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GIS配电装置的输电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2489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1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GIS配电装置的输电结构,包括:配电房,GIS配电装置安装在配电房内,所述配电房外设置有电线塔,市政地线和220kv输出线上下并排间隔设置在电线塔顶,电线塔一侧设置有避雷器和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悬垂绝缘子串垂直固定在电线塔顶,GIS配电装置的母线与220kv输出线之间通过主钢芯铝绞线连接,副钢芯铝绞线的末端通过设备线夹与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连接,副钢芯铝绞线的前端通过T形线夹与主钢芯铝绞线连接,副钢芯铝绞线的中部通过T形线夹与避雷器连接。本GIS配电装置的输电结构占地面积小,接线方便,安全性能高,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市政电线塔,无需另外建设电线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GIS配电装置的输电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输电结构,具体涉及一种GIS配电装置的输电结构。
技术介绍
GIS(GASinsulatedSWITCHGEAR)是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的英文简称。GIS由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互感器、避雷器、母线、连接件和出线终端等组成,这些设备或部件全部封闭在金属接地的外壳中,在其内部充有一定压力的SF6绝缘气体,故也称SF6全封闭组合电器。GIS设备自20世纪60年代实用化以来,已广泛运行于世界各地。GIS不仅在高压、超高压领域被广泛应用,而且在特高压领域也被使用。与常规敞开式变电站相比,GIS的优点在于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可靠性高、配置灵活、安装方便、安全性强、环境适应能力强,维护工作量很小,其主要部件的维修间隔不小于20年。但是现有的GIS配电装置的输电结构较为复杂,需要配置多个电塔或者电杆,而且接线复杂,工作量大,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了一种GIS配电装置的输电结构,占地面积小,接线方便。为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GIS配电装置的输电结构,包括:配电房,GIS配电装置安装在配电房内,所述配电房外设置有电线塔,市政地线和220kv输出线上下并排间隔设置在电线塔顶,电线塔一侧设置有避雷器和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悬垂绝缘子串垂直固定在电线塔顶,所述GIS配电装置的母线与220kv输出线之间通过主钢芯铝绞线连接,副钢芯铝绞线的末端通过设备线夹与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连接,副钢芯铝绞线的前端通过T形线夹与主钢芯铝绞线连接,所述副钢芯铝绞线的中部通过T形线夹与避雷器连接,主钢芯铝绞线顶部位于塔顶处通过耐张线夹与悬垂绝缘子串进行过渡连接后与220kv输出线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实际建设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市政电线塔,只需将配电房建设在市政电线塔一侧即可,无需另外建设电线塔。接线时,只需将主钢芯铝绞线的一端通过设备线夹与GIS配电装置的母线对接,然后将主钢芯铝绞线的另外一端通过线夹与220kv输出线连接即可,为了提高主钢芯铝绞线的抗风压能力,主钢芯铝绞线靠近顶部处需要通过耐张线夹与悬垂绝缘子串进行过渡连接,确保主钢芯铝绞线具有一定的抗张能力。为了提高设备的整体安全性,主钢芯铝绞线上还设置有副钢芯铝绞线,副钢芯铝绞线分别通过T形线夹和设备线夹可以实现与避雷器和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快速连接。本GIS配电装置的输电结构不仅结构紧凑,而且通过副钢芯铝绞线与外置的避雷器和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连接,可以提高输电结构整体的安全性。此外本输电结构中主钢芯铝绞线和副钢芯铝绞线与各设备之间的连线均通过线夹连接,可以提高接线速度和稳定性。优选的,所述配电房外设置有接线保护套管,GIS配电装置的母线贯穿该接线保护套管后末端通过设备线夹与主钢芯铝绞线连接,提高对GIS配电装置母线的保护。优选的,所述配电房内设置有吊装机,便于GIS配电装置的安装及位置调节。本技术提供的一种GIS配电装置的输电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GIS配电装置的输电结构占地面积小,接线方便,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市政电线塔,只需将配电房建设在市政电线塔一侧即可,无需另外建设电线塔。