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落地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1653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落地扇,包括底座、调节杆、机头、设置在机头内的电机、后网罩、主动风叶、前网罩、被动风叶和第二网罩,调节杆下端固定在底座上,机头活动设置在调节杆上端,后网罩固定在机头上,前网罩与后网罩连接形成第一空腔,主动风叶转动设置在第一空腔内,且电机驱动主动风叶旋转,前网罩的前端面设有第二空腔,被动风叶设置在第二空腔内,第二网罩连接在前网罩上,并罩住第二空腔的敞开口,前网罩和第二网罩之间连接有一转轴,转轴与电机的输出轴的轴心在同一直线上,被动风叶转动设置在所述转轴上。此款落地扇,主动风叶吹动带动被动风叶旋转,被动风叶使主动风叶吹出的气流散开,风速降低,吹出的风更加柔和,提高人的舒适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落地扇
本技术涉及风扇
,具体地是涉及一种落地扇。
技术介绍
现有的落地扇,其风叶由电机驱动转动,风叶扰动空气,将空气由网罩后方引导至网罩前方,通过带动空气流动实现为周围环境或人体体表降温的目的,但是,风叶直接将气流吹向人体,由于气流集中、风速急,以使人体体感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流柔和的落地扇。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落地扇,包括底座、调节杆、机头、设置在机头内的电机、后网罩、主动风叶和前网罩,调节杆下端固定在底座上,机头活动设置在调节杆上端,后网罩固定在机头上,前网罩与后网罩连接形成第一空腔,主动风叶转动设置在第一空腔内,且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后网罩与主动风叶固定连接,还包括被动风叶和第二网罩,所述前网罩的前端面向第一空腔方向凹有第二空腔,被动风叶设置在第二空腔内,第二网罩以可拆卸连接在前网罩上,并罩住第二空腔的敞开口,前网罩和第二网罩之间连接有一转轴,转轴与电机的输出轴的轴心在同一直线上,被动风叶转动设置在所述转轴上。此款落地扇,主动风叶将气流吹向被动风叶,即气流带动被动风叶旋转,被动风叶使主动风叶吹出的气流散开,风速降低,吹出的风更加柔和,提高人的舒适感,而且第二网罩遮挡被动风叶,提高安全性能。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作下述进一步完善。更具体的方案,所述转轴后端固定在前网罩上,转轴前端插设在第二网罩上,转轴上套设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被动风叶同时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与转轴转动连接。双轴承设计使被动风叶转动更容易,且转动过程平稳,有利于减低噪音的产生。更具体的方案,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之间留有空隙,第一轴承靠近被动风叶的前端面,第二轴承靠近被动风叶的后端面。被动风叶前后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支撑固定,被动风叶转动更平稳。更具体的方案,所述第二网罩后端面设有插槽,转轴前端插设在插槽内。第二网罩在拆装的过程中,通过插槽与转轴定位配合。更具体的方案,所述前网罩上、第二空腔边缘形成阶梯槽,第二网罩周边向外延伸有环形裙边,环形裙边置于阶梯槽内,且环形裙边的前端面与前网罩的前端面平齐。阶梯槽和环形裙边之间定位配合,并使前网罩和第二网罩连接后不易在径向方向上移动。更具体的方案,所述被动风叶的外边缘水平投影线在主动风叶的内边缘水平投影线和主动风叶的外边缘水平投影线之间,确保主动风叶吹出的风束能够被被动风叶打散,降低风速,进而被动风叶吹出的风更加柔和。更具体的方案,所述被动风叶的扇叶数量多于主动风叶的扇叶数量,被动风叶的受力面更大,被动风叶能够容易不断被主动风叶吹出的风束带动旋转,进而打散主动风叶吹出的风束,并重新形成柔和的风束吹出。本技术的目的的有益效果:(1)此款落地扇,主动风叶将气流吹向被动风叶,即气流带动被动风叶旋转,被动风叶使主动风叶吹出的气流散开,风速降低,吹出的风更加柔和,提高人的舒适感,而且第二网罩遮挡被动风叶,提高安全性能。(2)其次,被动风叶前后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支撑固定,被动风叶转动更容易,且转动过程平稳,有利于减低噪音的产生。(3)再有,通过插槽与转轴定位配合,第二网罩在拆装便捷,阶梯槽和环形裙边之间定位配合,并使前网罩和第二网罩连接后不易在径向方向上移动。(4)然后,被动风叶外边缘的水平投影线在主动风叶内边缘水平投影线和主动风叶外边缘的水平投影线之间,确保主动风叶吹出的风束能够被被动风叶打散,降低风速,进而被动风叶吹出的风更加柔和。