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路终端-内容分发网络的实现方法及装置、介质、网络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05663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2:1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线路终端‑内容分发网络的实现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网络系统,该光线路终端‑内容分发网络的实现方法包括:光线路终端‑内容分发网络节点接收采用互联网协议/点对点协议/基于以太网的点对点协议的服务请求,所述服务请求中的目标媒体接入控制地址为非所述光线路终端‑内容分发网络节点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所述光线路终端‑内容分发网络节点发送采用互联网协议/点对点协议/基于以太网的点对点协议的服务响应,所述服务响应中的源媒体接入控制地址为非所述光线路终端‑内容分发网络节点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实现了对PPPoE终端的支持,对网络改动较小,便于实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线路终端-内容分发网络的实现方法及装置、介质、网络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OLT(OpticalLineTerminal,光线路终端)-CDN(ContentDeliveryNetwork,内容分发网络)的一种实现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网络系统。
技术介绍
CDN是在电信运营商IP(InternetProtocol,互联网协议)传输网络之上的叠加网络,通过将内容分布式存储于靠近用户的位置,用户访问时,就近为用户提供服务,以提升用户体验、降低骨干网传输带宽消耗。目前互联网CDN一般将节点部署于电信运营商的中心、区域数据中心(DataCenter,DC)机房,位于骨干网和城域网层面,电信运营商CDN最低也只是将节点下沉至BRAS(BroadbandRemoteAccessServer,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侧区县DC机房,无论上述哪种情况,CDN节点在网络中的部署位置均比较高(离终端用户比较远),对响应时延要求非常高、或带宽要求非常大的云VR(VirtualReality,虚拟现实)等视频业务,现有的CDN部署位置无法满足业务时延要求,对城域网的带宽压力也非常大。目前业界开始考虑将CDN节点进一步下沉至接入网。对于IPoE(InternetProtocoloverEthernet,基于以太网的互联网协议)终端用户来说,业界有1~2个电信设备提供商正提出OLT(OpticalLineTerminal,光线路终端)-CDN方案,将CDN下沉至OLT侧。因IPoE场景下,所有信令和内容传输在接入网侧均经IP协议承载,这种方案与传统CDN在技术上差别不是很大,仅在运维管理、内容分发算法等方面适当改进即可实现。如附图1所示,IPoE终端105经ONT或ONU(OpticalNetworkTerminal或OpticalNetworkUnit,光网络终端或光网络单元)104、OLT103、AGS(AGgregationSwitch,汇聚交换机)102、BRAS101向传统CDN的负载均衡设备通过IP协议进行服务请求,负载均衡设备将其调度到OLT-CDN节点106上进行服务;IPoE终端105经ONT或ONU104、OLT103与OLT-CDN节点106间的服务请求和响应均通过IP协议进行;OLT-CDN节点106与传统CDN节点间的回源、内容分发以及与CDN管理和调度网元间的管控经OLT103、AGS102、BRAS101均通过IP协议进行。然而,除了IPoE终端用户,电信运营商现网还有很多PPPoE(PointtoPointProtocoloverEthernet,基于以太网的点对点协议)终端用户。对于PPPoE终端用户,因为PPPoE链路是在BRAS上终结的,所以正在提出的OLT-CDNIPoE方案无法为该类用户提供服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OLT-CDN的实现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网络系统,实现对PPPoE终端用户的支持。本专利技术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线路终端-内容分发网络实现方法,包括:光线路终端-内容分发网络节点接收采用互联网协议/点对点协议/基于以太网的点对点协议的服务请求,所述服务请求中的目标媒体接入控制地址为非所述光线路终端-内容分发网络节点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所述光线路终端-内容分发网络节点发送采用互联网协议/点对点协议/基于以太网的点对点协议的服务响应,所述服务响应中的源媒体接入控制地址为非所述光线路终端-内容分发网络节点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本专利技术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线路终端-内容分发网络实现方法,包括:光线路终端接收到目标互联网协议地址为光线路终端-内容分发网络节点的互联网协议地址的报文时,根据所述光线路终端上的导流配置,将所述报文发送至所述光线路终端-内容分发网络节点。本专利技术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线路终端-内容分发网络实现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在被所述处理器读取执行时,实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光线路终端-内容分发网络实现方法。本专利技术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光线路终端-内容分发网络实现方法。