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林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工程用复合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1413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用复合桩,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部与外管桩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外管桩的外表面均匀开设有多组加强槽,多组所述加强槽中每两组相邻加强槽的中部均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内侧壁与外管桩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筋的底部与基座的外表面固定连接。该建筑工程用复合桩,通过第一内管和外管桩均为碳钢管,且外管桩的外表面设置有耐磨涂层,使得建筑工程用复合桩承受轴向压力的能力较高,并且提高了建筑工程用复合桩的使用寿命,通过加强槽、加强筋和护圈的配合,使得建筑工程用复合桩承受径向压力的能力较高,提高了建筑工程用复合桩使用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用复合桩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用复合桩。
技术介绍
建筑工程为建设工程的一部分,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在现代建筑中,建筑地基均需要由地基桩构成,其通常结构是由几根深入大地的柱体桩共同支承起一个承台,构成建筑物的一个支承单元。一般的地桩通过将桩孔打至足够深后,通过灌注或预制桩的方式在桩孔内成桩。现有的地桩抗震性能较弱,且受径向力时较易于造成地桩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用复合桩,解决了现有的地桩抗震性能较弱,且受径向力时较易于造成地桩的损坏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用复合桩,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部与外管桩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外管桩的外表面均匀开设有多组加强槽,多组所述加强槽中每两组相邻加强槽的中部均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内侧壁与外管桩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筋的底部与基座的外表面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用复合桩,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顶部与外管桩(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外管桩(2)的外表面均匀开设有多组加强槽(3),多组所述加强槽(3)中每两组相邻加强槽(3)的中部均设置有加强筋(4),所述加强筋(4)的内侧壁与外管桩(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筋(4)的底部与基座(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多组所述加强筋(4)的外侧设置有护圈(5),所述护圈(5)的内侧开设有多组第一引导槽(6),所述第一引导槽(6)的内侧壁与加强筋(4)的外侧壁相接触,所述护圈(5)的底部与加强筋(4)的外表面焊接,所述外管桩(2)的顶部与盖板(7)的外侧焊接,所述盖板(7)下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用复合桩,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顶部与外管桩(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外管桩(2)的外表面均匀开设有多组加强槽(3),多组所述加强槽(3)中每两组相邻加强槽(3)的中部均设置有加强筋(4),所述加强筋(4)的内侧壁与外管桩(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筋(4)的底部与基座(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多组所述加强筋(4)的外侧设置有护圈(5),所述护圈(5)的内侧开设有多组第一引导槽(6),所述第一引导槽(6)的内侧壁与加强筋(4)的外侧壁相接触,所述护圈(5)的底部与加强筋(4)的外表面焊接,所述外管桩(2)的顶部与盖板(7)的外侧焊接,所述盖板(7)下表面的中部与固定管(8)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管(8)的外表面与第一内管(9)的顶端卡接,所述第一内管(9)的底部设置有两组第一引导块(11),两组所述第一引导块(11)分别与限位座(12)外表面的左侧和限位座(12)内左侧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座(12)的底部与基座(1)内底部焊接,所述第一内管(9)底端的左侧开设有第二引导槽(10),所述第二引导槽(10)与两组第一引导块(11)中位于右侧的第一引导块(11)顶部相接触,所述第一内管(9)外表面的底部与限位座(12)的内侧壁焊接,所述第一内管(9)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内管(13),所述第二内管(13)的底部开设有第三引导槽(14),所述第三引导槽(14)与限位座(12)的顶部相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林
申请(专利权)人:张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