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酯-聚二有机硅氧烷共聚物、其树脂组合物和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0761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兼具优异的耐冲击性、特别是极低温下的耐冲击性和耐化学药品性的聚碳酸酯‑聚二有机硅氧烷共聚物或其树脂组合物和其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共聚物或其树脂组合物含有聚碳酸酯‑聚二有机硅氧烷共聚物和任意的聚碳酸酯树脂,所述共聚物含有(A‑1)聚碳酸酯嵌段和(A‑2)聚二有机硅氧烷嵌段,在所述共聚物或其树脂组合物中以2.5~8.0重量%含有所述(A‑2)聚二有机硅氧烷嵌段,并且所述共聚物或其树脂组合物满足以下的(i)和(ii):(i)在所述共聚物或其树脂组合物的使用电子束显微镜的截面观察图像中,在850nm见方(722500n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聚碳酸酯-聚二有机硅氧烷共聚物、其树脂组合物和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聚碳酸酯-聚二有机硅氧烷共聚物(以下有时简称为“PC-POS共聚物”)或树脂组合物和该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进一步详细而言,涉及具备优异的耐冲击性、特别是极低温下的耐冲击性和耐化学药品性的PC-POS共聚物或树脂组合物和该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聚碳酸酯由于耐冲击性优异且具有高耐热性,因此被广泛使用于光学部件、电气·电子设备领域、汽车领域中。进而,为了应对近来的用途领域的扩大,进行了在双酚A(以下简称为BPA)等一般的单体原料中导入各种共聚单体单元而成的共聚聚碳酸酯的开发。其中,已知由BPA和聚二有机硅氧烷共聚单体构成的PC-POS共聚物的阻燃性、耐冲击性优异,并公开了许多文献(专利文献1~3)。作为改善PC-POS共聚物的耐冲击性、特别是低温下的耐冲击性的方法,公开了着眼于使用的聚二有机硅氧烷结构中的链长而使用链长长的聚二有机硅氧烷的方法(专利文献4~5)。另外,在专利文献6中公开了着眼于成型品中形成的硅氧烷域(Siloxanedomain)尺寸,通过适当地配合光线透射率不同的两种PC-POS共聚物而兼具一定的透明性和耐冲击性的方法。在专利文献7中公开了含有以链长长的聚二有机硅氧烷和链长短的聚二有机硅氧烷作为原料的PC-POS共聚物的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并示出同样地兼具一定的透明性和耐冲击性的例子。然而,迄今为止的含有PC-POS共聚物或PC-POS共聚物的树脂组合物的耐冲击性、特别是假定至高纬度圈、山岳部等高海拔地区的极低温下的耐冲击性的性能均不充分,进而无法得到兼具高耐化学药品性、涂装耐久性的PC-POS共聚物或者含有PC-POS共聚物的树脂组合物。另外,PC-POS共聚物单独无法得到基于UL标准94的V-0这样的高度的阻燃性。因此,为了得到高阻燃性,有在该PC-POS共聚物中配合阻燃剂的方法(专利文献2和8)。然而,这些方法中薄壁阻燃性不能说充分。另一方面,已知有将聚四氟乙烯粒子和阻燃剂添加于聚碳酸酯的方法(专利文献9和10)。然而这些文献中没有记载通过选择特定的PC-POS共聚物作为聚碳酸酯树脂而得到非常高的阻燃性和低温冲击特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18667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5-247195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2662310号公报专利文献4:WO91/00885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2-246430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特表2006-523243号公报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15-163722号公报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平5-189975号公报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2005-263908号公报专利文献10:日本特开2004-2711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具备优异的耐冲击性、特别是极低温下的耐冲击性和耐化学药品性的聚碳酸酯-聚二有机硅氧烷共聚物或其树脂组合物。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实现该目的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下述构成,能够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构成1》一种共聚物或其树脂组合物,含有聚碳酸酯-聚二有机硅氧烷共聚物和任意的聚碳酸酯树脂,所述共聚物含有(A-1)聚碳酸酯嵌段和(A-2)聚二有机硅氧烷嵌段,在所述共聚物或其树脂组合物中以2.5~8.0重量%含有所述(A-2)聚二有机硅氧烷嵌段,并且所述共聚物或其树脂组合物满足以下的(i)和(ii):(i)在所述共聚物或其树脂组合物的使用电子束显微镜的截面观察图像中,在850nm见方(722500nm2)的区域存在1~20个最大长径为80nm以上的域,以及(ii)平均域尺寸为30~100nm。《构成2》根据构成1所述的共聚物或其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A-1)聚碳酸酯嵌段由下述通式[1]表示,[(上述通式[1]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表示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碳原子数1~18的烷基、碳原子数1~18的烷氧基、碳原子数6~2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6~20的环烷氧基、碳原子数2~10的烯基、碳原子数3~14的芳基、碳原子数3~14的芳氧基、碳原子数7~20的芳烷基、碳原子数7~20的芳烷氧基、硝基、醛基、氰基和羧基中的基团,分别具有多个时,它们可以相同或不同,e和f各自为1~4的整数,W为单键或者选自下述通式[2]所示的基团中的至少一个基团)(上述通式[2]中,R11、R12、R13、R14、R15、R16、R17和R18各自独立地表示选自氢原子、碳原子数1~18的烷基、碳原子数3~14的芳基和碳原子数7~20的芳烷基中的基团,R19和R20各自独立地表示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碳原子数1~18的烷基、碳原子数1~1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6~2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6~20的环烷氧基、碳原子数2~10的烯基、碳原子数3~14的芳基、碳原子数6~10的芳氧基、碳原子数7~20的芳烷基、碳原子数7~20的芳烷氧基、硝基、醛基、氰基和羧基中的基团,具有多个时,它们可以相同或不同,g为1~10的整数,h为4~7的整数)]。《构成3》根据构成2所述的共聚物或其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A-2)聚二有机硅氧烷嵌段由下述通式[3]表示,(上述通式[3]中,R3、R4、R5、R6、R7和R8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6~12的取代或非取代的芳基,R9和R10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卤素原子、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碳原子数1~10的烷氧基,p为自然数,q为0或者自然数,平均链长p+q为30~100的自然数。X为C2~C8的二价脂肪族基团)。《构成4》根据构成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共聚物或其树脂组合物,其中,进一步满足以下的(iii):(iii)在所述共聚物或其树脂组合物的使用电子束显微镜的截面观察图像中,在5片试样切片中在850nm见方(722500nm2)的区域不存在最大长径为400nm以上的域。《构成5》根据构成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共聚物或其树脂组合物,其中,粘均分子量为11000~30000。《构成6》根据构成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共聚物或其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A-1)聚碳酸酯嵌段由2,2-双(4-羟基苯基)丙烷衍生,并且所述(A-2)聚二有机硅氧烷嵌段由(2-烯丙基苯酚)末端聚二有机硅氧烷或(2-甲氧基-4-烯丙基苯酚)末端聚二有机硅氧烷衍生。《构成7》根据构成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共聚物或其树脂组合物,其中,含有100~1重量%的所述共聚物和0~99重量%的所述聚碳酸酯树脂。《构成8》根据构成7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聚碳酸酯树脂由下述通式[1]表示,[(上述通式[1]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表示选自氢原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共聚物或其树脂组合物,含有聚碳酸酯-聚二有机硅氧烷共聚物和任意的聚碳酸酯树脂,/n所述共聚物含有(A-1)聚碳酸酯嵌段和(A-2)聚二有机硅氧烷嵌段,/n在所述共聚物或其树脂组合物中以2.5~8.0重量%含有所述(A-2)聚二有机硅氧烷嵌段,并且/n所述共聚物或其树脂组合物满足以下的(i)和(ii):/n(i)在所述共聚物或其树脂组合物的使用电子束显微镜的截面观察图像中,在850nm见方即722500nm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221 JP 2017-245048;20180326 JP 2018-0581481.一种共聚物或其树脂组合物,含有聚碳酸酯-聚二有机硅氧烷共聚物和任意的聚碳酸酯树脂,
所述共聚物含有(A-1)聚碳酸酯嵌段和(A-2)聚二有机硅氧烷嵌段,
在所述共聚物或其树脂组合物中以2.5~8.0重量%含有所述(A-2)聚二有机硅氧烷嵌段,并且
所述共聚物或其树脂组合物满足以下的(i)和(ii):
(i)在所述共聚物或其树脂组合物的使用电子束显微镜的截面观察图像中,在850nm见方即722500nm2的区域存在1~20个最大长径为80nm以上的域,以及
(ii)平均域尺寸为30~100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聚物或其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A-1)聚碳酸酯嵌段由下述通式[1]表示,



