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倪修渊专利>正文

自然调氧焙烧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1507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操作简便、容量大的焙烧炉,具有呈水平套叠设置的环形预热室和焙矿室,在预热室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进煤口和燃煤炉桥,在焙矿室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进矿口和承矿炉桥,出渣道和出矿道分别位于燃煤炉桥和承矿炉桥的下部,预热室和焙矿室上部具有连通口,排烟道位于焙矿室的环心位置处,排硫道呈环形设置于排烟道与焙矿室之间,排烟道和排硫道的上部分别与焙矿室相通,下部分别与炉外相通,炉体中还具有焙矿室供氧管。(*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金属原材料的预处理装置,尤其是一种将硫化锌矿氧化脱硫的焙烧炉。在用硫化锌矿炼锌时,通常的方法是将硫化锌矿石氧化脱硫,再行冶炼取锌。目前所采用的沸腾焙烧炉、围式炉等炉型,各有诸多不足。在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88104923.9号的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沸腾焙烧炉,该沸腾焙烧炉的炉体为锥形结构,在炉体内分上、下层分别设置了沸腾焙烧室和沸腾燃烧室,将燃料的燃烧与焙烧矿的作业过程分别在上、下两个不同的炉床内进行,使物料入炉前不需进行配料,并减少了燃煤炉渣对焙砂的污染,从而可提高焙砂质量。但是,由于该炉体将焙烧室和燃烧室上、下叠放式设置,炉体高度大大增高,工人操作将较为困难,劳动强度大。另外,上述结构也不适宜于制作容量较大、产量较高的大型炉体,从而具有一定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容量较大、尤其适宜于焙烧硫化锌矿石的焙烧炉。本技术的焙烧炉在炉体内设置有预热室和焙矿室,预热室配置有与炉体外部相通的进煤口、出渣道、进风道和排烟道,焙矿室配置有与炉体外部相通的进矿口、出矿道和排硫道,预热室与焙矿室之间具有连通通道。预热室和焙矿室均为呈水平状态的环形,环形预热室套叠设置于环形焙矿室之外。进煤口设置于环形预热室的顶部,在环形预热室底部横向设置有燃煤炉桥。出渣道位于燃煤炉桥下部,出渣道兼作进风道。排烟道竖直设置于环形焙矿室的环心位置处,其上部经位于焙矿室中上部的烟气窗与焙矿室相通,其下部与炉体外部相通。进矿口设置于焙矿室顶部。在环形焙矿室底部横向设置有承矿炉桥,出矿道位于承矿炉桥下部。排硫道呈环形设置于排烟道与环形焙矿室之间,其上部经位于焙炉矿室中部的硫气窗与焙矿室相通,其下部与炉体外部相通。预热室和焙矿室之间的连通通道在预热室和焙矿室的开口分别位于预热室和焙矿室的上部侧壁。在炉体中还设置有供氧管,供氧管的进氧口位于炉体之外,供管氧的出氧口位于焙矿室内。在使用本技术的焙烧炉时,可通过进煤口和进矿口分别向预热室和焙矿室内投入燃煤和硫化锌矿。燃煤在预热室内燃烧的过程中,燃煤产生的热量伴随煤烟气经预热室与焙矿室之间的连通通道进入焙矿室,引燃硫化锌矿,使其氧化脱硫。为使锌矿在焙烧中获得足够的氧气,可通过供氧管向焙矿室内供氧,调节焙矿室内空气的含氧量。通过适当选取分别位于焙矿室中上部和中部的烟气窗和硫气窗的设置高度,可使进入焙矿室的煤烟气从烟气窗吸入排烟道,并由排烟道输出炉外;同时,使硫化锌矿氧化脱硫时产生的二氧化硫气流(该气流的比重约大于煤烟气)经硫气窗吸入排硫道,再由排硫道输出炉外。分别输出炉外的煤烟气和二氧化硫气体可通过炉外设置的烟、硫净化吸收装置作进一步的处理。对锌矿石的焙烧完成后,利用出渣道和出矿道可分别将燃烬煤渣和成品矿从炉内取出。本技术焙烧炉与前述现有沸腾焙烧炉相比,改变了预热室与焙烧室的叠放式设置方式,使炼矿操作趋于简便,有利于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采用本技术的炉体结构可制作较大容量的焙烧炉,提高炼矿质量。另外,由于炼矿时煤烟气和二氧化硫分别从炉内排出,从而便于对其进行处理和综合利用,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降低环境污染。本技术的内容结合以下实施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但本技术的内容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内容。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中焙烧炉的主视图。图2是A-A剖视图。图3是B-B剖视图。图4是C-C剖面图。图5是D-D剖面图。如图1~5所示,实施例中的焙烧炉具有炉体1、预热室2和焙矿室3。