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06700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具的技术领域,其中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其包括互相平行且沿水平方向开合的动模组以及定模组,所述动模组与定模组相互贴合时,所述动模组与定模组之间形成型腔,所述定模组上设置有连通型腔的注塑口,所述动模组背离定模组的一侧设有脱模机构,所述动模组上设有沿模具开合方向延伸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正对注塑口,所述安装孔内设有拉杆,所述拉杆朝向注塑口的一端同轴设有锥台,所述锥台的直径随远离注塑口而减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注塑加工时,塑料包覆锥台,并在锥台的外周形成废料,开模时,拉杆配合锥台直接拉动废料脱离注塑口,避免注塑件拉动废料,避免注塑件的变形,保证注塑件的加工质量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产品的工具,包括能够开合的动模和定模,当动模与后模合模后,动模与后模之间形成与产品结构一致的产品型腔,在注塑时,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到产品型腔内,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型塑胶产品。现有公布号为CN109605682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定模以及与所述定模活动连接的动模,所述定模内设有供熔融塑料成型的注塑腔,所述动模上设有用于注塑的注塑孔,所述注塑腔下方设有用于将成型塑件顶出的脱模装置。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注塑时,熔融塑料充满注塑腔以及注塑孔,经冷却后开模时,注塑件的仍具有一定温度,其抗变形能力较弱,此时,注塑孔内的废料与注塑件为一体,废料与注塑孔之间的作用阻碍注塑件脱离动模,并可能导致注塑件被拉伸变形,影响注塑件的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注塑模具,设置拉杆并配合凸台,直接拉动废料脱离注塑口,避免注塑件拉动废料,避免注塑件的变形,保证注塑件的加工质量。...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互相平行且沿水平方向开合的动模组(1)以及定模组(2),所述动模组(1)与定模组(2)相互贴合时,所述动模组(1)与定模组(2)之间形成型腔(3),所述定模组(2)上设置有连通型腔(3)的注塑口(21),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组(1)上设有沿模具开合方向延伸的安装孔(11),所述安装孔(11)正对注塑口(21),所述安装孔(11)内设有拉杆(13),所述拉杆(13)朝向注塑口(21)的一端同轴设有锥台(14),所述锥台(14)的直径随远离注塑口(21)而减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互相平行且沿水平方向开合的动模组(1)以及定模组(2),所述动模组(1)与定模组(2)相互贴合时,所述动模组(1)与定模组(2)之间形成型腔(3),所述定模组(2)上设置有连通型腔(3)的注塑口(21),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组(1)上设有沿模具开合方向延伸的安装孔(11),所述安装孔(11)正对注塑口(21),所述安装孔(11)内设有拉杆(13),所述拉杆(13)朝向注塑口(21)的一端同轴设有锥台(14),所述锥台(14)的直径随远离注塑口(21)而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口(21)设于型腔(3)的一侧,所述定模组(2)上设有注塑槽(22),所述注塑槽(22)连通注塑口(21)与型腔(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11)的直径小于注塑口(21)的直径,所述安装孔(11)贯穿动模组(1),所述拉杆(13)向远离注塑口(21)的方向伸出安装孔(11),所述拉杆(13)滑动嵌设于安装孔(11)内,所述动模组(1)背离定模组(2)的一侧设有气缸(15),所述气缸(15)用于驱动拉杆(13)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13)朝向注塑口(21)的端部与动模组(1)的端面平齐,所述锥台(14)伸出安装孔(11)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丽娜
申请(专利权)人:温岭市科珵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