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壳上压护线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0463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保证护线圈与机壳上线卡的对准,能提高护线圈压装效果的机壳上压护线圈装置。一种机壳上压护线圈装置,包括电机定位座,所述电机定位座形成有朝前开口的放置槽,所述电机定位座前侧设有压板,所述压板与压紧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固定,压板在压紧装置的作用下向后移动,所述压板后端面上形成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中部设有向后延伸的定位柱并使定位槽呈环形设置,所述定位槽深度小于或等于护线圈外段的长度,当电机放置于放置槽内时,所述定位柱与电机机壳上的线孔对准,当护线圈套设在定位柱上时,护线圈外段外壁与定位槽槽壁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壳上压护线圈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机装配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机壳上压护线圈装置。
技术介绍
电机的装配中需要进行护线圈与机壳的压装、定子与机壳的压装,需要先进行机壳与定子的压装,再将定子的引出线从机壳的线孔中穿出,最后将护线圈压装在机壳线孔内,并使引出线穿过护线圈。护线圈包括伸入线孔内的护线圈内段及外径大于护线圈内段外径的护线圈外段。通过护线圈外段以进行限位,以避免护线圈掉落至电机机壳容纳腔内。如果护线圈压装时没有与线卡对准,护线圈轴线与线孔轴线相对倾斜的话,护线圈的压装效果将较差,护线圈会压不到位,护线圈容易从机壳上脱离。且护线圈均由工人一个个压装,工人劳动强度较低,工装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保证护线圈与机壳上线卡的对准,能提高护线圈压装效果的机壳上压护线圈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壳上压护线圈装置,包括电机定位座,所述电机定位座形成有朝前开口的放置槽,所述电机定位座前侧设有压板,所述压板与压紧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固定,压板在压紧装置的作用下向后移动以与放置槽内的电机相抵,所述压板后端面上形成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中部设有向后延伸的定位柱并使定位槽呈环形设置,所述定位槽深度小于或等于护线圈外段的长度,当电机放置于放置槽内时,所述定位柱与电机机壳上的线孔对准,当护线圈套设在定位柱上时,护线圈外段外壁与定位槽槽壁接触。进行本专利技术装置的使用时,将电机放置于放置槽内,将护线圈套设在定位上,并使护线圈外段位于定位槽内,通过定位槽和定位柱实现护线圈的定位固定,并将护线圈扶正,以使护线圈与机壳上线孔能更好地对准,最后启动压紧装置以使压板带动护线圈向后移动,以将护线圈的内段压入电机机壳的线孔内。其中,通过定位槽槽壁与护线圈外壁接触,以实现护线圈的定位固定和扶正,通过定位柱辅助护线圈的扶正,以使护线圈轴线在护线圈压装过程中能始终与机壳线孔轴线同轴,以提高护线圈的压装精度;同时,在定位槽槽壁与护线圈外壁接触的情况下,能将定位柱外径设置的更小,以减少护线圈与定位柱间的摩擦力,以避免压板复位时带动护线圈向前移动以脱离机壳。作为优选,所述定位柱设有前后贯穿压板以供引出线通过的通过槽。上述设置以便于引出线穿过护线圈。进行护线圈的压装前,先将引出线穿过护线圈,再进行护线圈与压板的定位固定。作为优选,所述压板上端面下凹以形成有与通过槽及定位槽连通的让位槽;所述让位槽下端的宽度小于定位槽左右缘间的最大距离。其中,让位槽的设置以使较长的引出线能更为方便地穿过压板,以便于护线圈的压装。其中,让位槽下端宽度的设置,以避免护线圈向上脱离定位槽。作为优选,所述定位柱的长度小于护线圈的长度,所述定位柱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护线圈外段的长度。其中,长度指的是沿护线圈轴向的距离。定位柱长度的设置以使护线圈内段更易收缩变形,以使护线圈内段能更好地压装紧配在机壳的线孔内。作为优选,所述定位槽内缘形状与护线圈外缘形状相同。上述设置以使护线圈与压板的定位固定效果更好。作为优选,所述电机定位座固定在固定板上,且固定板设有上下贯穿以与放置槽连通的掉落槽,所述固定板下侧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输出端固定有升降块,喷气管与升降块固定并朝上设置,喷气管在升降装置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以伸入放置槽内。本专利技术还能用于机壳内异物的清理,使用本专利技术时先不要进行机壳与前端盖的压装。当护线圈完成压装后,先不要进行压紧装置的复位,通过压板和放置槽进行电机的限位,以实现电机的定位固定。完成定子与机壳的装配后,将电机放置在固定板上,并使电机的容纳腔与掉落槽相通,完成护线圈的压装后,启动升降装置以使喷气管伸入电机机壳的容纳腔内,以对机壳内的异物进行清理。作为优选,所述底板上设有左右两个电机定位座,所述升降装置输出端与升降块中部固定,所述升降块左右两端均设有一喷气管,所述压紧装置输出端与压板中部固定。每次能进行两个护线圈的压装机两个电机内异物的清理,能提高生产效率。作为优选,所述压板与电机定位座间设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固定于压板后侧的导向杆,及设置在电机定位座上并向前开口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杆伸入导向槽内,且导向杆及导向槽均沿前后方向设置。上述设置以使压板不会发生前后倾斜,以使护线圈与机壳线孔的对准效果更好。