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袋的开口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1213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液袋的开口器,包括套筒和把手,所述套筒表面一侧熔接有把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将输液袋的袋口插入到套筒内部开设的插口中,轻微的用力将套筒向输液袋方向按压,使盖子的底面卡接到挂钩的顶面,盖子的顶面与压块接触,同时压块会推动压板通过滑块与滑槽的滑动关系向上移动,并使第二弹簧进行压缩,此时挡块与袋口接触,并且袋口对挡块施加推力,使挡块带动第一弹簧进行压缩,将袋口的盖子进行卡接,此时向下轻微的按压把手,使挂钩带动盖子一端向上翘起,同时第二弹簧复位对压板产生向下的作用力,压板通过压块对盖子顶面产生向下的压力,使盖子整体向下移动,配合挂钩的作用可将盖子一端翘起,从而将盖子打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液袋的开口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辅助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输液袋的开口器。
技术介绍
临床的静脉输液袋,比如生理盐水,葡萄糖水等一般有两个开口,一个用来配药,一个用来换药,这两个开口都用密闭的盖子封口,且较紧,以保证里面的无菌。在需要配药或者换药的时候,一般都是护士用手来剥开这个盖子,每天一个病房常规会有几百袋液体,因为数量比较多,时间长了,护士会觉得剥开盖子的手会很痛,甚至剥不开,并且剥开的盖子护士会随手丢向垃圾桶,避免影响制药的工作台面,但是可能会出现丢不进去,因此护士还需要去将丢在地上的盖子捡起,从而给护士带来不便,并且地面的细菌会污染护士的双手,针对以上问题,特提出一种输液袋的开口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输液袋的开口器。(二)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输液袋的开口器,包括套筒和把手,所述套筒表面一侧熔接有把手,且套筒内部开设有插口,所述插口内壁表面上端固定有挂钩,且挂钩上方位于插口内部壁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通过滑块与压板滑动连接,且压板顶面通过第二弹簧与插口内部顶面弹性连接,所述压板底面固定有压块,且压块底面压制在盖子顶面,所述盖子套接在袋口上端,且袋口穿插连接在插口内部,所述袋口一侧表面与挡块抵接,且挡块通过第一弹簧与把手弹性连接。优选的,所述把手内部与套筒连接处开设有收集口,且收集口一侧位于把手内部开设有收集槽,所述收集槽末端设有倾倒口,且倾倒口外侧位于把手表面粘合有卡条,所述把手通过卡条与封盖卡接,且封盖与把手同侧表面通过连接件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套筒设有圆柱体结构,且套筒内部对称开设有多个滑槽。优选的,所述压板横截面为圆形结构,且压板表面对称焊接有多个滑块。优选的,所述压块设为弧形结构,且压块的长度小于盖子的直径大小。优选的,所述把手设为圆柱体中空结构,且把手表面可加装橡胶套。优选的,所述把手和套筒均采用塑料材质,且套筒内部开设的插口体壁采用金属材质。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可设为铰链、橡胶连片、可塑型塑料支腿。(三)有益效果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将输液袋的袋口插入到套筒内部开设的插口中,轻微的用力将套筒向输液袋方向按压,使盖子的底面卡接到挂钩的顶面,盖子的顶面与压块接触,同时压块会推动压板通过滑块与滑槽的滑动关系向上移动,并使第二弹簧进行压缩,此时挡块与袋口接触,并且袋口对挡块施加推力,使挡块带动第一弹簧进行压缩,将袋口的盖子进行卡接,此时向下轻微的按压把手,使挂钩带动盖子一端向上翘起,同时第二弹簧复位对压板产生向下的作用力,压板通过压块对盖子顶面产生向下的压力,使盖子整体向下移动,配合挂钩的作用可将盖子一端翘起,从而将盖子打来,该装置的设置使用简单,操作方便,节省力气,开盖效率高,能够对护士的手进行保护,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2、本技术中,开盖后,将输液袋的袋口抽出插口,此时第一弹簧推动挡块复位,挡块阻挡盖子掉落出插口,将把手直立起来,盖子通过收集口掉入到把手内部的收集槽中进行收集,当收集槽中收集多个盖子之后,将封盖打开,把收集的盖子倾倒入垃圾桶即可,再将封盖通过连接件进行转动,通过把手表面的卡条与封盖进行卡接固定,即可再次使用该装置,便于对多个盖子进行收集,减少护士向垃圾桶投放盖子的