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0578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2:13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和装置。涉及智能移动终端技术,解决了单一屏下光线传感器采集的数据欠准确、降低背光自动调节的准确性的问题。所述方法适用于移动设备,所述移动设备具有至少一个置于正面的前置光线传感器和至少一个置于背面的后置光线传感器,所述方法包括:收集前置光线传感器采集的前光感数据和后置光线传感器采集的后光感数据;将所述前光感数据和所述后光感数据输入预先生成的背光调节模型,得到目标显示亮度值;根据所述目标显示亮度值,调整背光亮度。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适用于显示亮度调节,实现了准确的自动背光调节,提升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和装置
本公开涉及智能移动终端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手机背光亮度的自动调节是智能手机系统最基本的功能之一,使用光线传感器进行外界环境光线强度采集,通过计算获取外界的光线亮度情况,来随之调整手机屏幕的背光亮度。随着近年来的手机全面屏的发展,出现了屏下光线传感器方案。但是由于屏下光线传感器的位置,容易受到用户操作和屏幕显示的影响,致使屏下光线传感器上报的数据出现抖动,无法真实的反映当前所处环境的光线情况。从而造成屏幕亮度的忽明忽暗,降低背光自动调节的准确性,影响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和装置。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背光亮度调节方法,使用上述移动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收集前置光线传感器采集的前光感数据和后置光线传感器采集的后光感数据;将所述前光感数据和所述后光感数据输入预先生成的背光调节模型,得到目标显示亮度值;根据所述目标显示亮度值,调整背光亮度。优选的,所述收集前置光线传感器采集的前光感数据和后置光线传感器采集的后光感数据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在至少一个应用场景下,分别采集各应用场景下的光线环境数据,所述光线环境数据包括至少一对光感数据,每对光感数据包括一组前光感数据和一组后光感数据;使用所述各应用场景下的光线环境数据进行机器学习,生成所述背光调节模型。优选的,所述将所述前光感数据和所述后光感数据输入预先生成的背光调节模型,得到目标显示亮度值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对所述前光感数据和所述后光感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有效的前光感数据和或/后光感数据。优选的,所述对所述前光感数据和所述后光感数据进行预处理的步骤包括:判断所述前光感数据和所述后光感数据的有效性;将无效的前光感数据和/或后光感数据丢弃。优选的,所述对所述前光感数据和所述后光感数据进行预处理的步骤包括:在所述前光感数据和/或所述后光感数据发生持续抖动的情况下,对发生抖动的所述前光感数据和/或所述后光感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得到有效的前光感数据和/或后光感数据。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背光亮度调节装置,包括:数据收集模块,用于收集前置光线传感器采集的前光感数据和后置光线传感器采集的后光感数据;目标计算模块,用于将所述前光感数据和所述后光感数据输入预先生成的背光调节模型,得到目标显示亮度值;亮度调节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显示亮度值,调整背光亮度。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样本采集模块,用于在至少一个应用场景下,分别采集各应用场景下的光线环境数据,所述光线环境数据包括至少一对光感数据,每对光感数据包括一组前光感数据和一组后光感数据;模型训练模块,用于使用所述各应用场景下的光线环境数据进行机器学习,生成所述背光调节模型。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数据预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前光感数据和所述后光感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有效的前光感数据和或/后光感数据。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收集前置光线传感器采集的前光感数据和后置光线传感器采集的后光感数据;将所述前光感数据和所述后光感数据输入预先生成的背光调节模型,得到目标显示亮度值;根据所述目标显示亮度值,调整背光亮度。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移动终端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移动终端能够执行一种背光亮度调节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收集前置光线传感器采集的前光感数据和后置光线传感器采集的后光感数据;将所述前光感数据和所述后光感数据输入预先生成的背光调节模型,得到目标显示亮度值;根据所述目标显示亮度值,调整背光亮度。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在移动设备的正面设置至少一个前置光线传感器,在移动设备的背面设置至少一个后置光线传感器,前置光线传感器和后置光线传感器同时工作,分别采集前光感数据和后光感数据。收集前置光线传感器采集的前光感数据和后置光线传感器采集的后光感数据,然后将所述前光感数据和所述后光感数据输入预先生成的背光调节模型,得到目标显示亮度值,并根据所述目标显示亮度值,调整背光亮度。解决了单一屏下光线传感器采集的数据欠准确、降低背光自动调节的准确性的问题,实现了准确的自动背光调节,提升了用户体验。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设备的框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设备的框图。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背光亮度调节方法的流程图。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背光亮度调节方法的流程图。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背光亮度调节方法的流程图。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背光亮度调节装置的结构框图。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背光亮度调节装置的结构框图。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背光亮度调节装置的结构框图。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装置的框图(移动终端的一般结构)。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专利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随着近年来的手机全面屏的发展,出现了屏下光线传感器方案。但是由于屏下光线传感器的位置,容易受到用户操作和屏幕显示的影响,致使屏下光线传感器上报的数据出现抖动,无法真实的反映当前所处环境的光线情况。从而造成屏幕亮度的忽明忽暗,降低背光自动调节的准确性,影响了用户体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和装置。通过在移动设备的前、后均设置光线传感器并同步采集反映环境光线情况的数据,其于该数据完成调节,最大限度的屏蔽了使用手机过程中人工操作等因素对光线采集传感器采集数据的影响,解决了单一屏下光线传感器采集的数据欠准确、降低背光自动调节的准确性的问题。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设备,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处理器件101和显示器件102,所述移动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置于所述移动设置正面的前置光线传感器103和至少一个置于所述移动设备背面的后置光线传感器104。所述处理器件101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移动设备,所述移动设备具有至少一个置于正面的前置光线传感器和至少一个置于背面的后置光线传感器,所述方法包括:/n收集前置光线传感器采集的前光感数据和后置光线传感器采集的后光感数据;/n将所述前光感数据和所述后光感数据输入预先生成的背光调节模型,得到目标显示亮度值;/n根据所述目标显示亮度值,调整背光亮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移动设备,所述移动设备具有至少一个置于正面的前置光线传感器和至少一个置于背面的后置光线传感器,所述方法包括:
收集前置光线传感器采集的前光感数据和后置光线传感器采集的后光感数据;
将所述前光感数据和所述后光感数据输入预先生成的背光调节模型,得到目标显示亮度值;
根据所述目标显示亮度值,调整背光亮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前置光线传感器采集的前光感数据和后置光线传感器采集的后光感数据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在至少一个应用场景下,分别采集各应用场景下的光线环境数据,所述光线环境数据包括至少一对光感数据,每对光感数据包括一组前光感数据和一组后光感数据;
使用所述各应用场景下的光线环境数据进行机器学习,生成所述背光调节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前光感数据和所述后光感数据输入预先生成的背光调节模型,得到目标显示亮度值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对所述前光感数据和所述后光感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有效的前光感数据和/或后光感数据。


4.根据所述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前光感数据和所述后光感数据进行预处理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前光感数据和所述后光感数据的有效性;
将无效的前光感数据和/或后光感数据丢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前光感数据和所述后光感数据进行预处理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前光感数据和/或所述后光感数据发生持续抖动的情况下,对发生抖动的所述前光感数据和/或所述后光感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得到有效的前光感数据和/或后光感数据。


6.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聪高文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