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和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0219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和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像素电路包括:第一发光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端、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的控制端接入第一发光控制信号,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一端接入第一电源信号,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栅极初始化模块,包括控制端、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栅极初始化模块的控制端接入初始化控制信号,所述栅极初始化模块的第一端接入初始化电压信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改善了残影问题,提升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和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和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面板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人们对显示面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显示面板的显示画质,始终是消费者和面板生产厂商对显示面板的品质衡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现有显示面板中,通常包括多个像素电路和发光器件,通过像素电路驱动发光器件发光来进行显示。然而,现有的显示面板存在残影现象,影响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和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以改善残影问题,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包括栅极、第一极和第二极;第一发光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端、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的控制端接入第一发光控制信号,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一端接入第一电源信号,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第二发光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端、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的控制端接入第二发光控制信号,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发光器件电连接;栅极初始化模块,包括控制端、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栅极初始化模块的控制端接入初始化控制信号,所述栅极初始化模块的第一端接入初始化电压信号。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像素电路结构,该像素电路中第一发光控制模块和第二发光控制模块采用了不同的发光控制信号来控制。这样,第一发光控制模块和第二发光控制模块可以在不同的阶段导通和断开。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确保在栅极初始化模块导通的同时,第一发光控制模块导通、第二发光控制模块断开,以对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和源极同时进行初始化。即在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接入固定电位时,驱动晶体管的源极也接入固定电位,强制使在上一帧处于不同工作状态的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和源极同时复位,使得驱动晶体管能够充分复位,在后续阶段中驱动晶体管的工作状态一致,改善了显示面板的残影现象。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接入第一发光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接入第一电源信号,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发光器件的阳极电连接;所述栅极初始化模块包括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接入初始化控制信号,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接入初始化电压信号,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设置第一发光控制模块、第二发光控制模块和栅极初始化模块分别包括一个晶体管,有利于减少像素电路中晶体管的数量,从而简化像素电路的结构。进一步地,像素电路还包括:第四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接入第一扫描信号,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第五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接入第二扫描信号,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接入参考电压信号,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第六晶体管,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接入第三扫描信号,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接入数据信号,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该像素电路构成了7T1C电路,其中,第四晶体管不仅作为数据写入模块中的晶体管,还复用作第二栅极初始化模块中的晶体管;第五晶体管不仅作为第二栅极初始化模块中的晶体管,还复用作阳极初始化模块中的晶体管。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较少的晶体管实现了较多的功能。进一步地,像素电路还包括:第七晶体管,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栅极接入所述第二扫描信号,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一极接入所述参考电压信号,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发光器件的阳极电连接。该像素电路为8T1C电路,其中,第四晶体管不仅作为数据写入模块中的晶体管,还复用作第二栅极初始化模块中的晶体管。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较少的晶体管实现了较多的功能。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扫描信号复用为所述初始化控制信号;或者,所述第二扫描信号复用为所述初始化控制信号。这样设置,可以减少控制信号线的数量,有利于简化显示面板的布线;同时减少控制信号线的数量可以简化扫描驱动电路的设计,有利于显示面板的窄边框设计。进一步地,像素电路还包括:第四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接入第一扫描信号,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第五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接入第一扫描信号,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接入参考电压信号,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第六晶体管,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接入第二扫描信号,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接入数据信号,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该像素电路为7T1C电路,其中,第四晶体管不仅作为数据写入模块中的晶体管,还复用作第二栅极初始化模块中的晶体管;第五晶体管不仅作为第二栅极初始化模块中的晶体管,还复用作阳极初始化模块中的晶体管。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较少的晶体管实现了较多的功能。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源信号复用为所述初始化电压信号;或者,所述第二发光控制信号复用为所述初始化电压信号。这样设置,无需另外设置初始化电压信号,有利于简化显示面板的布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接入第一发光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接入第一电源信号,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发光器件的阳极电连接;所述初始化控制信号包括第一扫描信号和第二扫描信号;所述栅极初始化模块包括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接入所述第二扫描信号,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接入参考电压信号,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接入所述第一扫描信号,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较少的晶体管实现了较多的功能,其中,第四晶体管不仅作为栅极初始化模块中的晶体管,还可以复用作数据写入模块中的晶体管,以及还可以复用作第二栅极初始化模块中的晶体管。优选地,所述像素电路还包括:第五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接入第三扫描信号,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接入数据信号,所述第五晶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驱动晶体管,包括栅极、第一极和第二极;/n第一发光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端、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的控制端接入第一发光控制信号,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一端接入第一电源信号,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n第二发光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端、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的控制端接入第二发光控制信号,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发光器件电连接;/n栅极初始化模块,包括控制端、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栅极初始化模块的控制端接入初始化控制信号,所述栅极初始化模块的第一端接入初始化电压信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晶体管,包括栅极、第一极和第二极;
第一发光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端、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的控制端接入第一发光控制信号,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一端接入第一电源信号,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
第二发光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端、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的控制端接入第二发光控制信号,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发光器件电连接;
栅极初始化模块,包括控制端、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栅极初始化模块的控制端接入初始化控制信号,所述栅极初始化模块的第一端接入初始化电压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接入第一发光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接入第一电源信号,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
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发光器件的阳极电连接;
所述栅极初始化模块包括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接入初始化控制信号,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接入初始化电压信号,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四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接入第一扫描信号,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
第五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接入第二扫描信号,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接入参考电压信号,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
第六晶体管,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接入第三扫描信号,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接入数据信号,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复用为所述初始化控制信号;或者,所述第二扫描信号复用为所述初始化控制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四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接入第一扫描信号,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
第五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接入第一扫描信号,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接入参考电压信号,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
第六晶体管,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接入第二扫描信号,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接入数据信号,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接入第一发光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接入第一电源信号,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
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电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东方杜哲李俊峰王刚葛泳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