所述通式[1]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表示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碳原子数1~18的烷基、碳原子数1~18的烷氧基、碳原子数6~2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6~20的环烷氧基、碳原子数2~10的烯基、碳原子数3~14的芳基、碳原子数3~14的芳氧基、碳原子数7~20的芳烷基、碳原子数7~20的芳烷氧基、硝基、醛基、氰基和羧基中的基团,分别具有多个时,它们可以相同或不同,e和f各自为1~4的整数,W为单键或者选自下述通式[2]所示的基团中的至少一个基团,



所述通式[2]中,R11、R12、R13、R14、R15、R16、R17和R18各自独立地表示选自氢原子、碳原子数1~18的烷基、碳原子数3~14的芳基和碳原子数7~20的芳烷基中的基团,R19和R20各自独立地表示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碳原子数1~18的烷基、碳原子数1~1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6~2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6~20的环烷氧基、碳原子数2~10的烯基、碳原子数3~14的芳基、碳原子数6~10的芳氧基、碳原子数7~20的芳烷基、碳原子数7~20的芳烷氧基、硝基、醛基、氰基和羧基中的基团,具有多个时,它们可以相同或不同,g为1~10的整数,h为4~7的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聚物或其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A-2)聚二有机硅氧烷嵌段由下述通式[3]表示,



所述通式[3]中,R3、R4、R5、R6、R7和R8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6~12的取代或非取代的芳基,R9和R10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卤素原子、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碳原子数1~10的烷氧基,p为自然数,q为0或自然数,平均链长p+q为30~100的自然数,X为C2~C8的二价脂肪族基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共聚物或其树脂组合物,其中,进一步满足以下的(iii):
(iii)在所述共聚物或其树脂组合物的使用电子束显微镜的截面观察图像中,在5片试样切片中在850nm见方即722500nm2的区域均不存在最大长径为400nm以上的域。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共聚物或其树脂组合物,其中,粘均分子量为11000~30000。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共聚物或其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A-1)聚碳酸酯嵌段由2,2-双(4-羟基苯基)丙烷衍生,并且
所述(A-2)聚二有机硅氧烷嵌段由(2-烯丙基苯酚)末端聚二有机硅氧烷或(2-甲氧基-4-烯丙基苯酚)末端聚二有机硅氧烷衍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村太一丹藤和志小田晃司
申请(专利权)人:帝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