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用井下蓄水排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1613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矿用井下蓄水排水装置,包括外水仓和内水仓,外水仓和内水仓之间设有水仓隔墙,外水仓和内水仓旁边设有配水井,配水井之间设有与水仓隔墙对应的配水井隔墙,配水井的两端分别设有配水巷,配水巷的侧端设有与其连通的吸水井,吸水井上设有水泵房,水泵房内安装有多个排水泵,排水泵分别与配水井和吸水井对应,排水泵通过吸水管与配水井和吸水井连通,外水仓和内水仓与配水井的连接处设有控制闸阀,水仓隔墙上设有多个溢流孔,减少的配水巷的长度,降低了井巷的工程量,污水经过充分的沉淀后有效的分离处理,延长了排水泵的使用寿命,通过通过孔和引风机既可以形成全风压系统同时又能有效的给水泵房降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用井下蓄水排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煤矿排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矿用井下蓄水排水装置。
技术介绍
:煤矿中必不可少的蓄水排水装置,常规设计的水仓、泵房连接处的配水井为多个,一个水仓需一个配水井,每个排水泵又配一个吸水井,施工工程量大,施工成本高,同时常规的水仓内为污水,不能有效的进行沉淀,污水排放缩短了排水泵的使用寿命,并且常规的水仓为盲巷,不利于水仓日常的管理和清挖,因此需要一种新的蓄水排水装置,即能有效的沉淀污水,延长排水泵的使用寿命,同时又减少使用的工程量,便于日常管理清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用井下蓄水排水装置。本技术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煤矿用井下蓄水排水装置,包括外水仓和内水仓,所述外水仓和所述内水仓之间设有水仓隔墙,所述外水仓和所述内水仓旁边设有配水井,所述配水井之间设有与水仓隔墙对应的配水井隔墙,所述配水井的两端分别设有配水巷,所述配水巷的侧端设有与其连通的吸水井,所述吸水井上设有水泵房,所述水泵房内安装有多个排水泵,所述排水泵分别与配水井和吸水井对应,所述排水泵通过吸水管与配水井和吸水井连通,所述外水仓和所述内水仓与配水井的连接处设有控制闸阀,水仓隔墙上设有多个溢流孔。优选的,所述内水仓的底部设有孔板,孔板的厚度为10-20cm且通孔均为正六边形呈蜂窝状。优选的,所述配水井的顶面固定有引风机。优选的,所述外水仓和所述内水仓与配水井连接处高位设有通风孔。本技术的优点:水仓配备的配水井为一个,配水井安装两趟排水管路,减少的配水巷的长度,大大降低了井巷的工程量,污水经过充分的沉淀后清水通过溢水孔进入另一端,有效的分离处理,提高了排水水质,延长了排水泵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成本,通过通过孔和引风机既可以形成全风压系统同时又能有效的给水泵房降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述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剖视图。图中:外水仓1、内水仓2、水仓隔墙3、配水井隔墙4、配水井5、配水巷6、吸水井7、水泵房8、吸水管9、排水泵10、控制闸阀11、通风孔12、溢流孔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煤矿用井下蓄水排水装置,包括外水仓1和内水仓2,所述外水仓1和所述内水仓2之间设有水仓隔墙3,所述外水仓1和所述内水仓2旁边设有配水井5,所述配水井5之间设有与水仓隔墙3对应的配水井隔墙4,所述配水井5的两端分别设有配水巷6,所述配水巷6的侧端设有与其连通的吸水井7,所述吸水井7上设有水泵房8,所述水泵房8内安装有多个排水泵10,所述排水泵10分别与配水井5和吸水井7对应,所述排水泵10通过吸水管9与配水井5和吸水井7连通,所述外水仓1和所述内水仓2与配水井5的连接处设有控制闸阀11,水仓隔墙3上设有多个溢流孔13。所述内水仓2的底部设有孔板,孔板的厚度为10-20cm且通孔均为正六边形呈蜂窝状。所述配水井5的顶面固定有引风机。所述外水仓1和所述内水仓2与配水井5连接处高位设有通风孔1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矿井水分别流入到外水仓1和内水仓2中,外水仓1作为清水仓,保证清水外排,内水仓2作为沉淀仓,用于浑浊污水沉淀后排出,外水仓1和内水仓2设置一个配水井5,中间设置配水井隔墙4,两侧各配备一台排水泵10,外水仓1和内水仓2内的水通过控制闸阀11进入配水井5,由配水井5分别配水后进入两侧配水巷6,最后吸入到吸水井7中,由安装在吸水井7侧端的排水泵10排走,内水仓2中浑浊的水,蓄水到一定高度后经过沉淀通过溢流孔13溢流到外水仓1,内水仓2的底部设有孔板,孔板的厚度为10-20cm且通孔均为正六边形呈蜂窝状,孔板可以有效的防止下端沉淀物被水流搅起,通风孔12设置在外水仓1和内水仓2与配水井5的连接处,适中保证水仓内有一定的风流,同时通过引风机将水仓内的冷气引出到水泵房8中,既可以形成水仓全风压系统同时又能有效的给水泵房8降温。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矿用井下蓄水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水仓和内水仓,所述外水仓和所述内水仓之间设有水仓隔墙,所述外水仓和所述内水仓旁边设有配水井,所述配水井之间设有与水仓隔墙对应的配水井隔墙,所述配水井的两端分别设有配水巷,所述配水巷的侧端设有与其连通的吸水井,所述吸水井上设有水泵房,所述水泵房内安装有多个排水泵,所述排水泵分别与配水井和吸水井对应,所述排水泵通过吸水管与配水井和吸水井连通,所述外水仓和所述内水仓与配水井的连接处设有控制闸阀,水仓隔墙上设有多个溢流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用井下蓄水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水仓和内水仓,所述外水仓和所述内水仓之间设有水仓隔墙,所述外水仓和所述内水仓旁边设有配水井,所述配水井之间设有与水仓隔墙对应的配水井隔墙,所述配水井的两端分别设有配水巷,所述配水巷的侧端设有与其连通的吸水井,所述吸水井上设有水泵房,所述水泵房内安装有多个排水泵,所述排水泵分别与配水井和吸水井对应,所述排水泵通过吸水管与配水井和吸水井连通,所述外水仓和所述内水仓与配水井的连接处设有控制闸阀,水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树来李志国刘德春胡宝敏王钢
申请(专利权)人:鄂尔多斯市国源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