本专利技术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系统,包括:光线路终端、光线路终端-内容分发网络节点,其中:所述光线路终端用于,接收到目标互联网协议地址为所述光线路终端-内容分发网络节点的互联网协议地址的报文时,根据所述光线路终端上的导流配置,将所述报文发送至所述光线路终端-内容分发网络节点;所述光线路终端-内容分发网络节点用于,接收采用互联网协议/点对点协议/基于以太网的点对点协议的服务请求,所述服务请求中的目标媒体接入控制地址为非所述光线路终端-内容分发网络节点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以及,发送采用互联网协议/点对点协议/基于以太网的点对点协议的服务响应,所述服务响应的源媒体接入控制地址为非所述光线路终端-内容分发网络节点的光线路终端-内容分发网络地址。与相关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一实施例中,OLT-CDN节点接收MAC地址不为其自身MAC地址的报文,并能够处理IP/PPP/PPPoE报文,处理后返回IP/PPP/PPPoE响应,并将源MAC地址进行伪造。本实施例提出的实现方法,实现了对PPPoE终端的支持,且完全不涉及BRAS用户面的下移,对OLT仅纯二层处理即可,并对PPPoE终端、BRAS完全透明,对接入网的VLAN、IP规划也无影响,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对网络改动较小,便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图1是OLT-CDN支持IPoE终端的系统架构示意图;图2是相关技术中OLT-CDN无法支持PPPoE终端的系统架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系统架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OLT-CDN实现方法示意图(OLT-CDN节点侧);图5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OLT-CDN实现方法示意图(OLT侧);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例提供的OLT-CDN实现方法示意图(有负载均衡器);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例提供的OLT-CDN实现方法示意图(无负载均衡器);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例提供的OLT-CDN实现方法示意图(IPv6);图9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OLT-CDN实现装置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线路终端-内容分发网络实现方法,包括:/n光线路终端-内容分发网络节点接收采用互联网协议/点对点协议/基于以太网的点对点协议的服务请求,所述服务请求中的目标媒体接入控制地址为非所述光线路终端-内容分发网络节点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n所述光线路终端-内容分发网络节点发送采用互联网协议/点对点协议/基于以太网的点对点协议的服务响应,所述服务响应中的源媒体接入控制地址为非所述光线路终端-内容分发网络节点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线路终端-内容分发网络实现方法,包括:
光线路终端-内容分发网络节点接收采用互联网协议/点对点协议/基于以太网的点对点协议的服务请求,所述服务请求中的目标媒体接入控制地址为非所述光线路终端-内容分发网络节点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
所述光线路终端-内容分发网络节点发送采用互联网协议/点对点协议/基于以太网的点对点协议的服务响应,所述服务响应中的源媒体接入控制地址为非所述光线路终端-内容分发网络节点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线路终端-内容分发网络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响应中的源媒体接入控制地址为所述服务请求中的目标媒体接入控制地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线路终端-内容分发网络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请求中的目标互联网协议地址为所述光线路终端-内容分发网络节点的互联网协议地址;所述服务响应中的源互联网协议地址为所述光线路终端-内容分发网络节点的互联网协议地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线路终端-内容分发网络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响应的基于以太网的点对点协议首部中会话标识字段的取值与所述服务请求的基于以太网的点对点协议首部中的会话标识字段的值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光线路终端-内容分发网络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光线路终端-内容分发网络节点的内容未命中时,所述光线路终端-内容分发网络节点采用互联网协议发送获取内容请求消息以获取内容。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光线路终端-内容分发网络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光线路终端-内容分发网络节点采用互联网协议接受内容预分发、管理或调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光线路终端-内容分发网络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路终端-内容分发网络节点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述光线路终端-内容分发网络节点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包括一个或多个。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