(5)另,被动风叶的扇叶数量多于主动风叶的扇叶数量,被动风叶的受力面更大,被动风叶能够容易不断被主动风叶吹出的风束带动旋转,进而打散主动风叶吹出的风束,并重新形成柔和的风束吹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落地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栅格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栅格灯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图1-4所示,一种落地扇,包括底座1、调节杆2、机头3、设置在机头3内的电机30、后网罩4、主动风叶5、前网罩6、被动风叶7和第二网罩8,调节杆2下端固定在底座1上,机头3活动设置在调节杆2上端,后网罩4固定在机头3上,前网罩6与后网罩4连接形成第一空腔60,主动风叶5转动设置在第一空腔60内,且电机30的输出轴穿过后网罩4与主动风叶5固定连接。所述前网罩6的前端面向第一空腔60方向凹有第二空腔61,且前网罩6上、第二空腔61边缘形成阶梯槽62,第二网罩8周边向外延伸有环形裙边81,环形裙边81置于阶梯槽62内,第二网罩8连接在前网罩6上,并罩住第二空腔61的敞开口,且环形裙边81的前端面与前网罩6的前端面平齐。第二网罩8与前网罩6之间通过螺钉、卡扣等方式等可拆卸方式连接。其中,前网罩6和第二网罩8之间还设有一转轴9,转轴9后端固定在前网罩6上,第二网罩8后端面设有插槽82,转轴9前端插设在插槽82内,转轴9与电机30的输出轴的轴心在同一直线上,转轴9上套设有第一轴承91和第二轴承92,第一轴承91和第二轴承92之间留有空隙。被动风叶7设置在第二空腔61内,一轴承靠近被动风叶7的前端面,第二轴承92靠近被动风叶7的后端面,以使被动风叶7同时通过第一轴承91和第二轴承92与转轴9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主动风叶5有5片扇叶,被动风叶7有8片扇叶,而且,被动风叶外边缘71的水平投影线在主动风叶内边缘52的水平投影线和主动风叶5的外边缘51的水平投影线之间。电机30驱动主动风叶5高速旋转,主动风叶5使空气流动,即形成向前流动的风束,该风束带动被动风叶7旋转的过程中被被动风叶7分割打散,并形成新的风束,新的风束更缓慢、柔和,风感更加舒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落地扇,包括底座(1)、调节杆(2)、机头(3)、设置在机头(3)内的电机(30)、后网罩(4)、主动风叶(5)和前网罩(6),调节杆(2)下端固定在底座(1)上,机头(3)活动设置在调节杆(2)上端,后网罩(4)固定在机头(3)上,前网罩(6)与后网罩(4)连接形成第一空腔(60),主动风叶(5)转动设置在第一空腔(60)内,且电机(30)的输出轴穿过后网罩(4)与主动风叶(5)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被动风叶(7)和第二网罩(8),所述前网罩(6)的前端面向第一空腔(60)方向凹有第二空腔(61),被动风叶(7)设置在第二空腔(61)内,第二网罩(8)以可拆卸连接在前网罩(6)上,并罩住第二空腔(61)的敞开口,前网罩(6)和第二网罩(8)之间连接有一转轴(9),转轴(9)与电机(30)的输出轴的轴心在同一直线上,被动风叶(7)转动设置在所述转轴(9)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落地扇,包括底座(1)、调节杆(2)、机头(3)、设置在机头(3)内的电机(30)、后网罩(4)、主动风叶(5)和前网罩(6),调节杆(2)下端固定在底座(1)上,机头(3)活动设置在调节杆(2)上端,后网罩(4)固定在机头(3)上,前网罩(6)与后网罩(4)连接形成第一空腔(60),主动风叶(5)转动设置在第一空腔(60)内,且电机(30)的输出轴穿过后网罩(4)与主动风叶(5)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被动风叶(7)和第二网罩(8),所述前网罩(6)的前端面向第一空腔(60)方向凹有第二空腔(61),被动风叶(7)设置在第二空腔(61)内,第二网罩(8)以可拆卸连接在前网罩(6)上,并罩住第二空腔(61)的敞开口,前网罩(6)和第二网罩(8)之间连接有一转轴(9),转轴(9)与电机(30)的输出轴的轴心在同一直线上,被动风叶(7)转动设置在所述转轴(9)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落地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9)后端固定在前网罩(6)上,转轴(9)前端插设在第二网罩(8)上,转轴(9)上套设有第一轴承(91)和第二轴承(92),被动风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金朋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金环冠球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