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华强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建筑通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14701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通风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型建筑通风结构,包括承载架,所述承载架的左右两侧底部通过数量为两个的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架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加固架,所述承载架的顶部通过第一主梁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架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顶端底部通过第二主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辅架,所述辅架的相背一侧通过侧面板固定连接。该新型建筑通风结构,无需通过动力单元进行建筑内外空气置换,利用自然空气流动进行通风工作,仅需调整出风时消耗少部分电能进行控制,在长时间工作的环境下课有效节省大量能源,同时内部不易积尘,方便维护与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建筑通风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通风
,具体为一种新型建筑通风结构。
技术介绍
建筑通风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是指建筑物室内污浊的空气直接或净化后排至室外,再把新鲜的空气补充进去,从而保持室内的空气环境符合卫生标准,首先用室外的新鲜空气更新室内由于居住及生活过程而污染了的空气,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洁净度达到某一最低标准水平,此类要求可称为健康通风,这是在任何气候条件下都应该予以保证的其次是增加体内散热防止皮肤潮湿引起的不舒适,以改善舒适条件,此类通风可称为舒适通风,第三是当室内气温高于室外的气温时,使建筑物降温,此类称为建筑的降温通风。传统的建筑通风结构都需要风扇等动力单元进行工作,将室内与室外空气进行替换,长时间工作会消耗较多的电能,且内部容易沉积灰尘,难以清理,故而提出了一种新型建筑通风结构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建筑通风结构,具备节省能源消耗等优点,解决了传统的建筑通风结构都需要风扇等动力单元进行工作,将室内与室外空气进行替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建筑通风结构,包括承载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架(1)的左右两侧底部通过数量为两个的安装板(2)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架(1)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加固架(3),所述承载架(1)的顶部通过第一主梁(4)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架(1)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架(5),所述固定架(5)的顶端底部通过第二主梁(6)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5)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辅架(7),所述辅架(7)的相背一侧通过侧面板(8)固定连接,所述辅架(7)与第二主梁(6)均通过连接架(9)固定连接,两侧所述连接架(9)的底部与第二主梁(6)的底部通过顶架(10)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9)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二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建筑通风结构,包括承载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架(1)的左右两侧底部通过数量为两个的安装板(2)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架(1)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加固架(3),所述承载架(1)的顶部通过第一主梁(4)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架(1)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架(5),所述固定架(5)的顶端底部通过第二主梁(6)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5)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辅架(7),所述辅架(7)的相背一侧通过侧面板(8)固定连接,所述辅架(7)与第二主梁(6)均通过连接架(9)固定连接,两侧所述连接架(9)的底部与第二主梁(6)的底部通过顶架(10)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9)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二主梁(6)左右两侧的挡板(11),所述顶架(10)的背面底部固定安装有电机(12),所述电机(12)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收线轮(13),所述承载架(1)的左右两侧均活动安装有位于承载架(1)顶部的导流板(14),所述导流板(14)与承载架(1)均通过定位轴(15)铰接,所述导流板(14)的相背一端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收线轮(13)上的牵引线(16),正面所述承载架(1)、固定架(5)与辅架(7)的正面和背面承载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华强
申请(专利权)人:谢华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