识别纠正回路通过导线与过压保护回路相连接,该设计实现了直流零压降极性自动识别纠正以及过压保护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流零压降极性自动识别纠正及过压保护电路
本技术是一种直流零压降极性自动识别纠正及过压保护电路,属于一种直流零压降极性自动识别纠正及过压保护电路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大量使用可外置直流电源(比如电瓶)供电的用电设备,如电视机、显示器等,但在接入直流电源供电时有可能因电源极性接错而导致机器烧毁,甚至引发火灾,有些生产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电源线上加接二极管来防反接,现有的防反接方式虽然可以防反接,但接错了机器无法工作且机器在工作时二极管会有0.5-1V的压降,导致电池无法完全放电,缩短机器的工作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直流零压降极性自动识别纠正及过压保护电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使用方便,实现了直流零压降极性自动识别纠正以及过压保护的功能,电路结构简单合理,可靠性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直流零压降极性自动识别纠正及过压保护电路,包括极性识别纠正回路以及过压保护回路,所述极性识别纠正回路通过导线与过压保护回路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极性识别纠正回路包括电池B,所述电池B的正极第一支路通过导线接继电器J1的1号引脚,第二支路通过导线接继电器J1的7号引脚,所述电池B的负极第一支路通过导线接继电器J1的4号引脚,第二支路通过导线接二极管D1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通过导线接继电器J1的8号引脚,所述继电器J1的2号引脚第一支路通过导线接继电器J2的1号引脚,第二支路通过导线接稳压管D2的阴极,所述继电器J1的3号引脚通过导线接继电器J1的5号引脚,所述继电器J1的5号引脚第一支路通过导线接继电器J2的4号引脚,第二支路通过导线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所述继电器J1的6号引脚通过导线接继电器J1的2号引脚。进一步地,所述过压保护电路包括稳压管D2,所述稳压管D2的阴极通过导线接继电器J2的7号引脚,所述稳压管D2的阳极第一支路通过导线接电阻R2的一端,第二支路通过导线接电阻R1的一端,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通过导线接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通过导线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导线接继电器J2的8号引脚,所述继电器J2的2号引脚通过导线接负载电阻RL的一端,所述负载电阻RL的另一端通过导线接继电器J2的5号引脚,所述继电器J2的3号引脚以及6号引脚均为悬空状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直流零压降极性自动识别纠正及过压保护电路,本技术通过添加电池B、继电器J1、二极管D1、稳压管D2、电阻R1、电阻R2、继电器J2、三极管Q1以及负载电阻RL,该设计实现了直流零压降极性自动识别纠正以及过压保护的功能,解决了现有的防反接方式虽然可以放反接,但接错了机器无法工作且机器在工作时二极管会有0.5-1V的压降,导致电池无法完全放电,缩短机器的工作时间的问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直流零压降极性自动识别纠正及过压保护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直流零压降极性自动识别纠正及过压保护电路,包括极性识别纠正回路以及过压保护回路,极性识别纠正回路通过导线与过压保护回路相连接。极性识别纠正回路包括电池B,电池B的正极第一支路通过导线接继电器J1的1号引脚,第二支路通过导线接继电器J1的7号引脚,电池B的负极第一支路通过导线接继电器J1的4号引脚,第二支路通过导线接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1的阴极通过导线接继电器J1的8号引脚,继电器J1的2号引脚第一支路通过导线接继电器J2的1号引脚,第二支路通过导线接稳压管D2的阴极,继电器J1的3号引脚通过导线接继电器J1的5号引脚,继电器J1的5号引脚第一支路通过导线接继电器J2的4号引脚,第二支路通过导线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继电器J1的6号引脚通过导线接继电器J1的2号引脚。过压保护电路包括稳压管D2,稳压管D2的阴极通过导线接继电器J2的7号引脚,稳压管D2的阳极第一支路通过导线接电阻R2的一端,第二支路通过导线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通过导线接三极管Q1的基极,电阻R1的另一端通过导线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导线接继电器J2的8号引脚,继电器J2的2号引脚通过导线接负载电阻RL的一端,负载电阻RL的另一端通过导线接继电器J2的5号引脚,继电器J2的3号引脚以及6号引脚均为悬空状态。当电池B的极性正确时,此时继电器J1的3号引脚以及5号引脚均为低电平,继电器J1的2号引脚以及6号引脚均为高电平,当电池B的极性接反时,继电器J1的7号引脚以及1号引脚均为低电平,二极管D1的阳极以及继电器J1的4号引脚均为高电平,进而继电器J1的8号引脚为高电平,进而使得继电器J1动作,从而使得继电器J1的1号引脚与继电器J1的3号引脚接通,同时继电器J1的4号引脚与继电器J1的6号引脚接通,此时继电器J1的3号引脚以及5号引脚均为低电平,继电器J1的2号引脚以及6号引脚均为高电平,从而实现了直流零压降极性自动识别纠正的功能,当电池的电压过高时,稳压管D2导通并使得三极管Q1的基极为高电平,进而使得三极管Q1导通,进而使得继电器J2的8号引脚为低电平,进而使得继电器J2动作,进而使得继电器J2的1号引脚与继电器J2的3号引脚接通,同时继电器J2的4号引脚与继电器J2的6号引脚接通,从而将负载断开,从而实现了过压保护的功能。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流零压降极性自动识别纠正及过压保护电路,包括极性识别纠正回路以及过压保护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识别纠正回路通过导线与过压保护回路相连接,所述极性识别纠正回路包括电池B,所述电池B的正极第一支路通过导线接继电器J1的1号引脚,第二支路通过导线接继电器J1的7号引脚,所述电池B的负极第一支路通过导线接继电器J1的4号引脚,第二支路通过导线接二极管D1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通过导线接继电器J1的8号引脚,所述继电器J1的2号引脚第一支路通过导线接继电器J2的1号引脚,第二支路通过导线接稳压管D2的阴极,所述继电器J1的3号引脚通过导线接继电器J1的5号引脚,所述继电器J1的5号引脚第一支路通过导线接继电器J2的4号引脚,第二支路通过导线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所述继电器J1的6号引脚通过导线接继电器J1的2号引脚,所述过压保护电路包括稳压管D2,所述稳压管D2的阴极通过导线接继电器J2的7号引脚,所述稳压管D2的阳极第一支路通过导线接电阻R2的一端,第二支路通过导线接电阻R1的一端,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通过导线接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通过导线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导线接继电器J2的8号引脚,所述继电器J2的2号引脚通过导线接负载电阻RL的一端,所述负载电阻RL的另一端通过导线接继电器J2的5号引脚,所述继电器J2的3号引脚以及6号引脚均为悬空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零压降极性自动识别纠正及过压保护电路,包括极性识别纠正回路以及过压保护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识别纠正回路通过导线与过压保护回路相连接,所述极性识别纠正回路包括电池B,所述电池B的正极第一支路通过导线接继电器J1的1号引脚,第二支路通过导线接继电器J1的7号引脚,所述电池B的负极第一支路通过导线接继电器J1的4号引脚,第二支路通过导线接二极管D1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通过导线接继电器J1的8号引脚,所述继电器J1的2号引脚第一支路通过导线接继电器J2的1号引脚,第二支路通过导线接稳压管D2的阴极,所述继电器J1的3号引脚通过导线接继电器J1的5号引脚,所述继电器J1的5号引脚第一支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视景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