次数,节省护士的时间,防止盖子掉落在地面上,保护护士的手不被污染,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输液袋的开口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输液袋的开口器的插口内部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输液袋的开口器的封盖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套筒;2、盖子;3、挂钩;4、袋口;5、插口;6、挡块;7、第一弹簧;8、收集槽;9、封盖;10、把手;11、收集口;12、滑块;13、压板;14、第二弹簧;15、滑槽;16、压块;17、卡条;18、倾倒口;19、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照图1-3,一种输液袋的开口器,包括套筒1和把手10,套筒1表面一侧熔接有把手10,且套筒1内部开设有插口5,插口5内壁表面上端固定有挂钩3,且挂钩3上方位于插口5内部壁表面开设有滑槽15,滑槽15内部通过滑块12与压板13滑动连接,且压板13顶面通过第二弹簧14与插口5内部顶面弹性连接,压板13底面固定有压块16,且压块16底面压制在盖子2顶面,盖子2套接在袋口4上端,且袋口4穿插连接在插口5内部,袋口4一侧表面与挡块6抵接,且挡块6通过第一弹簧7与把手10弹性连接。把手10内部与套筒1连接处开设有收集口11,且收集口11一侧位于把手10内部开设有收集槽8,收集槽8末端设有倾倒口18,且倾倒口18外侧位于把手10表面粘合有卡条17,把手10通过卡条17与封盖9卡接,且封盖9与把手10同侧表面通过连接件19转动连接,套筒1设有圆柱体结构,且套筒1内部对称开设有多个滑槽15,压板13横截面为圆形结构,且压板13表面对称焊接有多个滑块12,压块16设为弧形结构,且压块16的长度小于盖子2的直径大小,把手10设为圆柱体中空结构,且把手10表面可加装橡胶套,把手10和套筒1均采用塑料材质,且套筒1内部开设的插口5体壁采用金属材质,连接件19可设为铰链、橡胶连片、可塑型塑料支腿。工作原理:将输液袋的袋口4插入到套筒1内部开设的插口5中,轻微的用力将套筒1向输液袋方向按压,使盖子2的底面卡接到挂钩3的顶面,盖子2的顶面与压块16接触,同时压块16会推动压板13通过滑块12与滑槽15的滑动关系向上移动,并使第二弹簧14进行压缩,此时挡块6与袋口4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液袋的开口器,包括套筒(1)和把手(10),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表面一侧熔接有把手(10),且套筒(1)内部开设有插口(5),所述插口(5)内壁表面上端固定有挂钩(3),且挂钩(3)上方位于插口(5)内部壁表面开设有滑槽(15),所述滑槽(15)内部通过滑块(12)与压板(13)滑动连接,且压板(13)顶面通过第二弹簧(14)与插口(5)内部顶面弹性连接,所述压板(13)底面固定有压块(16),且压块(16)底面压制在盖子(2)顶面,所述盖子(2)套接在袋口(4)上端,且袋口(4)穿插连接在插口(5)内部,所述袋口(4)一侧表面与挡块(6)抵接,且挡块(6)通过第一弹簧(7)与把手(10)弹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液袋的开口器,包括套筒(1)和把手(10),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表面一侧熔接有把手(10),且套筒(1)内部开设有插口(5),所述插口(5)内壁表面上端固定有挂钩(3),且挂钩(3)上方位于插口(5)内部壁表面开设有滑槽(15),所述滑槽(15)内部通过滑块(12)与压板(13)滑动连接,且压板(13)顶面通过第二弹簧(14)与插口(5)内部顶面弹性连接,所述压板(13)底面固定有压块(16),且压块(16)底面压制在盖子(2)顶面,所述盖子(2)套接在袋口(4)上端,且袋口(4)穿插连接在插口(5)内部,所述袋口(4)一侧表面与挡块(6)抵接,且挡块(6)通过第一弹簧(7)与把手(10)弹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袋的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10)内部与套筒(1)连接处开设有收集口(11),且收集口(11)一侧位于把手(10)内部开设有收集槽(8),所述收集槽(8)末端设有倾倒口(18),且倾倒口(18)外侧位于把手(10)表面粘合有卡条(17),所述把手(10)通过卡条(17)与封盖(9)卡接,且封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田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