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器间隙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2509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1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避雷器间隙调节装置,其中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和第三传动轮依次相互配合,转动操作把手使第二传动轮带动第一传动轮和第三传动轮同时旋转,第一传动轮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带动避雷器的其中一个电极移动,第三传动轮带动第三转轴转动,第三转轴带动指针在表盘上转动,记录指针在表盘上转过的刻度,根据记录结果计算所述电极的移动距离,使得调节间隙的过程不能量化,调节过程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避雷器间隙调节装置
本技术一般涉及电力防护
,具体涉及一种避雷器间隙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力系统中,通过绝缘电缆架空输送电力已被普遍采用。在雷雨季节,经常会发生绝缘电缆因受雷击导致断电的事件。现有技术中有很多避雷器装置安装在塔干或避雷线上。串联间隙避雷器在架空电力线路中应用的关键在于保持合适的间隙距离,而该间隙距离受外界因素,例如海拔高度、干湿度等因素的影响,需根据使用环境做相应调整;被保护对象的绝缘水平也会影响间隙距离,因此也需要根据被保护对象的绝缘水平而对间隙距离做相应调整。然而,避雷器采用螺栓与螺母连接,调节间隙的过程不能量化,导致调节过程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避雷器间隙调节装置。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一种避雷器间隙调节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微调装置,所述微调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沿某一方向依次设有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安装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二转轴上安装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三转轴上安装有第三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轮和所述第三传动轮依次相互配合;其中所述第一转轴端部设有用于与避雷器其中一个电极固连的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转轴上设有伸出所述壳体的操作把手,所述第三转轴上设有伸出所述壳体的指针,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指针适配的表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上述方案中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和第三传动轮依次相互配合,转动操作把手使第二传动轮带动第一传动轮和第三传动轮同时旋转,第一传动轮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带动避雷器的其中一个电极移动,第三传动轮带动第三转轴转动,第三转轴带动指针在表盘上转动,记录指针在表盘上转过的刻度,根据记录结果计算所述电极的移动距离,使得调节间隙的过程不能量化,调节过程准确。附图说明附图作为本申请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的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避雷器间隙调节装置的外部结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避雷器间隙调节装置的内部结构立体图;图3为图2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避雷器间隙调节装置的剖面结构图;图5为图4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微调装置,101-壳体,102-第一转轴,103-第二转轴,104-第三转轴,105-第一传动轮,106-第二传动轮,107-第三传动轮,108-连接结构,109-操作把手,110-指针,111-表盘,112-第一抱环,113-第二抱环,114-第三抱环,115-第一连杆,116-第二连杆,117-第三连杆,118-连接部,1181-第二斜面,119-手柄,1191-第一斜面,2-粗调装置,201-定位块,2011-结构件,2012-凸块,2013-凹槽,3-避雷器,301-电极。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技术的概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技术,而非对该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技术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如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在电力系统中,通过绝缘电缆架空输送电力已被普遍采用。在雷雨季节,经常会发生绝缘电缆因受雷击导致断电的事件。现有技术中有很多避雷器装置安装在塔干或避雷线上。串联间隙避雷器在架空电力线路中应用的关键在于保持合适的间隙距离,而该间隙距离受外界因素,例如海拔高度、干湿度等因素的影响,需根据使用环境做相应调整;被保护对象的绝缘水平也会影响间隙距离,因此也需要根据被保护对象的绝缘水平而对间隙距离做相应调整。然而,避雷器采用螺栓与螺母连接,调节间隙的过程不能量化,导致调节过程不准确。因此,如何实现间隙调节过程量化,提高调节准确性将成为本申请的改进方向,本申请的构思是间隙调节的平移转换为指针在表盘上的转动,通过指针在表盘上转过的刻度来计算间隙调节量,因此提供一种避雷器间隙调节装置。参加图1至图5,其示出了本技术避雷器间隙调节装置的具体结构。避雷器间隙调节装置包括微调装置1,所述微调装置1包括壳体101,所述壳体101内沿某一方向依次设有第一转轴102、第二转轴103和第三转轴104,所述第一转轴102安装有第一传动轮105,所述第二转轴103上安装有第二传动轮106,所述第三转轴104上安装有第三传动轮107,所述第一传动轮105、所述第二传动轮106和所述第三传动轮107依次相互配合;其中所述第一转轴102端部设有用于与避雷器3其中一个电极301固连的连接结构108,所述第二转轴103上设有伸出所述壳体101的操作把手109,所述第三转轴104上设有伸出所述壳体101的指针110,所述壳体101上设有与所述指针110适配的表盘111。此处的第一转轴102、安装于第一转轴102上的第一传动轮105以及第一转轴102端部用于与避雷器3其中一个电极301固连的连接结构108,形成了调节机构;第二转轴103、安装于第二转轴103上的第二传动轮106以及第二转轴103上伸出所述壳体101的操作把手109形成转动机构;第三转轴104、安装于第三转轴104上的第三传动轮107、第三转轴104上伸出所述壳体101的指针110以及壳体101上与所述指针110适配的表盘111形成指示机构。转动机构驱动调节机构调节,同时带动指示机构对调节机构的调节距离进行记录。具体为:第一传动轮105、第二传动轮106和第三传动轮107依次相互配合,转动操作把手109使第二传动轮106带动第一传动轮105和第三传动轮107同时旋转,第一传动轮105带动第一转轴102转动,第一转轴102带动避雷器3的其中一个电极301移动,第三传动轮107带动第三转轴104转动,第三转轴104带动指针110在表盘111上转动,记录指针110在表盘111上转过的刻度,根据记录结果计算所述电极301的移动距离,使得调节间隙的过程不能量化,调节过程准确。第一传动轮105、第二传动轮106和第三传动轮107可以采用齿轮,也可以是摩擦轮,只要能相互传动即可,此处不做进一步限定。避雷器3一般包括绝缘套管,绝缘套管内间隔设置两个电极301,电极301螺纹连接于绝缘套管上,为了方便将电极301与上述连接结构108连接,在电极301的端部设置于上述连接结构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避雷器间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调装置,所述微调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沿某一方向依次设有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安装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二转轴上安装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三转轴上安装有第三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轮和所述第三传动轮依次相互配合;其中所述第一转轴端部设有用于与避雷器其中一个电极固连的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转轴上设有伸出所述壳体的操作把手,所述第三转轴上设有伸出所述壳体的指针,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指针适配的表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雷器间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调装置,所述微调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沿某一方向依次设有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安装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二转轴上安装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三转轴上安装有第三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轮和所述第三传动轮依次相互配合;其中所述第一转轴端部设有用于与避雷器其中一个电极固连的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转轴上设有伸出所述壳体的操作把手,所述第三转轴上设有伸出所述壳体的指针,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指针适配的表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雷器间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三转轴上分别设有用于防止所述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轮和所述第三传动轮沿轴向脱出的第一抱环、第二抱环和第三抱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雷器间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抱环、第二抱环和第三抱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抱环、所述第二抱环上和第三抱环上分别设置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与所述壳体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鹏杨洋文屹张英符玉珊王薇文忠进肖小兵付宇毛先胤杨忠张泰玮季江涛林红何怀莉陈欢王荣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