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频炉的测温装置,包括座管、设置于座管外端口的玻璃镜片、对着玻璃镜片的红外测温仪,其特征在于座管固定于中频炉的侧壁上,一绝缘管的两端分别设置于座管内和炉膛壁上,在绝缘管内还设有一石墨管,石墨管的另一端与炉膛壁内侧的石墨坩埚的侧壁相接触,该石墨管设有纵向剖口,纵向剖口位于石墨管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了炉腔内挥发物对测温装置的影响,能实现精确测温,保证了生产质量。(*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频炉的测温装置扶术领域本技术涉及一种中频炉,尤其是中频碳化炉的测温装置。
技术介绍
中频炉是一种间歇式感应加热炉,主要用于生产细、中、粗颗粒碳化钨粉, 其结构主要包括炉盖、炉壳、炉膛壁、石墨坩埚、石墨舟皿、感应圈等几大部分,工作时将物料放置于石墨坩埚内的石墨舟皿内,靠其外的感应圈进行加热;在中频炉中为了实现对炉温的控制,需要设置测温装置,现有的测温装置如 图1所示包括设置于炉盖24上的座管21、通过压盖26设置于座管外端口的 玻璃镜片22、对着玻璃镜片的红外测温仪23,座管21的内端口与炉腔25相通; 这种结构在使用中时,由于炉腔25内会因为高温而产生大量向上的挥发物,挥 发物附着在玻璃镜片22上,因炉内充有氢气,出于防爆考虑不允许高温时:f又下 玻璃镜片清洁,使玻璃镜片22的透光率不断下降,导致红外测温仪23所测温度 误差越来越大,甚至不能进行红外测温,进而导致中频炉的自动温控系统无法正 常工作,只有靠经验手动调节功率控制炉温,这样,所带来的炉温偏差可达IOO 度以上,使得物料过烧或欠烧,生产质量很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中频炉的测温装 置,它能实现精确测温,保证生产质量。 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中频炉的测温装置,包括座管、设置于座管外端口的玻璃镜片、对着玻 璃镜片的红外测温仪,其特征在于座管固定于中频炉的側壁上, 一绝^^管的两端 分别设置于座管内和炉膛壁上,在绝缘管内还设有一石墨管,石墨管的另一端与 炉膛壁内侧的石墨坩埚的侧壁相接触,这样就形成了 一个从石墨坩埚到红外测温 仪的光路,该石墨管设有纵向剖口,纵向剖口位于石墨管的下方,避免石墨坩埚外的保温材料进入石墨管;由于石墨管的一端与石墨坩埚的侧壁相接触,石墨管的导热性很好,其端部 温度与石墨坩埚一致,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从石墨坩埚到红外测温仪的光路,而炉 腔内因高温而产生的挥发物无法进入石墨管,可保证玻璃镜片的清洁度,从而大 幅度提高测温的准确性;纵向剖口使石墨管可以靠近附近炉膛壁外的感应圈而不 会形成涡流,从而避免被烧融;绝缘管可避免感应圈与石墨管之间形成短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在中频炉侧壁外的座管上设置有进气口,该 进气口与绝缘管的外侧管口相通,在靠近炉膛壁的绝缘管的另 一端设有出气口 , 这样形成了一个从炉外到炉内循环后再排至炉外的气路,通过气路的气体一方面 吹走了石墨管在高温下产生的轻微挥发物,使得光路可长时间稳定无干扰,进一 步提高测温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带走气路上的热量使得绝缘管的工作温度较低, 延长绝缘管的使用寿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座管的内管口与绝缘管之间设有填料,并 在座管的内管口设有压盖;保证了座管与绝缘管之间的密封性,使得测温更加准 确;综上所述,本技术避免了炉腔内挥发物对测温装置的影响,能实现精确测温,保证了生产质量。附图说明图l是现有中频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I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3的A-A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中频炉的测温装置,包括固定于中频炉的侧 壁13上的座管5、通过压盖14设置于座管5外端口的玻璃镜片1、对着玻璃镜 片1的红外测温仪2,由刚玉材料构成的绝缘管7的两端分别设置于座管5内和 炉膛壁6上,在绝缘管7内还设有一石墨管8,石墨管8的另一端与炉膛壁6内 侧的石墨坩埚4的侧壁相接触,该石墨管8设有纵向剖口 3 (如图4所示),纵 向剖口 3位于石墨管8的下方,避免石墨坩埚4外的保温材料15进入石墨管8; 在中频炉的侧壁13外的座管5上设置有进气口 11,该进气口 11与绝缘管7在 座管5内的外側管口相通,在靠近炉膛壁6的绝缘管7的另一端设有出气口 12; 在座管5的内管口与绝缘管7之间设有填料9,并在座管5的内管口设有压盖16;由于石墨管8的一端与石墨坩埚4的侧壁相接触,石墨管8的导热性4艮好, 其端部温度与石墨蚶埚4 一致,这样就形成了 一个从石墨坩埚4到红外测温仪2 的光路,而炉腔内因高温而产生的挥发物无法进入石墨管8,可保证玻璃镜片1 的清洁度,从而大幅度提高测温的准确性;纵向剖口使石墨管8可以靠近附近炉膛壁6外的感应圈17而不会形成涡流,从而避免被烧融;通过座管5上的进气 口 ll通入氢气,从绝缘管7另一端的出气口 12排出,再进入炉内主气路,这样 形成了 一个从炉外到炉内循环后再排至炉外的气路,通过气路的气体一方面吹走 了石墨管8内在高温下产生的轻微挥发物,使得光路可长时间稳定无干扰,进一 步提高测温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带走气路上的热量使得绝缘管7的工作温度较 低,延长绝缘管7的使用寿命。权利要求1、一种中频炉的测温装置,包括座管、设置于座管外端口的玻璃镜片、对着玻璃镜片的红外测温仪,其特征在于座管固定于中频炉的侧壁上,一绝缘管的两端分别设置于座管内和炉膛壁上,在绝缘管内还设有一石墨管,石墨管的另一端与炉膛壁内侧的石墨坩埚的侧壁相接触,该石墨管设有纵向剖口,纵向剖口位于石墨管的下方。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频炉的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中频炉侧壁外的 座管上设置有进气口,该进气口与绝缘管的外侧管口相通,在靠近炉膛壁的绝缘 管的另一端设有出气口。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频炉的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座管的内管 口与绝缘管之间设有填料,并在座管的内管口设有压盖。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中频炉的测温装置,包括座管、设置于座管外端口的玻璃镜片、对着玻璃镜片的红外测温仪,其特征在于座管固定于中频炉的侧壁上,一绝缘管的两端分别设置于座管内和炉膛壁上,在绝缘管内还设有一石墨管,石墨管的另一端与炉膛壁内侧的石墨坩埚的侧壁相接触,该石墨管设有纵向剖口,纵向剖口位于石墨管的下方。本技术避免了炉腔内挥发物对测温装置的影响,能实现精确测温,保证了生产质量。文档编号F27B14/20GK201210006SQ20082006340公开日2009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14日专利技术者登 潘 申请人:自贡亚西泰克高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频炉的测温装置,包括座管、设置于座管外端口的玻璃镜片、对着玻璃镜片的红外测温仪,其特征在于座管固定于中频炉的侧壁上,一绝缘管的两端分别设置于座管内和炉膛壁上,在绝缘管内还设有一石墨管,石墨管的另一端与炉膛壁内侧的石墨坩埚的侧壁相接触,该石墨管设有纵向剖口,纵向剖口位于石墨管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登,
申请(专利权)人:自贡亚西泰克高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