预热室配置有与炉体外部相通的进煤口4、出渣道5和排烟道6。焙矿室配置有与炉体外部相通的进矿口7、出矿道8和排硫道9。预热室和焙矿室之间具有连通通道10。预热室2和焙矿室3均为呈水平状态的环形,环形预热室套叠设置于环形焙矿室之外。进煤口4和进矿口7分别设置于预热室2和焙矿室3的顶部。在预热室2和焙矿室3的底部分别横向设置有燃煤炉桥11和承矿炉桥12。出渣道5位于燃煤炉桥11的下部,出渣道兼作进风道。出矿道8位于承矿炉桥12的下部。排烟道6竖直设置于环形焙矿室的环心位置处,其上部经位于焙矿室中上部的烟气窗13与焙矿室3相通,其下部与炉体外部相通。排硫道9呈环形设置于排烟道6与环形焙矿室3之间,其上部经位于焙矿室中部的硫气窗14与焙矿室相通,其下部与炉体外部相通。预热室和焙矿室之间的连通通道10在预热室和焙矿室的开口分别位于预热室和焙矿室的上部侧壁。在炉体中还设置有供氧管15,其进氧口位于炉体之外,出氧口位于焙矿室3内。在使用本实施例的焙烧炉时,可通过进煤口4和进矿口7分别向预热室2和焙矿室3投入燃煤和硫化锌矿,投入的燃煤和锌矿石分别由炉桥11和12支承。燃煤在预热室内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伴随煤烟气经通道10进入焙矿室3引燃硫化锌矿,使锌矿石氧化脱硫。供氧管15输入的氧气可调节焙矿室内空气的含氧量,确保焙矿质量。通过选取烟气窗13和硫气窗14的设置高度,可使进入焙矿室的煤烟气经烟气窗13吸入排烟道6而输出炉外。同时,锌矿脱硫时产生的二氧化硫气流经硫气窗14吸入排硫道9,再输出炉外。分别输出炉外的煤烟气和二氧化硫气体可通过炉外设置的烟、硫净化吸收装置作进一步处理。焙矿完成后,利用出渣道5和出矿道8可分别将燃烬的煤渣和成品矿从预热室2和焙矿室3的底部取出,移至炉外。权利要求1.自然调氧焙烧炉,在炉体内设置有预热室和焙矿室,预热室配置有与炉体外部相通的进煤口、出渣道、进风道和排烟道,焙矿室配置有与炉体外部相通的进矿口、出矿道和排硫道,预热室和焙矿室之间具有连通通道,其特征是预热室和焙矿室均为呈水平状态的环形,环形预热室套叠设置于环形焙矿室之外,进煤口设置于环形预热室顶部,在环形预热室底部横向设置有燃煤炉桥,出渣道位于燃煤炉桥下部,出渣道兼作进风道,排烟道竖直设置于环形焙矿室的环心位置处,其上部经位于焙矿室中上部的烟气窗与焙矿室相通,其下部与炉体外部相通,进矿口设置于焙矿室顶部,在环形焙矿室底部横向设置有承矿炉桥,出矿道位于承矿炉桥下部,排硫道呈环形设置于排烟道与环形焙矿室之间,其上部经位于焙矿室中部的硫气窗与焙矿室相通,其下部与炉体外部相通,预热室和焙矿室之间的连通通道在预热室和焙矿室的开口分别位于预热室和焙矿室的上部侧壁,在炉体中还设置有供氧管,供氧管的进氧口位于炉体之外,供氧管的出氧口位于焙矿室内。专利摘要一种操作简便、容量大的焙烧炉,具有呈水平套叠设置的环形预热室和焙矿室,在预热室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进煤口和燃煤炉桥,在焙矿室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进矿口和承矿炉桥,出渣道和出矿道分别位于燃煤炉桥和承矿炉桥的下部,预热室和焙矿室上部具有连通口,排烟道位于焙矿室的环心位置处,排硫道呈环形设置于排烟道与焙矿室之间,排烟道和排硫道的上部分别与焙矿室相通,下部分别与炉外相通,炉体中还具有焙矿室供氧管。文档编号F27B5/00GK2177211SQ93239420公开日1994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1993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1993年10月21日专利技术者齐德昌, 倪修渊 申请人:倪修渊, 齐德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然调氧焙烧炉,在炉体内设置有预热室和焙矿室,预热室配置有与炉体外部相通的进煤口、出渣道、进风道和排烟道,焙矿室配置有与炉体外部相通的进矿口、出矿道和排硫道,预热室和焙矿室之间具有连通通道,其特征是预热室和焙矿室均为呈水平状态的环形,环形预热室套叠设置于环形焙矿室之外,进煤口设置于环形预热室顶部,在环形预热室底部横向设置有燃煤炉桥,出渣道位于燃煤炉桥下部,出渣道兼作进风道,排烟道竖直设置于环形焙矿室的环心位置处,其上部经位于焙矿室中上部的烟气窗与焙矿室相通,其下部与炉体外部相通,进矿口设置于焙矿室顶部,在环形焙矿室底部横向设置有承矿炉桥,出矿道位于承矿炉桥下部,排硫道呈环形设置于排烟道与环形焙矿室之间,其上部经位于焙矿室中部的硫气窗与焙矿室相通,其下部与炉体外部相通,预热室和焙矿室之间的连通通道在预热室和焙矿室的开口分别位于预热室和焙矿室的上部侧壁,在炉体中还设置有供氧管,供氧管的进氧口位于炉体之外,供氧管的出氧口位于焙矿室内。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德昌倪修渊
申请(专利权)人:倪修渊齐德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