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形电芯穿杆模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24116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形电芯穿杆模组结构,包括:方形电芯,所述方形电芯外部背面设有第二塑胶固定壳且正面设有第三塑胶固定壳,所述第二塑胶固定壳和第三塑胶固定壳前后对应且包裹方形电芯,多组所述第二塑胶固定壳和第三塑胶固定壳包裹的方形电芯形成模组结构且模组结构的两端设有端板,所述端板内侧均设有第一塑胶固定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首先对模组内部稳定性进行设计,将单个方形电芯通过第一塑胶固定壳、第二塑胶固定壳和第三塑胶固定壳与卡扣之间卡扣连接,对单个方形电芯进行固定,固定后的每个方形电芯通过卡扣形成模组,模组通过三个螺杆加第一螺母形成结构牢固整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形电芯穿杆模组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池模组
,更具体为一种方形电芯穿杆模组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环境污染日益加重,新能源行业变的尤为重要,它高效、清洁、低污染的特性,在国内外得到飞跃式的发展。在新能源行业中,电池模组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电池模组是由多个单体电池串/并联起来实现所需电压与电量的要求。目前硬壳单体电芯形状主要为方形和圆柱形,在电池成组结构设计和制造过程,方形和圆柱形电芯所对应的成组零部件和生产工艺不一致,圆柱电芯成组结构稳定性,抗震性能日趋成熟,方形电池目前多数靠电芯与箱体的挤压来实现成组结构,这样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各企业及高校对方形电池的成组方式都在不断地探索。现有技术中方形电池在PACK成组过程中,模组多数都靠挤压固定,这样的电池在发生碰撞过程中,没有缓冲空间,极容易碰撞到电芯引起电芯损坏甚至爆炸。为此,需要设计相应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形电芯穿杆模组结构,该电芯穿杆模组结构首先对模组内部稳定性进行设计。将单个方形电芯通过第一塑胶固定壳、第二塑胶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形电芯穿杆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方形电芯(1),所述方形电芯(1)外部背面设有第二塑胶固定壳(8)且正面设有第三塑胶固定壳(10),所述第二塑胶固定壳(8)和第三塑胶固定壳(10)前后对应且包裹方形电芯(1),多组所述第二塑胶固定壳(8)和第三塑胶固定壳(10)包裹的方形电芯(1)形成模组结构且模组结构的两端设有端板(3),所述端板(3)内侧均设有第一塑胶固定壳(4),所述第一塑胶固定壳(4)、第二塑胶固定壳(8)和第三塑胶固定壳(10)上部均设有连接块(13)且连接块(13)内部设有通孔(14),所述第一塑胶固定壳(4)、第二塑胶固定壳(8)和第三塑胶固定壳(10)底部两侧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形电芯穿杆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方形电芯(1),所述方形电芯(1)外部背面设有第二塑胶固定壳(8)且正面设有第三塑胶固定壳(10),所述第二塑胶固定壳(8)和第三塑胶固定壳(10)前后对应且包裹方形电芯(1),多组所述第二塑胶固定壳(8)和第三塑胶固定壳(10)包裹的方形电芯(1)形成模组结构且模组结构的两端设有端板(3),所述端板(3)内侧均设有第一塑胶固定壳(4),所述第一塑胶固定壳(4)、第二塑胶固定壳(8)和第三塑胶固定壳(10)上部均设有连接块(13)且连接块(13)内部设有通孔(14),所述第一塑胶固定壳(4)、第二塑胶固定壳(8)和第三塑胶固定壳(10)底部两侧设有卡扣(15),且第一塑胶固定壳(4)、第二塑胶固定壳(8)和第三塑胶固定壳(10)之间通过卡扣(15)相连接,所述端板(3)的顶部和底部的两侧均设有穿杆孔(16),所述第一塑胶固定壳(4)、第二塑胶固定壳(8)和第三塑胶固定壳(10)内部设有配合穿杆孔(16)使用的孔槽,所述穿杆孔(16)内部设有螺杆(9)且螺杆(9)呈贯穿穿杆孔(16)和通孔(14)设置,所述螺杆(9)外部设有第一螺母(7)且第一螺母(7)与螺杆(9)之间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晶王秦英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绿沃循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