2)本GIS配电装置的输电结构接线时,只需将主钢芯铝绞线的一端通过设备线夹与GIS配电装置的母线对接,然后将主钢芯铝绞线的另外一端通过线夹与220kv输出线连接即可,为了提高主钢芯铝绞线的抗风压能力,主钢芯铝绞线靠近顶部处需要通过耐张线夹与悬垂绝缘子串进行过渡连接,确保主钢芯铝绞线具有一定的抗张能力。3)本GIS配电装置的输电结构安全性高,主钢芯铝绞线上还设置有副钢芯铝绞线,副钢芯铝绞线分别通过T形线夹和设备线夹可以实现与避雷器和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快速连接,通过副钢芯铝绞线与外置的避雷器和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连接,可以提高输电结构整体的安全性。4)本GIS配电装置的输电结构中主钢芯铝绞线和副钢芯铝绞线与各设备之间的连线均通过线夹连接,可以提高接线速度和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GIS配电装置、配电房和吊装机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底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中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5为图1顶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中:1、电线塔;2、避雷器;3、电容式电压互感器;4、主钢芯铝绞线;5、悬垂绝缘子串;6、耐张线夹;7、第一T形线夹;8、第一设备线夹;9、第二T形线夹;10、第二设备线夹;11、副钢芯铝绞线;12、GIS配电装置;13、配电房;14、吊装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一种GIS配电装置的输电结构。参照图1至图5所示,一种GIS配电装置的输电结构,包括:配电房13,GIS配电装置12安装在配电房13内,配电房13顶部设置有吊装机14,便于GIS配电装置12的安装及位置调节。所述配电房13外设置有电线塔1,市政地线和220kv输出线上下并排间隔设置在电线塔1顶,电线塔1一侧设置有避雷器2和电容式电压互感器3,悬垂绝缘子串5垂直固定在电线塔1顶,所述GIS配电装置12的母线与220kv输出线之间通过主钢芯铝绞线4连接,并且配电房13外设置有接线保护套管,GIS配电装置12的母线贯穿该接线保护套管后末端通过第一设备线夹8与主钢芯铝绞线4连接,提高对GIS配电装置母线的保护,主钢芯铝绞线4顶部位于塔顶处通过耐张线夹6与悬垂绝缘子串5进行过渡连接后与220kv输出线通过线夹连接,副钢芯铝绞线11的末端通过第二设备线夹10与电容式电压互感器3连接,副钢芯铝绞线11的前端通过第一T形线夹7与主钢芯铝绞线4连接,所述副钢芯铝绞线11的中部通过第二T形线夹9与避雷器2连接。本GIS配电装置的输电结构占地面积小,接线方便,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市政电线塔,只需将配电房13建设在市政电线塔1一侧即可,无需另外建设电线塔1。具体接线时,只需将主钢芯铝绞线4的一端通过第一设备线夹8与GIS配电装置12的母线对接,然后将主钢芯铝绞线4的另外一端通过线夹与220kv输出线连接即可,为了提高主钢芯铝绞线4的抗风压能力,主钢芯铝绞线4靠近顶部处需要通过耐张线夹6与悬垂绝缘子串5进行过渡连接,确保主钢芯铝绞线4具有一定的抗张能力。本GIS配电装置的输电结构安全性高,主钢芯铝绞线4上还设置有副钢芯铝绞线11,副钢芯铝绞线11分别通过T形线夹和设备线夹可以实现与避雷器2和电容式电压互感器3快速连接,通过副钢芯铝绞线11与外置的避雷器2和电容式电压互感器3连接,可以提高输电结构整体的安全性。并且,本GIS配电装置的输电结构中主钢芯铝绞线4和副钢芯铝绞线11与各设备之间的连线均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GIS配电装置的输电结构,包括配电房,GIS配电装置安装在配电房内,所述配电房外设置有电线塔,市政地线和220kv输出线上下并排间隔设置在电线塔顶,其特征在于:电线塔一侧设置有避雷器和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悬垂绝缘子串垂直固定在电线塔顶,所述GIS配电装置的母线与220kv输出线之间通过主钢芯铝绞线连接,副钢芯铝绞线的末端通过设备线夹与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连接,副钢芯铝绞线的前端通过T形线夹与主钢芯铝绞线连接,所述副钢芯铝绞线的中部通过T形线夹与避雷器连接,主钢芯铝绞线顶部位于塔顶处通过耐张线夹与悬垂绝缘子串进行过渡连接后与220kv输出线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GIS配电装置的输电结构,包括配电房,GIS配电装置安装在配电房内,所述配电房外设置有电线塔,市政地线和220kv输出线上下并排间隔设置在电线塔顶,其特征在于:电线塔一侧设置有避雷器和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悬垂绝缘子串垂直固定在电线塔顶,所述GIS配电装置的母线与220kv输出线之间通过主钢芯铝绞线连接,副钢芯铝绞线的末端通过设备线夹与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连接,副钢芯铝绞线的前端通过T形线夹与主钢芯铝绞线连接,所述副钢芯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淼朱鹏超陈瑞珠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福新广州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