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腐蚀抗氧化铜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17599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腐蚀抗氧化铜管,包括铜管,所述铜管分为外管与内管,所述内管的内侧设有乙烯管,所述外管、内管以及内管与乙烯管的内侧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保温层、第二保温层,同时第一保温层、第二保温层的内部均填充有岩棉、耐高温玻璃棉材质,所述外管的管壁上涂覆有一层防火层、防老化层、第一防氧化层、第一防腐蚀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保温层、第二保温层,这样使得铜管的保温性能更好;通过设置乙烯管,在乙烯管的内壁涂覆有第二防氧化层、第二防腐蚀层,在外管上涂覆有防火层、防老化层、第一防氧化层、第一防腐蚀层,这样使得铜管具有抗氧化性强、抗腐蚀性强、抗老化性强、防火性强的特点,从而使得铜管的使用寿命更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腐蚀抗氧化铜管
本技术涉及铜管
,具体为一种抗腐蚀抗氧化铜管。
技术介绍
铜管又称紫铜管,有色金属管的一种,是压制的和拉制的无缝管;铜管的耐压能力是塑料管和铝塑管的几倍乃至几十倍,它可以承受当今建筑中最高水压。在热水环境下,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塑料管材的承压能力显著下降,而铜管的机械性能在所有的热温范围内保持不变,故其耐压能力不会降低,也不会出现老化的现象;传统装置存在以下不足:目前,大多数铜管的抗氧化性、抗腐蚀性效果不好,从而影响着铜管的使用寿命,那么急需这样一种抗腐蚀抗氧化铜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腐蚀抗氧化铜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铜管,所述铜管分为外管与内管,所述内管的内侧设有乙烯管,所述外管、内管以及内管与乙烯管的内侧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保温层、第二保温层,同时第一保温层、第二保温层的内部均填充有岩棉、耐高温玻璃棉材质,所述外管的管壁上涂覆有一层防火层、防老化层、第一防氧化层、第一防腐蚀层,同时防火层、防老化层、第一防氧化层、第一防腐蚀层依次相互叠加,所述乙烯管的内壁依次涂覆有第二防氧化层、第二防腐蚀层。优选的,所述防火层、防老化层、第一防氧化层、第一防腐蚀层的厚度分别位于1.5mm-3.0mm、3.0mm-4.5mm、2.5mm-4.5mm、1.5mm-3.5mm之间。优选的,所述铜管的两端端头均焊接有连接套管且连接套管的内壁均开设有螺纹,同时连接套管的内壁均设有密封圈。优选的,所述第一保温层的厚度位于2.5mm-4.0mm之间。优选的,所述第二保温层的厚度位于3.0mm-4.0mm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保温层、第二保温层,这样使得铜管的保温性能更好;通过设置连接套管,在连接套管的内壁均开设有螺纹,同时在连接套管的内壁均设有密封圈,这样不仅便于进行安装与拆卸铜管,而且还能提高密封效果,使用效果非常好;2、本技术通过设置乙烯管,在乙烯管的内壁涂覆有第二防氧化层、第二防腐蚀层,在外管上涂覆有防火层、防老化层、第一防氧化层、第一防腐蚀层,这样使得铜管具有抗氧化性强、抗腐蚀性强、抗老化性强、防火性强的特点,从而使得铜管的使用寿命更长;而设置乙烯管,这样在运送粉煤灰、煤浆时,由于乙烯管的管道内壁光滑,从而不会结垢,也不会形成堵塞,使用效果非常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抗腐蚀抗氧化铜管三维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抗腐蚀抗氧化铜管剖视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抗腐蚀抗氧化铜管纵切面局部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抗腐蚀抗氧化铜管纵切面局部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管;2、内管;3、铜管;4、乙烯管;5、第一保温层;6、第二保温层;7、防火层;8、防老化层;9、第一防氧化层;10、第一防腐蚀层;11、第二防氧化层;12、第二防腐蚀层;13、连接套管;14、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抗腐蚀抗氧化铜管技术方案:包括铜管3,铜管3分为外管1与内管2,内管2的内侧设有乙烯管4,外管1、内管2以及内管2与乙烯管4的内侧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保温层5、第二保温层6,同时第一保温层5、第二保温层6的内部均填充有岩棉、耐高温玻璃棉材质,外管1的管壁上涂覆有一层防火层7、防老化层8、第一防氧化层9、第一防腐蚀层10,同时防火层7、防老化层8、第一防氧化层9、第一防腐蚀层10依次相互叠加,乙烯管4的内壁依次涂覆有第二防氧化层11、第二防腐蚀层12。