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嵌套矩形和E型结构的8陷波超宽带天线
本技术涉及无线电
,尤其涉及一种嵌套矩形和E型结构的8陷波超宽带天线。
技术介绍
近年来,超宽带(Ultra-Wideband)天线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2002年FCC将3.1~10.6GHz频段规定为民用频段之后,研发出了该频段的超宽带天线,该频段随后与一些已有应用的频段存在重合的现象,如WiMAX波段上行频和下行频、INSAT波段上行频和下行频、WLAN波段上行频和下行频及X波段上行和下行频等这些窄带信号,超宽带信号可能会对这些窄带信号系统产生电磁干扰,为了避免同时对这些频段的窄带信号系统造成影响,需要同时对超宽带系统中的这些频段的窄带信号进行滤除。要滤除这些干扰,通常采用带阻滤波器抑制,但是采用带阻波器会增加天线的尺寸、造价及复杂度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技术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嵌套矩形和E型结构的8陷波超宽带天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嵌套矩形和E型结构的8陷波超宽带天线,包括:介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嵌套矩形和E型结构的8陷波超宽带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n介质基板(4);/n金属接地面(5),所述金属接地面(5)覆在介质基板(4)下表面;/n辐射贴片(1),所述辐射贴片(1)覆在介质基板(4)上表面,辐射贴片(1)以介质基板(4)竖向的中轴线为中轴线左右对称,辐射贴片(1)材质为金属,辐射贴片(1)内开有第一矩形开环谐振器(2),第一矩形开环谐振器(2)内的辐射贴片(1)上开设有第二矩形开环谐振器(3);/n微带馈线(11),所述微带馈线(11)覆在介质基板(4)上表面,微带馈线(11)上端与辐射贴片(1)电连接,微带馈线(11)的中轴线与介质基板(4)竖向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嵌套矩形和E型结构的8陷波超宽带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介质基板(4);
金属接地面(5),所述金属接地面(5)覆在介质基板(4)下表面;
辐射贴片(1),所述辐射贴片(1)覆在介质基板(4)上表面,辐射贴片(1)以介质基板(4)竖向的中轴线为中轴线左右对称,辐射贴片(1)材质为金属,辐射贴片(1)内开有第一矩形开环谐振器(2),第一矩形开环谐振器(2)内的辐射贴片(1)上开设有第二矩形开环谐振器(3);
微带馈线(11),所述微带馈线(11)覆在介质基板(4)上表面,微带馈线(11)上端与辐射贴片(1)电连接,微带馈线(11)的中轴线与介质基板(4)竖向的中轴线重合,微带馈线(11)右侧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互补E型电磁带隙结构(6)和第一E型电磁带隙结构(9),微带馈线(11)左侧设有第二E型电磁带隙结构(12);
所述互补E型电磁带隙结构(6)包括:外E型电磁带隙结构(601)和内E型电磁带隙结构(602),外E型电磁带隙结构(601)开口朝右,内E型电磁带隙结构(602)开口朝左,外E型电磁带隙结构(601)将内E型电磁带隙结构(602)包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套矩形和E型结构的8陷波超宽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贴片(1)包括:
上矩形贴片(101),所述上矩形贴片(101)上下长度10.4mm,上矩形贴片(101)左右长度14mm,第一矩形开环谐振器(2)开在上矩形贴片(101)内,第一矩形开环谐振器(2)的上边缘与上矩形贴片(101)上边缘;
所述第二矩形开环谐振器(3)的上部边缘与上矩形贴片(101)上边缘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嵌套矩形和E型结构的8陷波超宽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贴片(1)还包括:
下梯形贴片(102),所述下梯形贴片(102)长边与上矩形贴片(101)下部边缘相同,下梯形贴片(102)长边与上矩形贴片(101)下部边缘对齐且连接为一体,下梯形贴片(102)短边长为7mm,下梯形贴片(102)高为5.6mm,微带馈线(11)上端与下梯形贴片(102)下部边缘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嵌套矩形和E型结构的8陷波超宽带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基板(4)材料采用Roggers5880,厚度为0.8mm,长为36mm,宽为32mm;
微带馈线(11)的宽度为2mm,长度为20mm,电阻为50Ω;
所述第一矩形开环谐振器(2)总长度为34mm;
所述第二矩形开环谐振器(3)总长度为32mm;
所述外E型电磁带隙结构(601)的上枝、连接枝和下枝的总长度为18.2mm,外E型电磁带隙结构(601)的中枝通过第一金属柱(8)与金属接地面(5)电连接,外E型电磁带隙结构(601)的上枝右端一体连接垂直向下的下垂枝,外E型电磁带隙结构(601)的下枝右端一体连接垂直向下的上垂枝,下垂枝的长度为1.1mm,上垂枝的长度为1.3mm;
所述内E型电磁带隙结构(602)的上枝、连接枝和下枝的总长度为11.4mm,内E型电磁带隙结构(602)中枝通过第二金属柱(7)与金属接地面(5)电连接;
所述第一E型电磁带隙结构(9)的开口朝右,第一E型电磁带隙结构(9)的上枝、连接枝和下枝的总长度为15mm,第一E型电磁带隙结构(9)通过第三金属柱(10)与金属接地面(5)电连接;
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代强,罗双,王新峰,李伟民,陈红,李烨君,刘江涛,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民族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