作为优选,所述导向槽横截面内缘与导向杆横截面外缘均呈圆形设置,所述导向槽内固定有若干直线轴承,所述导向杆始终位于直线轴承内。上述设置以进一步提高护线圈的压装精度。作为优选,所述掉落槽内缘均位于电机的机壳周向内缘的周向外侧。上述设置能避免异物落在固定板。其中,可以在固定板下方设置垃圾收集盒,以对异物进行收集。本专利技术具有能提高护线圈的压装精度以提高护线圈的压装紧配效果的优点,且本专利技术还具有生产效率较高,能对机壳内异物进行清理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定位槽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护线圈与定位槽配合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导向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由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机壳上压护线圈装置,包括固定板1,固定板上设有左右两个电机定位座2,电机定位座2形成有朝前开口的放置槽21,电机定位座2前侧设有压板3,压板3中部与压紧装置4的输出端连接固定,压紧装置4位于两电机定位座2之间,压板3在压紧装置4的作用下向后移动,压板3后端面上形成有定位槽30,定位槽30中部设有向后延伸的定位柱31并使定位槽30呈环形设置,定位槽30深度小于护线圈外段51的长度,当电机6放置于放置槽21内时,定位柱31与电机6的机壳上的线孔61对准,当护线圈5套设在定位柱31上时,护线圈外段51外壁与定位槽30周向槽壁接触。其中,定位柱31设有前后贯穿压板3以供引出线62通过的通过槽32,定位柱31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护线圈外段51的长度,定位槽30内缘形状与护线圈5外缘形状相同。压板3上端面下凹以形成有与通过槽32及定位槽30连通的让位槽33;让位槽33下端的宽度小于定位槽30左右缘间的最大距离,让位槽33上端敞口形结构设置。固定板1设有两个上下贯穿以与放置槽21连通的掉落槽11,固定板1下侧通过固定支架71固定有升降装置7,升降装置7输出端与升降块72中部固定,升降块72左右两端均设有一喷气管8,喷气管8与升降块72固定并朝上设置,喷气管8在升降装置的7作用下向上移动以伸入放置槽21内。其中,掉落槽11内缘均位于电机6的机壳周向内缘的周向外侧。由图5所示,压板3与电机定位座2间设有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固定于压板3后侧的导向杆91,及设置在电机定位座2上并向前开口的导向槽92,导向杆91伸入导向槽92内,且导向杆91及导向槽92均沿前后方向设置。导向槽92横截面内缘与导向杆91横截面外缘均呈圆形设置,导向槽92内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壳上压护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定位座,所述电机定位座形成有朝前开口的放置槽,所述电机定位座前侧设有压板,所述压板与压紧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固定,压板在压紧装置的作用下向后移动,所述压板后端面上形成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中部设有向后延伸的定位柱并使定位槽呈环形设置,所述定位槽深度小于或等于护线圈外段的长度,当电机放置于放置槽内时,所述定位柱与电机机壳上的线孔对准,当护线圈套设在定位柱上时,护线圈外段外壁与定位槽槽壁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壳上压护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定位座,所述电机定位座形成有朝前开口的放置槽,所述电机定位座前侧设有压板,所述压板与压紧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固定,压板在压紧装置的作用下向后移动,所述压板后端面上形成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中部设有向后延伸的定位柱并使定位槽呈环形设置,所述定位槽深度小于或等于护线圈外段的长度,当电机放置于放置槽内时,所述定位柱与电机机壳上的线孔对准,当护线圈套设在定位柱上时,护线圈外段外壁与定位槽槽壁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上压护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设有前后贯穿压板以供引出线通过的通过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壳上压护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上端面下凹以形成有与通过槽及定位槽连通的让位槽;所述让位槽下端的宽度小于定位槽左右缘间的最大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上压护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的长度小于护线圈的长度,所述定位柱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护线圈外段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上压护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内缘形状与护线圈外缘形状相同。


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国钧赵海强
申请(专利权)人:横店集团英洛华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