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电涡流效应的六维力检测传感器及智能装备
本技术涉及力传感器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电涡流效应的六维力检测传感器及智能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装备的快速发展,对于如何更加精准感知外部环境成为智能化行业发展的关键,力传感器作为机器人与环境交互的中间媒介,使得机器人控制更加简洁、精准、高效。现有的力传感器主要是使用电阻应变片进行检测的,通过设计合适的弹性体结构,将应变片粘贴在应变最大的位置。如专利号为CN10209553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双十字梁高灵敏度六维力传感器,将两个十字梁弹性体结合使用,十字梁上开有I字形双孔,其上粘贴有应变片,该结构相比普通六维力传感器去除了串扰,有利于减小维间耦合提高测量精度;专利号为CN10232300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安全型无力耦合六维力传感器,通过在每一个力方向弹性体上粘贴应变片和安全稳固的;然而应变片的粘贴工艺对应变式力传感器性能影响较大,粘接剂的使用会带来严重的蠕变、迟滞等问题,导致传感器测量准确度不高;弹性体为了获得更大应变量,更大承载力,体积上难以小型化;另外应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电涡流效应的六维力检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弹性体、端盖、第一探头、第二探头、第三探头、第四探头和第五探头,所述弹性体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端盖设置在所述壳体底部,所述第一探头、第二探头、第三探头和第四探头均匀间隔设置在所述弹性体的侧面上,所述第五探头设置在弹性体底部,所述第一探头、第二探头、第三探头、第四探头和第五探头可以通过电流激发涡流磁场变化进而感应出弹性体的变形量和变形方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涡流效应的六维力检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弹性体、端盖、第一探头、第二探头、第三探头、第四探头和第五探头,所述弹性体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端盖设置在所述壳体底部,所述第一探头、第二探头、第三探头和第四探头均匀间隔设置在所述弹性体的侧面上,所述第五探头设置在弹性体底部,所述第一探头、第二探头、第三探头、第四探头和第五探头可以通过电流激发涡流磁场变化进而感应出弹性体的变形量和变形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涡流效应的六维力检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体为薄壁圆筒状结构,筒壁上设置有均布的第一内螺纹、第二内螺纹、第三内螺纹和第四内螺纹,所述第一内螺纹与第一探头的外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内螺纹和第二探头的外螺纹连接,所述第三内螺纹与第三探头的外螺纹连接,所述第四内螺纹和第四探头的外螺纹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涡流效应的六维力检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筒壁靠近底部对称设置有两个凸起,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通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涡流效应的六维力检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具体为哑铃状结构,所述弹性体顶部中心位置设置有定位孔,弹性体顶部边缘设置有四个均布的第一螺钉孔,弹性体顶部径向下方设置有第一凸缘。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涡流效应的六维力检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弹性体侧壁上还设置有四个齿状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涡流效应的六维力检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底部径向下设置有导向槽和第二凸缘,所述弹性体底部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一沉孔,所述第一沉孔外侧同心位置设置有第五内螺纹,与所述第五内螺纹外侧同心位置设置有第六内螺纹,与所述第六内螺纹外侧同心位置设置有沉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拓,黄伟才,刘白露,汤易升,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