防火层7、防老化层8、第一防氧化层9、第一防腐蚀层10的厚度分别位于1.5mm-3.0mm、3.0mm-4.5mm、2.5mm-4.5mm、1.5mm-3.5mm。铜管3的两端端头均焊接有连接套管13且连接套管13的内壁均开设有螺纹,同时连接套管13的内壁均设有密封圈14。第一保温层5的厚度位于2.5mm-4.0mm之间。第二保温层6的厚度位于3.0mm-4.0mm之间。实施例2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抗腐蚀抗氧化铜管技术方案:包括铜管3,铜管3分为外管1与内管2,内管2的内侧设有乙烯管4,外管1、内管2以及内管2与乙烯管4的内侧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保温层5、第二保温层6,同时第一保温层5、第二保温层6的内部均填充有岩棉、耐高温玻璃棉材质,外管1的管壁上涂覆有一层防火层7、防老化层8、第一防氧化层9、第一防腐蚀层10,同时防火层7、防老化层8、第一防氧化层9、第一防腐蚀层10依次相互叠加,乙烯管4的内壁依次涂覆有第二防氧化层11、第二防腐蚀层12。防火层7、防老化层8、第一防氧化层9、第一防腐蚀层10的厚度分别为2.5mm、4.0mm、3.5mm、2.0mm。铜管3的两端端头均焊接有连接套管13且连接套管13的内壁均开设有螺纹,同时连接套管13的内壁均设有密封圈14。第一保温层5的厚度位于3.0mm。第二保温层6的厚度位于3.5mm。实施例3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抗腐蚀抗氧化铜管技术方案:包括铜管3,铜管3分为外管1与内管2,内管2的内侧设有乙烯管4,外管1、内管2以及内管2与乙烯管4的内侧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保温层5、第二保温层6,同时第一保温层5、第二保温层6的内部均填充有岩棉、耐高温玻璃棉材质,外管1的管壁上涂覆有一层防火层7、防老化层8、第一防氧化层9、第一防腐蚀层10,同时防火层7、防老化层8、第一防氧化层9、第一防腐蚀层10依次相互叠加,乙烯管4的内壁依次涂覆有第二防氧化层11、第二防腐蚀层12。防火层7、防老化层8、第一防氧化层9、第一防腐蚀层10的厚度分别为3.0mm、4.5mm、4.5mm、3.5mm。铜管3的两端端头均焊接有连接套管13且连接套管13的内壁均开设有螺纹,同时连接套管13的内壁均设有密封圈14。第一保温层5的厚度为4.0mm。第二保温层6的厚度为4.0mm。工作原理:该技术在使用时,先将铜管3两端的连接套管13与指定的管道连接,并在连接套管13的内壁设置密封圈14,那么通过设置乙烯管4,在乙烯管4的内壁涂覆有第二防氧化层11、第二防腐蚀层12,在外管1上涂覆有防火层7、防老化层8、第一防氧化层9、第一防腐蚀层10,这样使得铜管3具有抗氧化性强、抗腐蚀性强、抗老化性强、防火性强的特点,从而使得铜管3的使用寿命更长;而设置乙烯管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腐蚀抗氧化铜管,包括铜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管(3)分为外管(1)与内管(2),所述内管(2)的内侧设有乙烯管(4),所述外管(1)、内管(2)以及内管(2)与乙烯管(4)的内侧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保温层(5)、第二保温层(6),同时第一保温层(5)、第二保温层(6)的内部均填充有岩棉、耐高温玻璃棉材质,所述外管(1)的管壁上涂覆有一层防火层(7)、防老化层(8)、第一防氧化层(9)、第一防腐蚀层(10),同时防火层(7)、防老化层(8)、第一防氧化层(9)、第一防腐蚀层(10)依次相互叠加,所述乙烯管(4)的内壁依次涂覆有第二防氧化层(11)、第二防腐蚀层(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腐蚀抗氧化铜管,包括铜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管(3)分为外管(1)与内管(2),所述内管(2)的内侧设有乙烯管(4),所述外管(1)、内管(2)以及内管(2)与乙烯管(4)的内侧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保温层(5)、第二保温层(6),同时第一保温层(5)、第二保温层(6)的内部均填充有岩棉、耐高温玻璃棉材质,所述外管(1)的管壁上涂覆有一层防火层(7)、防老化层(8)、第一防氧化层(9)、第一防腐蚀层(10),同时防火层(7)、防老化层(8)、第一防氧化层(9)、第一防腐蚀层(10)依次相互叠加,所述乙烯管(4)的内壁依次涂覆有第二防氧化层(11)、第二防腐蚀层(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腐蚀抗氧化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敬发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泽通线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