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0382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1:48
在将第1电极芯体层叠部和第1电极集电体使用超声波接合接合的二次电池中,抑制在第1电极芯体层叠部产生龟裂。在正极芯体(4a)中的将未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的部分层叠的正极芯体层叠部超声波接合正极集电体(6)。在正极芯体层叠部中与正极集电体(6)超声波接合的接合区域(80)形成芯体凹部(80x),正极芯体层叠部中形成芯体凹部(80x)的区域具有通过正极芯体(4)彼此的固相接合生成的固相接合层和被分别形成于正极芯体(4)的两面的固相接合层所夹的中央层,构成固相接合层的金属晶粒的第1平均粒径比构成中央层的金属晶粒的第2平均粒径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次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作为搭载于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等的车载用电源而使用碱性二次电池、锂离子电池等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作为二次电池的一例,已知如下那样电池:将长条状的正极板和长条状的负极板夹着隔板卷绕来构成扁平状的卷绕电极体,将卷绕电极体和电解质一起收纳在外装体中。在具备这样的卷绕电极体的电池中,为了将卷绕电极体和集电体连接,在卷绕电极体的一端部配置层叠了未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芯体的正极芯体层叠部,在卷绕电极体的另一端部配置层叠了未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芯体的负极芯体层叠部,将正极芯体层叠部以及负极芯体层叠部分别与正极集电体以及负极集电体使用各种焊接技术来接合。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为了提升卷绕电极体与集电体(集电端子)的接合强度,在将正极芯体层叠部使用超声波接合接合到正极集电体时,使形成于正极芯体层叠部的表面侧的焊接凹部的数量比正极集电体侧少,并使该焊接凹部的下陷比正极集电体侧深。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JP特开2010-282846号公报但若通过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次电池,具备:/n电极体,其具有第1电极板和与所述第1电极板极性不同的第2电极板;和/n第1电极集电体,其与所述第1电极板电连接,/n所述第1电极板具有第1电极芯体和形成于所述第1电极芯体上的第1电极活性物质层,/n所述第1电极芯体是铝制或铝合金制,/n所述第1电极集电体是铝制或铝合金制,/n所述电极体具有层叠所述第1电极芯体的第1电极芯体层叠部,/n在所述第1电极芯体层叠部超声波接合所述第1电极集电体,/n在所述第1电极芯体层叠部中与所述第1电极集电体超声波接合的接合区域形成芯体凹部,/n所述第1电极芯体层叠部中形成所述芯体凹部的区域具有:通过所述第1电极芯体彼此的界面固相接合生成...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27 JP 2018-2452141.一种二次电池,具备:
电极体,其具有第1电极板和与所述第1电极板极性不同的第2电极板;和
第1电极集电体,其与所述第1电极板电连接,
所述第1电极板具有第1电极芯体和形成于所述第1电极芯体上的第1电极活性物质层,
所述第1电极芯体是铝制或铝合金制,
所述第1电极集电体是铝制或铝合金制,
所述电极体具有层叠所述第1电极芯体的第1电极芯体层叠部,
在所述第1电极芯体层叠部超声波接合所述第1电极集电体,
在所述第1电极芯体层叠部中与所述第1电极集电体超声波接合的接合区域形成芯体凹部,
所述第1电极芯体层叠部中形成所述芯体凹部的区域具有:通过所述第1电极芯体彼此的界面固相接合生成的固相接合层和被分别形成于所述第1电极芯体的两面的所述固相接合层所夹的中央层,
构成所述固相接合层的金属晶粒的第1平均粒径比构成所述中央层的金属晶粒的第2平均粒径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
所述第1平均粒径是所述第2平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政义高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